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一路說笑的來到了李牧的書房,落座之後趙學有些疑惑的問道:“你今天叫我回來有什麼事?”
“我準備帶著五百精兵探查一下匈奴人的領地,你跟我一起去麼。”李牧麵色凝重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趙學微微一愣,帶著些許差異的問道:“你為何忽然想去匈奴的領地探查?要知道匈奴人精於騎射,勇猛異常,加上全民皆兵,非常不好對付。咱們帶著區區五百人,一個不好就是全群近墨在大草原上。”
李牧想了一下後說道:“現在已經入秋了,按照往常匈奴人往常的策略,他們都會大軍進犯一次。主要是搶奪一些糧食!而我準備趁他們沒出動之前去草原上走一圈,摸摸情況。如果能摸清他們的進攻動向,那咱們這次就給他們一個狠得!”說道最後,李牧卻是帶著微微的興奮之色。
確實,這雁門郡以及代郡的守軍已經被壓製了太久太久。每次都是匈奴人恍若颶風一般席卷而來,給兩郡造成巨大的損失之後,猶如潮水般退卻。而守軍們則隻能守在城池之中,從不敢主動出擊。並且每次給匈奴人帶來的損失都是微乎其微,反倒是兩郡守軍自己每次都會有很大的傷亡。這點知道李牧上位才稍稍有所改變,匈奴人的曆次進攻都被他以微小的代價擊退了。
但這所謂的微小也隻是相對來說的。
其實,李牧的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在收到邊關狼煙的時候起,就偵騎四出,每十人為一隊,沒人攜帶兩匹馬,每隊一支號角!偵察隊與偵察隊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半裏,在發現小股敵人的時候就集合吃掉,發現大規模的敵人就吹響號角通知友軍,同時迅速撤退。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隨時可以知道匈奴人的動向,在需要的地方集結重兵。缺點是,偵察騎兵折損很大,並且每次都會有一些小城被流竄的匈奴人擊破。
深思半響後,趙學有了決定,笑著說道:“既然理大將軍下定了決心,小將怎敢不從啊!”說到這裏,麵色變得嚴肅繼續說道:“去匈奴領地可以,但騎兵得從我的屬下中挑選,並且每人攜帶三匹馬。”
趙學的條件很簡單,李牧想也不想就答應了,很快兩人就敲定了明天出發。商議完畢後,趙學率先告辭,前往大營挑選騎兵。而李牧則是準備馬匹、糧草、兵器等。曆史上進入匈奴領地的次數不少,但兩名邊關大將帶著五百輕騎卻是第一次。可以說兩人的行動還是非常冒險的,如果兩人不幸身亡,那對於邊關守軍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
而這次李牧之所以想帶著趙學一起去也有著自己的思量。在於趙學相交的過程中,二人無數次的討論過對匈奴的用兵方式,而紙上談兵,相互對壘的次數也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李牧發現趙學才思敏捷,用兵奇詭。常常劍走偏鋒打的人措手不及!這次帶著趙學去也是因為這點,哪怕出現了始料不及的情況,相信趙學也會拿出一些詭異的點子助二人逃出生天。
第二天拂曉,李牧趙學二人率領的小隊騎兵就踏著晨光出發了。五百人、一千五百匹馬,狂奔起來的隆隆之聲哪怕在一裏之外都清晰可聞。
“老李啊,到了草原上咱們可不能這麼跑了!不然沒走出二十裏就得被匈奴人發現,照我估計咱們的偵察騎兵起碼的在兩裏之外才行。”策馬狂奔的趙學有些擔憂的大聲。
“放心吧,我都準備好了!在出關的地方,我準備了二十名最優秀的偵察騎兵。他們對於匈奴人的套路了若指掌,並且耳聰目明。有他們在,萬無一失!”李牧對於趙學的擔憂並不在意,笑著說出了自己的準備。
聽到李牧的準備,趙學的心放了下來,笑著搖了搖頭!暗自笑道,大名鼎鼎的李牧如果連這點都想不到,那也太對不起他的赫赫威名了。
兩天後,趙學李牧等人便走出了趙國的領地,越過了大名鼎鼎的長城!此時的長城剛剛建好不久,城牆之上風霜之色較少,但也給從未見過長城的趙學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尤其是出關之後看到那帶著淡淡血紅之色的土地以及齊腰高的野草,更是讓趙學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得是多少血肉的滋潤才能讓土地變色,並且土質如此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