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螳螂規則(4)(2 / 2)

如果你與競爭對手同為一個上司的手下,你可以采取挑撥離間的方法,使你的上司逐漸對你的競爭對手產生厭惡的感覺,最終在你們之間的競爭中,站在你這一方。為此,首先要發現上司的最痛恨的地方,找到他的最痛處,這樣才有可能激起上司的最大的仇恨。然後,再誘使對手去觸摸上司的痛處,激起上司的反感。

例如,秦檜施用種種陰謀詭計逼使張浚離開相位後,又阿諛奉承新上任的宰相趙鼎,實際上是為自己重新篡相奪權踢開絆腳石,鋪平道路。不久,這樣的時機到來了。紹興八年二月,高宗果然把秦檜從樞密使升遷為右相。秦檜的下一步,就是排擠和他同居相位的左相趙鼎了。

趙鼎複相之後,對抗金不太積極,支持高宗的求和政策,因而助長了投降派。雖然如此,他也主張在議和時要加強防守,這樣才能保住和鞏固偏安的南宋政權。這和以秦檜為一方的投降派還是有區別的。

正是由於趙鼎堅持了這些主張,秦檜才覺得不把趙鼎排擠出朝,對於他自己的投降活動始終是一個莫大障礙。於是,秦檜暗施詭計,一方麵,他推薦肖振為侍禦吏。肖振一上台,就上奏章彈劾參知政事劉大中,說他“不以孝聞於中外,乞賜罷斥”。實際上,“其動大中,蓋以搖鼎也”。肖振彈劾劉大中後,又四處放出風聲說:“趙丞相不待論,當自為去就。”一時之間,議論紛紛。今天有人說:趙丞相要求辭職。明天又有人說:趙丞相已搬上船去了。其實,這些謠傳都是“秦檜之屬,以此撼之”。另一方麵,秦檜又施用兩麵派的手法,使高宗對趙鼎產生了惡感。高宗有一個兒子,小時因病夭折。金兵南侵,高宗敗逃,在揚州因驚恐過度喪失了生育能力。此後,他選了宋太祖七世孫趙伯琮、趙伯玖入宮撫養。伯琮先封為建國公,原想選他作為未來皇位的繼承人,高宗命趙鼎“專任其事”。趙鼎曾請建賢善堂(皇太子讀書的地方),後來趙鼎一度罷相,攻擊趙鼎的人必“以資善為口實”。

趙鼎複相後,高宗又下禦劄要封伯玖為吳國公,當時宰執大臣商議,都認為不妥。趙鼎也認為:伯琮所封的建州,隻不過是一郡之地,而伯玖所封的吳,卻是一個大都會,“恐弟之封不宜壓兄”。樞密副使王庶也認為“並後匹嫡,此不可行”。他們的用意,是要高宗取消這一決定。當時趙鼎就對秦檜說:過去議論我的人,都以“資善”為借口,今天我為了避免嫌疑,“公專麵納此禦筆如何?”秦檜裝得非常正經的樣子回答趙鼎說:“公專首相,檜豈敢專,公欲納之,檜當同敷奏。”於是,趙鼎就約定秦檜、劉大中一起將劄子進呈,但到時秦檜卻不肯參加。趙鼎又對秦檜說:劄子還是共同呈上為好。秦檜再次表示:“公為首相,檜不敢專,明日進呈。”到第二天朝見高宗時,趙鼎先奏說:建國公雖然沒有正式立為太子,可是天下都知道“陛下有子矣,今日禮數不得不異”。此時秦檜“無一語”。在高宗退朝、群臣下殿時,樞密副使王庶對秦檜的奸詐行為就非常氣憤,他對趙鼎說:“公錯了。”秦檜怕因此會遭到群臣的非議,自己又有見不得人的陰謀,於是就說:“檜明日留身敷奏。”

次日單獨朝見高宗時,秦檜卻說:“趙鼎欲立持太子,是待陛下無子也,宜俟親子乃立。”陰險毒辣的秦檜,明知高宗喪失了生育能力,卻故意說這些話來刺激高宗,使他遷怒於趙鼎。果然,趙鼎因此事“拂上意”,而“檜乘間擠鼎”,趙鼎被迫上奏章辭職。

高宗再次起用趙鼎為相,本來就出於不得已。在議和問題上,趙鼎所唱的調子和他也不完全合拍,在“儲位”這一有關朝廷的“根本”大事上,又引起了高宗的反感。於是在紹興八年十月,高宗便把趙鼎罷相,令他出任紹興知府。

和張浚一樣,趙鼎原先也是輕信了秦檜,和秦檜打得火熱,經過這一段時期以來的共事,他對秦檜的為人才有所認識,但為時已晚。趙鼎既去,“檜獨專國”,南宋的朝政人權完全由秦檜一人獨攬了。他既得到高宗的特別寵信,又有金朝主子作為後盾,到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時為止,他都一直竊據相位,持續了十九年。

當然,這種現象在現今的職場中也屢見不鮮。身處其中的人們一定要謹記這樣一條規則:首先自己要小心謹慎,不要被對手利用,犯了上司的忌諱,然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要盡量誘使競爭對手去捅上司的最痛處。這比你辛辛苦苦與對手比業績、比實力、比關係要有效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