眾所周知,邁克爾·喬丹是一位超級籃球精英,但他卻對別人說隊友皮彭在投三分球方麵比他更有天賦,還說皮彭扣籃方麵也比自己勝出一籌。皮彭顯然是最有希望超越喬丹的新秀,而喬丹卻處處對其加以讚揚。一方麵,反映了他自我挑戰的勇氣,另一方麵也是喬丹自信心的體現。
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棋逢對手,不妨采取“吳越同舟”的策略,同對手友好地相處,對其優點成績大大方方的表示祝賀,送上一束鮮花。另一方麵,奮力追趕。
在這方麵,做得最好的要數一些日本人了。日本對於其經濟在戰後迅速發展的原因的解釋是:“我們日本國民的一大優點是,對外人不停地鞠躬,不停地說好話。可以說,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善於讚美別人是日本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20世紀中葉日本從戰爭的廢墟堆裏站起來,抓起“讚美”這杆新式武器,開始了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發展民族產業的進程。今天,日本已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經濟大國。
日本國民將“讚美”這種武器更廣泛運用在了經濟領域。如日本的推銷之神原一平,他在闡述他的推銷秘訣時說:“推銷的秘訣在於研究人性,研究人性的關鍵在於了解人的需要,我發現對讚美的渴望是每個人最持久、最深層的需要。”而要慷慨地讚美別人的優點和成績,就必須坦然接受別人的優點和長處。
富蘭克林有句名言:“良好的態度對於事業與社會的關係,正如機油對機器一樣重要。”
因此如果你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不妨試著去發自內心地讚美一位與你正相互競爭的同學或者是同事,甚至舉薦一位有可能位居你之上的職員給老板,這是一種更高境界的讚美。
即使奉承也要坦誠得體
人總是喜歡聽到別人奉承的。有時,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一個人受到別人誇讚,絕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
在這個社會上,會說奉承話的人,似乎比較吃香。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奉承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裏連說:“哪裏,哪 裏,我沒那麼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後冷靜地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奉承話,卻還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悅。因此,說奉承話是與人交際所必備的技巧,奉承話說得得體,會使你更討人喜歡,而且有利於達成你的既定目標。
方明有件棘手的工作,無法獨立完成。他想找李春幫忙,因為李春在這方麵頗有研究。可是怎麼開口呢?
方明找到李春說:“小李,我這有個計劃,自己實在搞定不了,幫個忙吧?”
李春麵露難色,“我這段時間也挺忙,你還是看看別人有空沒有,比如老鄭?”
方明說:“小李,這個計劃沒你幫助,確實是不行啊。”李春見方明態度誠懇,為了不負自己的好名聲,就答應了方明的請求,幫他完成了工作計劃。
我們在求人辦事時,要把對方抬高一點,再高一點。辦完事之後,千萬不要忘記答謝,否則以後就不會再有人願意幫你的忙了。
奉承別人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份誠摯認真的態度。言詞會反映一個人的心理,因而有口無心,或是輕率的說話態度,很容易被對方識破,而產生不快的感覺。奉承別人時也不可以講出與事實相差十萬八千裏的話。例如,你看到一位表情呆滯的孩子,卻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小孩看起來很聰明!”對方的感受會如何呢?本來是奉承話,卻變成很大的諷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說:“哦!你的小孩子好像很健康。”效果就會好些。
所以,奉承別人要坦誠,這樣,你所說的奉承話,會成為真正誇讚別人的話,對方聽在耳中,感受自然和聽一般奉承話不同。
讚美要有一定的高度
讚美別人不光要慷慨大方,而且還要有遠見卓識。讚美要符合實際情況,稱讚他人時如老用一些過激的形容詞,就會因為言過其實而讓人掃興,要深入地了解對方的能力、性格、經曆、成果等,讚美起來才不至於空洞無物。另外,要善於稱讚別人沒有注意到的部分,因為經常稱讚的事讓人感到厭煩。總之,要使自己的讚美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而且要讚美得具體、貼切、與眾不同那麼讚美就一定要有一定的高度。
古時候,一個叫彭玉麟的官員,有一次路過一條狹窄的小巷。一個女子正在用竹竿晾曬衣服,一不小心竹竿掉下,正好打在彭的頭上。彭勃然大怒,指著女子大罵起來。
那女子一看,正是官員彭玉麟,不禁冷汗冒了出來。但她猛然間急中生智,便正色地說:“你這副腔調,像行武的人,所以這樣蠻橫無理。你可知彭官員在我們此地!他清廉正直,假使我去告訴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腦袋呢!”
彭玉麟一聽這女子誇讚自己,不禁喜氣上升,而且又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馬上心平氣和地走了。
並非“當麵”誇讚,卻勝過“當麵”誇讚,說得彭玉麟心裏美滋滋的:自己在民間居然有這麼好的吏治聲譽,決不應該為這些小事而損害形象。幡然醒悟之後,隻好轉怒為笑,心平氣和地離開了。
要用長遠的眼光去審視你所要讚美的人和事,使自己的讚美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不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話音未落”式的尷尬狀況並不少見,你剛誇他做事小心謹慎,他卻冷不防地捅了個大婁子讓你看。事情還沒有完成之前,一定不要輕下讚詞。因為說不定就在最後關頭,事情卻宣告失敗了。有些人見到事情成功在望,便禁不住大加讚歎,甚至誇下海口:“這回肯定贏定了。”結果卻失敗了,豈不讓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