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也並不是一味反對幫助別人,隻是說不要對人家的一切要求都毫無條件地答應。首先,自己必須得考慮對方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即使對方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但如果影響到自己的利益,也不能答應。如果對方的要求既不合理,又影響到自己的利益,那無論是多麼親密的朋友也不能答應,因為你的答應是以損害自己的利益為前提的。
不過,話說回來,朋友之間這樣的要求是極少的。那麼,對方提出的合理合法的要求你是否一定都得答應呢?也不見得,因為許多事並不是你想辦就能辦到的。有時受各種條件、能力的限製,一些事是很可能完不成的。因此當朋友提出托你辦事的要求時,你首先得考慮,這事你是否有能力辦成,如果辦不成,你就得老老實實地說,我不行。這時,如果臉皮厚不下來,隨便誇下海口或礙於情麵不好意思拒絕都是於事無補的。我們知道,言而有信是做朋友的信條,也是友誼的基礎。明明辦不成的事卻承諾下來,到時候不僅令人失望,還可能耽誤朋友的事情。因為如果你辦不成,他可能找別人辦或另想其他的法子,但你答應了卻沒有辦成,這樣做,就會傷了情義。這就是臉皮兒薄的苦果。
一般來說,拒絕別人的要求也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日本一所“說話技巧大學”的一位教授說:“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難事,而當別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絕的時候,亦是叫人頭痛萬分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別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難以說出拒絕之話了。”
如果掌握了虛實規則的話,就不會有這種困難。因為當你仔細斟酌之後,知道答應對方的要求將會給自己帶來傷害,肯定不會為了麵子上過得去,而去幹違心的事。另外,虛實規則還提供了一些既拒絕了對方不適宜的要求,又不致傷害對方自尊的有效方法。
第一,柔中帶剛。有些請求有明顯的荒謬性,但即使這樣的請求,拒絕的形式也要力求婉轉。拒絕的意向要表示得堅定明確,不要讓對方抱有絲毫不切實際的希望。
當老師的人每個學期期末考試前,都如同過關一樣難熬,原因是很多學生以各種借口或方式來打聽考題。希望老師高抬貴手“放風”。但這是原則問題,是絕對不能答應的。千萬不能說“我們商量一下再說”或“到時候看看再說”之類模棱兩可的話。每逢遇到這種情況,富有經驗的老師總是這麼說:“我也當過學生,當學生的怕考試,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因此,同學們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十分抱歉,同學們的要求我是絕對不能答應的。如果在複習中有什麼疑難問題,我倒是十分樂意和同學們一起研究解決。”這樣做,最後並未損害師生之間的情誼。相反,如果拉不下臉麵而在考試前“放風”,很可能費力不討好。因為原來學習好的學生由於現在大家成績都很高,便認為老師的做法埋沒了他的才能;原來學習差的學生,高興一陣後覺得這樣的考試沒有挑戰性,也沒學到多少東西,結果也很有意見。這樣的教師,最後落得個“老鼠掉在風箱裏——兩頭受氣”的結局,並未因“放風”得到絲毫的好處。
第二,彬彬有禮。拒絕人的時候,應該努力以一種平靜而莊重的神情講話。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對於一個客氣的拒絕,人們是不能非議的。
一個自己所不喜歡的人請你去吃飯,而你又極不願意去。這時,如果直截了當地回絕對方:“我才不和你這樣的人一起出去吃飯呢!”就會令對方下不了台,也許對方請你吃飯並無惡意;相反,盡管心裏一百二十個不願意,仍然笑容滿麵、彬彬有禮地說:“我很感謝你的盛情。不過,十分抱歉,前天有幾位老同學已經約好了,所以今天我就沒有福氣享受你的美意了。”
由於你笑容滿麵,禮貌待人,再加上提出了對方一個無法反駁的理由,對方也就相信,你真的是無法和他們一起吃飯了,也就隻好作罷。由於你拒絕的時候先感謝了他,維護了對方的自尊心,對方也就不會責怪你了。
第三,相反建議。如果你想避免生硬的拒絕,可以提出一個相反的建議,但要提得合情合理。
假如你的一位同事想把本來應該由他自己完成的任務轉嫁到你的頭上,也許你會出自本能地答道:“哎呀,你的事我可幹不來。”這就不太好了,此時你不妨這樣對他說:“我很願意幫你的忙,但實在不湊巧,我手頭上自己那份工作還沒幹完。依我看,就你的能力和素質,你是完全可以勝任的。你不妨先幹起來。或許我能幫你幹點別的什麼?譬如說我今天要上街買東西,能順便給你帶點什麼嗎?”
這樣,既有拒絕,又有一個相反建議,對方還能有什麼好說的呢?
第四,不說理由。通常情況下,在拒絕別人的問題上還有一個誤解:就是必須說明理由。實際上在很多場合下是不必說明理由的,而且理由要說起來也說不清楚,或很可能被對方反駁,那就可能節外生枝,事與願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