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劉曉光:職場新人要做好哪些準備(1)(1 / 3)

人生的道路充滿著挫折

主持人:一位叫做“on-the-way”的朋友說:“步入社會,不斷的遭到挫折和打擊,看不到自己的成長。請問我該如何正確對待挫折,既不讓它打倒,又能讓自己迅速成長起來?”

劉曉光:人生的道路本身就充滿著挫折,不可能沒有挫折,包括我也一路挫折。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要不然站的高一點走的遠一點,要不然你可能被社會落在後麵。自己要有一種精神、目標、意誌、願望,要有更遠的東西。

那個時候我從開始當兵,到工廠當工人,最後上了大學又到政府當官員一路上有多少挫折?但是心中有一個東西有一個理想,然後不斷的去努力。

我在台灣特別受感動,比如我們在國內買房,我看有人買房了,很多人就心裏不服氣,或者是一種憤恨。台灣我問了很多青年人,覺得他們心態非常好,他們跟我講現在還買不起房,我有差距要努力,要一點點來,但他畢竟有他的一個理想,有他一個美好的願望。

主持人:有一個叫做“Aiesay”的朋友說:“我已經工作三年多了,感覺沒有什麼成長,請問我的問題出在哪裏?”

劉曉光:他所幹的工作是否有熱情?如果沒有熱情什麼都沒有了。還有方法的問題,自己要積累要學習。我們當時在大學機關的時候也覺得沒意思,提著暖壺擦玻璃比別人來的都早,但是我們有理想有目標,慢慢越來越有興趣,慢慢有越來越高的目標,一步一步來講實踐在成長起來。

每一個階段總有一個向上的目標

主持人:我們看到您的經曆的時候有很多身份,包括軍人、到大學後來進入國企,每一步變化是怎麼樹立心中的目標?

劉曉光:最早的時候當兵,我一想還是要有更高的目標,那個時候當工人就很好。工作以後我想是不是上大學?那時候把上大學當成目標,上完大學以後分配到哪裏去,當時想進政府機關。到機關有一段時間覺得改革大潮來了想下海,所以我當百貨公司的副經理,北尺的副廠長,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個階段總有一個向上的目標在牽引著我激勵著我。當然很多書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包括我那時候看的《阿登納回憶錄》、《田中角榮回憶錄》包括《尼克鬆回憶錄》,就他們的那種激蕩的人生,他們的變化起伏,他們到的人生高位對我可能是一個激勵。

主持人:您從那些書中,激發了熱情。

劉曉光:田中角榮講最珍貴的人要吃魚頭,就為了吃這個魚頭他在努力。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我剛到首創來有一個小秘書,他在玻璃板上寫一個東西,叫做努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不再擠公共汽車,你說這個很細膩的東西但它也是一個目標,很具體、很形象。

主持人:往往具體的目標更能激發人的上進。

劉曉光:有遠大的目標,有具體的目標,有長期的目標,有階段性的目標,這個人生肯定會不斷進步。

主持人:有一個網友叫做“儂伊我心”,他說:“看過您的很多訪談,印象最深的是您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在曆史中的階段和位置,並且知道自己可為和不可為。我想問,這是否就是所謂的成長和成熟?對於我們來說,通往成熟的路上,最重要是什麼?”

劉曉光:一是知道自己的缺陷,第二條始終有一個前進的一個目標。當然再補充一條,可能人生要不斷的學習。人生的過程可能就是一個不斷的學習、激勵、前進、奮鬥的這麼一個過程,我覺得主要是這些東西。

觀眾:女朋友跟我一起創業,她想掌握財務。但是我覺得是一種約束,這個矛盾一直解決不了,您怎麼看?

劉曉光:不願意受別人約束不對,因為你是創業者,你不可能什麼都會。第二,你必須按照比較規範的方式運作,財務上的監督控製風險的管理,當有人幫你管理風險的時候實際上是好事,跟我們當時創業一樣,我不想有股東約束著,也不希望其他人約束。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我想按照我意誌願望美麗的色彩去前進。但這時候會出現很多風險。如果說我運作過程中,有一種東西製約著我,有一種規範的東西製約著我,會使我少走很多彎路。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麵對你們30歲20歲的人,真想把我們失敗的東西總結總結告訴大家,那就可以少走好多好多彎路,我有60個成功可能有30個失敗,我不講成功的地方我就總結我失敗的地方,可以使年輕人少走很多彎路。

當有好的結構控製風險,有這種支持係統可能少走很多彎路。很多公司為什麼很偉大?存在了50年、100年,甚至於170年。有的公司可能幹了5年就不行了就倒了,問題出現在風險控製上,出現在風險製約上。我們需要偉大創業者,也需要非常規範的管理者,這兩個融合起來一個很好的公司就出現了,所以我說管理是對的,有人幫你側麵做支持係統是對的。

學曆不是最後的決定因素

觀眾:年輕人在創業的過程中,對於一個行業是堅持創業下去還是多涉及一點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