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從我的角度來講,當企業運作一段時間之後,我覺得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個企業家體會非常重要。另外一點,對人類的責任比如說環保。我在03年的時候,大家可能看過這段,到了阿拉善看到沙漠心裏很難受,沙塵暴不斷的刮起,人類的環境就已經這樣了。我當時跪在沙地上,真想洗刷自己心靈中的一些東西。
我們就組織了100個企業家,都是很好的企業家,我們發表了《阿拉善宣言》,用我們企業家這個階層,整體來講投入到環保的事業裏來,實際上也是一種責任感,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責任感。我覺得作為年輕人,將來可能在社會責任感上可能也應該有更多的更美好的東西。
主持人:您覺得怎麼來培養他們這種責任感呢?
劉曉光:有一個自己的一個價值觀。把自己將來塑造成什麼樣的人,這是一個。第二個,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之中,要知道他的社會責任感體現在哪個方麵,當然有一些是共通的,比如環境的保護,慈善的事業,再比如為他人服務愛他人這些東西。很多都是這個範圍之內,但是來講企業家他的責任感到底是什麼?我覺得當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企業做好,提供就業提供稅收,做一個很好的經濟細胞活躍的成長,同時應該對慈善事業、公益事業、環保事業盡自己的能力和能量。
主持人:一位叫做“卡斯爾”的朋友說,:“我剛參加工作不久,見到上司和比我大的同事,自己都不能很好的表現,我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自信?”
劉曉光:這個很正常,你剛步入職場,開始的時候要很謙虛,就是要跟別人學。慢慢開始積累,當人家說的話你能聽得懂,人家做的事你能做你自然就自信了。
第二個,可能你要學習別人的東西。你的上司、你的同事,在這個職業區域裏頭,他的言談舉止,他的技術水平、他的運作水平,肯定有很多值得你學習的東西,你在這方麵肯定暫時是一張白紙,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你可能自信就起來了。
還有一個,本身自己有清晰的目標就會自信。今天你的上級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或者什麼樣的崗位,我的目標是什麼,我明天的目標是什麼?我就會自信,圍繞這個目標我要努力的去奮鬥,我就會更加自信。
主持人:您最看重這些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身上的哪些特質呢?
劉曉光:他是一個很愛學習的,多問我一些問題我會很高興。
主持人:像這位朋友他說,有時候自己知道的也不敢說出來。
劉曉光:那是不對的,要講要說出來。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你不能說你的領導,你不斷的在那不分場合的去說,你可以用合適的方式方法說出來。如果有一個很好的目標,他就會自信起來。他的知識、學習使自己更加淵博之後,也會自信。
我喜歡的一個是你學習,第二你的反映要快,第三個你能夠不斷的把案例和你學習的知識融合起來。第四個你能不斷的提出好的建議。第五,從你工作過程中能跟別人配合,能有合作精神。第六,紮實能吃苦,你不能遇到點困難你就退縮了,然後滿腹牢騷經不起磨難,老是抱怨這個抱怨那個,那你的成長過程中肯定遇到很多麻煩和問題。
主持人:還有一位叫做“獨孤多鐸”他說:“您覺得國企工作想要發展的好,最重要的是哪些能力和哪些條件?”
劉曉光:因中國的體製是國企、外資企業、上市公司、民企,確實是不一樣的。國企來講,好的地方比如規模大,比較規範、穩定、體量比較大,這是國企的好處。
但是從體製上,他跟民營企業絕對有差別的。國企可能更注重你的思想道德,更注重你的忠誠度,更注重你能不能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更注重你能不能有一種長遠發展的這種狀態,跟民營企業確實不是很一樣。
主持人:一位網友叫做“金光”他說:“在民企幹是不是比國企更有發展空間?是不是製度的問題?”
劉曉光: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可能還是跟每一個人的情況不太一樣。有的人適合在國有體製上,有的人適合在民營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