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同事就會非常敬業的去做眼前這個東西,所以我想可能這還是你的閱曆和視野的問題,如果你閱曆很廣泛的時候,你可以把一個事情放在更大的空間裏麵。其實中國和外國沒有很大的區別,如果你去國外的話,你地理上的空間會比較廣。我覺得考慮問題的空間上不太一樣。
文化方麵我想,外國同事更加強調平等,中國同事更加強調服從、紀律,我覺得各有利弊,在團隊裏麵我們要有規章製度,我覺得沒有很大的區別。
年輕的時候多出去走走
主持人:如今本土化成為許多外企的口號,也是他們做事的原則和目標,剛畢業的學生在本土化和外企之間如何調整自己?
成長青:本土化是一個趨勢,歐美本土化會快一些,相對來講日韓公司會慢一些,相對來講歐美公司的高層是華人,但是在日韓公司看不到,這個有一個過程,母公司和當地公司對員工的信任問題。
我期待在不遠的將來,不僅僅是中國的一把手是中國人我希望在全球的企業都有華人,從這點來講我們遠遠落後於印度,原因兩個,我們的文化大革命,從40歲到50歲這個階段的人很多人沒上過大學。跨國公司你到哪裏去不能帶翻譯,印度早期的教育是雙贏,所以印度英文講得很好。
第二個是海外的經曆,你實際上除了語言之外還有閱曆看問題的東西要有海外的背景,你現在是40、50歲的人在大公司做一把手,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海外,我認為隻有駕馭中國文化的中國人,他不是一個全球的領袖,他勉強做中國領袖不錯了,因為他還要跟外國人溝通。
我舉個例子,我曾經跟總部高層一起吃飯,有時候先講講橄欖球,然後再講講籃球,我根本插不上嘴,董事會開會的時候一小部分時間談睡覺的問題,在那個文化上,大家關心的是日常的東西,不能老是在打架,先要過渡一下喝酒、聊天,但是中國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語言要非常自如,別說講英文,講中文都很辛苦,加上你的知識麵,地理的、政治的,這個挑戰非常大。
我鼓勵大家在年輕的時候趕快出去,這個時候你看的不一樣,你去一下歐洲、北美、非洲、印度,你這個時候會發現這個世界很小,據點也很小。所以最後回到中國一個部門經理,會覺得在北方這個地方回到了你的家裏一樣,是很小的事情。我現在回湖南長沙是很簡單的事情,當你有一段經曆再回去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容易。
起碼我們大型國企有10%的人在這兒服務,這樣的話你的文化可以駕馭,我們再回到本土化的問題,我們國家的企業有老外當一把手,某個銀行行長,大企業。反過來我們中國人可不可能將來成為殼牌,或者是花旗銀行或渣打銀行的一把手,這是一個問題。
然後我們回到北京、上海,因為你們剛在找工作,不存在本土化的問題,90%都是本土隻是到了高層的時候存在的問題,本土化這個事情比較細,這個時候牽涉到本土化先是從老外到華人,到當地的大陸人,但是應該朝這方麵努力,反過來我們自己要達到基本的標準。
我剛才講,集團的CEO就幾分鍾跟你在汽車上講,最近銀行發生什麼問題,商務上發生什麼問題,地產的泡沫怎麼辦?你要很簡單的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這樣去要求自己,從很小的職位就很堅實的這樣去做,所以回到這個問題是很堅實的東西,腳踏實地很重要。
主持人:一個朋友說,外企最吸引大學生的地方是培訓,在這個培訓中最應該學會的是什麼?這個培訓對他的最大價值是什麼?
成長青:像渣打銀行,一年有兩次培訓,這是巨大的投資,一年12個月,兩周培訓就是1/22。就是1/22的時間你不在崗位上,銀行有很大的投入,你的工作別人在做,同時請老師給你培訓,我想培訓帶來很多東西。首先我們每個人給自己做一個診斷,我需要什麼東西,加強這方麵的知識,調整自己。
第二個在離開崗位上課的時候,要思考一些問題。不受到日常幹擾思考一些問題。第三個通過上課的時候做簡單的功課,因為上課可能來自全球各地的人,這樣的話大家可以互動,你們那個國家發生什麼你們怎麼操作我們怎麼操作,這個東西是很好的機會,都應該去,對自己的鍛煉很大。
主持人:一個觀眾朋友的問題,他說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在執行力、創造力、領導力這三者之間外企更看重哪個?
成長青:執行力、創造力、領導力這三個都比較重要,渣打銀行的5個價值,一個叫國際化、創造、信念。我們強調“麵對現實”,客戶出現問題我麵對,公司出現問題我麵對,國際化是我們比較少談到的五個價值之一,非常鼓勵大家去不同的地方體驗、生活、工作。
我們去的很多地方沒有先例,非洲、中東。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你要解決一些以前沒有碰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