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明什麼問題?當他大學畢業以後,進入到一個單位並不適合他,他在市場中又發現一個更適合他的單位發揮他的聰明才智,把他的知識、經驗通過不同的崗位鍛煉、塑造,他慢慢也成長起來,其實也不是壞事。
主持人:稍微流動一下也是一種成長?
劉曉光:你不喜歡的專業,跟你專業不相關的東西反而是一種沉寂是一種壓抑,反而幹不好。
主持人:現在互聯網信息衝擊我們年輕人。大家可能偶爾會失去判斷力,迷茫無奈,您怎麼看現在年輕人對這種信息的獲取?
劉曉光:第一個問題是你的價值觀,你所追尋的價值觀或者你的信仰是什麼?那肯定是評判標準看法都不一樣,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來講可能要比較,到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自己要有判斷能力。第三個來講,我有一個經驗一定要跟比你水平高的人來接觸,吸取他們的營養,那麼你能少走很多彎路。
主持人:有一個叫“duxingchen”的朋友說:“你們喜歡用應屆畢業生還是有經驗的老員工?我覺得企業用應屆畢業生其實就是試用罷了。”
劉曉光:我們有自己的發展過程,在剛開始的時候,我特喜歡有三年、五年經驗來了就給我幹活的。這樣企業要發展、要生存、要有利潤來源,如果你是一個本科生大學生或者研究生到這來再適應幾年,我覺得當時我們的想法是來不及,現在我們不一樣,可能一個企業的循環發展可能有一個梯隊式,也需要一些應屆畢業生融入到這個企業,接觸到這個企業文化,慢慢的開始成長。
因為你完全去找這種有實踐經驗的,有學曆的人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當然有些人可能需要直接的社會招聘,有些是獵頭給你推薦過來的。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大企業,培養一批應屆大學生,使他們融入到這個企業文化中,隨著企業共同成長也是很必要的。
主持人:有些人這樣說,好比把每個人比作一張紙,可能有很多工作經驗的這種老人,這張紙不知道被畫了多少顏色在上麵,大學生尤其應屆生更像白紙,更好的在上麵畫畫,您認同嗎?
劉曉光:我認同。但是光是白紙也不行,關鍵你那個畫了很多畫的紙,是優美的畫呢還是不優美的畫呢?如果優美的畫這紙上畫的越多越好。有能力有實踐經驗的,學曆好有能力有實踐經驗的,他用起來可能時間的效率會好一點。
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
觀眾:第一個問題是這樣的,您在首創領導15年,很多人在說您是位優秀的企業家。您自己心目中什麼樣才算優秀的企業家?我們應該如何完備如何使自己做的更加出色,應該如何培養自己?
劉曉光:我不敢說我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我可以說我是一個好一點的企業領導人。但是我覺得一個企業家,第一他可能具有天生的激情,這種激情是不斷的向上、創新、敢於否定自己,不斷去想別人不敢想的事,不斷的去實現這種事情這種精神。同時來講企業家吃很多苦,你說第一個從知識的學習上,你看我們從首創的角度我要懂得基建、懂得水、懂得地產、懂得期貨、懂得金融、懂得保險,大量的知識你要懂。第三個可能還是你的實踐,就是大量的企業投資、運轉、經營的這種實踐,不斷的鍛煉與成長,使你慢慢成長起來。
我也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好的商人看到生意眼睛是亮的,這就是企業家。當看到好的生意以後,又能把偉大的商業動作完成之後,他比愛情和自由一樣可貴,這就是一個企業家的激情。但是當企業家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要受磨煉,要吃苦能承受壓力。嚐到幸福也能接受痛苦,一個幸福可能接著一個痛苦,一個痛苦之後又是一個幸福。有時候壓的你我就看武打片或者雄俠片,來釋放自己的壓力。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從開始到做一個企業家,都有很平坦的一個道路不是這樣的。肯定要吃很多苦受很多的磨難,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很多好的企業家我覺得他們身上,都有很多很多很優秀的東西。可能關鍵是在於學習,一點一滴的積累,有創造精神有一種韌勁,不斷的去創新、去發展,這可能才能使一個人能夠不斷的成長,作為一個好的企業家。
觀眾:第二個問題是這樣的,在您的心裏社會責任感是什麼?我們年輕人應該為社會做點什麼才能體現我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