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種實踐員工的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4)(1 / 3)

有一次,吳明和這個女同事共同負責一項工作。吳明心裏暗暗不爽:"真倒黴,和她分到一塊兒。"

果然,在工作中,這位女同事又發揮了她"指揮家"的本色:"吳明,你把這個複印一下。"

吳明剛複印回來,正要做自己的事情,這位大姐又發話了:"吳明,這個數據你再算一下,要保證絕對的準確。"

吳明忍不住反駁說:"我還有其他工作要做呢?"

"你那工作不重要,先做這個。"

"憑什麼你認為我要做的不重要,你讓我做的就重要?這麼重要你為什麼不自己做呢?"

這位女同事一聽吳明這話,臉色馬上難看起來:"哎呦,你這是怎麼說話呢?你沒看到我忙得團團轉嗎?"

吳明心裏也來氣了,心裏想:"不是你忙得團團轉,是你把別人指揮得團團轉。"但他知道這話隻要說出來,肯定要引起爭吵,他不想引起大的衝突,因此還是把話咽回了肚子裏。但這之後,這位女同事卻和他"扛"上了,不是說他做事太毛躁,就是說他上班不專心、老打私人電話,有時還遲到,還到上司那裏去告他的狀。

吳明氣憤地找領導說明原委,誰知領導隻是淡淡地說:"她的脾性大家都知道,你不必在意,好好工作就行了。"

既然領導都這樣說了,吳明也不好再說什麼了。可這位女同事隻要在工作中和吳明打交道,就沒給過他好臉色和好言語,弄得吳明很是煩惱,都沒辦法好好工作了。吳明恨不得辭職不幹,這樣就不用再見到這個討厭的人。

麵對這樣的同事,我們真的無可奈何。在這種不和諧的環境中工作,我們的情緒又怎麼可能積極主動?

然而,吳明辭職的想法,真的合適嗎?當然不是!如果這樣做,那才是正中某些人的下懷。同時,這也說明了我們的內心太過脆弱,更說明了我們不懂得調節和轉化自己的情緒。

實際上,我們完全不必這麼煩惱,因為我們到一個公司裏是為了工作,不是為了和某個人較勁。因為某個難相處的同事過於煩惱,甚至辭職不幹,那就太因小失大了。其實,我們隻要稍微轉變一下想法和做法,這些煩惱就會不脛而走:

1、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忽視這些人的存在

對於這些無風不起浪、喜歡亂打小報告的難相處的同事,最好的還擊辦法就是漠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難聽的話隻當沒聽到,難看的臉色隻當沒看到,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盡量不受到他們的影響。

也許,我們在剛開始時難以完全做到,那就先從表麵上不在乎他們,然後再在心裏忽視他們。當這些人發現他們的伎倆對你完全沒用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的表演沒什麼意思了。

在漠視他們的同時,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一是為了轉移注意力,二是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完美,讓他無缺點可找,無把柄可尋。

當這些人既沒找你毛病的機會,又沒找你毛病的興趣的時候,你的煩惱自然也就消失了。

2、哪裏都會有這樣的人,唯有學會適應才能不煩惱

麵對這些難以相處的同事,我們千萬不能意氣用事、"一走了之"--用辭職來躲避這些人。這種方法是最愚蠢的。為什麼這麼說?你問問那些在職場上混跡多年的人就知道,在任何一個公司、任何一個部門都有這樣難以相處的人,即使換一個公司,依然會遇到這樣的同事、這樣的煩惱。

因此,這類人躲不了,這個問題沒辦法逃避,隻有想辦法學會適應。適應他們並不難做到,因為公司大部分的同事都是好的,都是可以給你帶來愉快情緒的,隻要你不天天盯著這點不愉快,不過於放大這些難相處的人帶給你的煩惱,那麼眾多的愉快情緒完全可以消解這丁點的不愉快。

隻要你這麼想,你就完全沒必要為這些不值得的人和事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