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願意付出,那麼自然不會有人辜負這份好意。世界上最大的受惠者即是施恩者,如果你也有這種胸襟,那麼就會功到自然成。
你沒有博愛,或者你有眼光;你沒有資本,或者你有頭腦;你沒有財富,或者你有灑脫;你沒有美貌,或者你有氣質。隻要心中還有個信仰,你就是個讓人羨慕的個體,一切努力還都不算晚,不算多。
時間啊時間
有一種東西,它舍身忘我地教你成長、做事,它不遺餘力地給你所賺取的生活,同時,它也毫不憐憫地收回你使用到期的一切,它的名字叫做時間。
一位天文家說:先知,關於時間,你是怎樣看的呢?
他於是答道:
你們要測量無法也無從測量的時間。
你們想依照時辰和季節調整你們的行為,甚至引導你們的精神。
你們想挖掘一條時間的溪流,然後坐在岸邊目送淙淙流水。
然而,你內心那不受限製的靈魂,卻意識到了生命的無限。
並且明白昨日不過是今日的回憶,明日不過是今日的夢想。
在你們心中歌唱和冥思的,仍然居於最初繁星滿布於星空的那一瞬間。
你們之中有誰會感覺不到愛的力量無邊?
有誰會感覺不到愛雖然無邊,卻縈繞在他周圍,無法在相異之愛的思緒中流轉,也無法在愛的行為中挪移?
時間難道不正如愛,不可分割而又無邊無際嗎?
但你們若認為必須用季節來衡量時間,那就讓每一個季節都蘊涵其他的季節。
讓今天用回憶擁抱過去,用熱望擁抱未來。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在飛速地流逝,任誰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正是從這種時光的不可抗拒的流逝中,我們領悟到了生命的寶貴和人生的意義所在,你從而懂得了必須珍惜時間,珍惜現在可以把握的今天,過好自己的人生。事實上,麵對時間的流逝,我們每個人隨時都在對自己的人生作出選擇。尋歡作樂、無所作為、遊戲人生是選擇;孜孜不倦、爭分奪秒、埋頭苦幹也是選擇。不同的選擇把人們導向不同的生活之路,使人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與價值。
眾所周知“一寸光陰一寸金”,但真正理解它,明白它的內涵的人不多。時間是最特殊,最易消耗,最不受重視,最沒有等待性的資源。它時時刻刻都從我們身邊流過。
但是,一種人總是沉浸在昨天的勝利之中,一種人總是陶醉在明天的幻想之中,惟有那一少部分人才會注重今天。無限的“昨天”都以“今天”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今天”為源泉。美好的明天都需要今天付出巨大的代價和辛勤的汗水。再宏大的理想,也要去奮鬥才能實現,否則它隻能是夢想。
人們常說:“時間就是生命。”每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麼屬於他的時間也是有限的。當一個人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他的時間也就此結束。古往今來,珍惜時間的事例不計其數。巴爾紮克深知時間的寶貴,獨自埋頭於閣樓,奮筆疾書,寫出巨著。齊白石青年時期,抓緊放牛打柴的時間,用心琢磨繪畫藝術,最後成為著名畫家。作家姚雪垠的座右銘是:下苦功,抓今天。他的苦功都在抓每一個“今天”中落實了,從而完成了《李自成》這部傑出的著作。導師馬克思又是如何看待時間的呢?——他從來不把時間用在無謂的,沒有節製的娛樂、消遣上。工作之餘,他甚至把翻一翻字典作為休息,正是這樣,他終於寫出了巨著《資本論》。
曆史上懂得如何珍惜時間而成功的例子舉不勝舉,由於拖延、浪費時間而遭致失敗的例子也很多。拿破侖就曾在一次戰役中,放了士兵一天假,而延誤了戰機,導致戰役的失敗。
樹枯了,有再青的時候;葉子黃了,有再綠的時候;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鳥兒飛走了,有再飛回來的時候;而生命消失了,卻沒有再複活的時候。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永不停止;它一步一程,永不回頭。對每個人又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你是勤勞者而多給,也不會因為你是懶惰者而少給。所以你就更應該珍惜時間,因為時間是生命的構成。珍惜時間才能得到財富,愛惜時間的人,時間就屬於他,放棄時間的人,時間就放棄他。
就這樣人見人愛
渴望得到別人的讚美、追求和重視,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特性。它促使人不停地奮鬥,在別人的讚賞中得到自重感。但是,我們想的都是有關榮耀的報償,而不是如何努力去贏得這份榮耀。
別人沒有理由去喜歡你,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愛,就必須讓你自己成為一個讓人喜歡和尊重的人。你自己具備別人身上難以找到的優秀品質,形成自己獨有的惹人喜愛的個性。
正如孔子說的:“最重要的,不是別人有沒有愛我們,而是我們值不值得被愛。”要想贏得別人的友誼或感情,必須先不去擔心別人是否喜歡我們,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增進能讓別人喜歡你的優良特點。
瑪麗·安德森曾經很感人地描述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時事業失敗,整個人意誌消沉,差點兒就要告別舞台。後來,她才慢慢恢複勇氣和信心,準備繼續為自己的事業奮鬥下去。有一天,她興高采烈地向母親說道:“我要再唱下去!我要每個人都喜歡我!我要創造完美!”
母親對她說:“那是個迷人的目標,但是,要知道,人在成就偉大的事業之前,必須先學會謙卑。”瑪麗聽了深有感觸,因此決心在音樂造詣上追求十全十美,而且是“想要”完美。“謙卑先於偉大。”這是母親給她的忠告。
贏得別人注意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去擔心結果如何,不要太在意別人是不是喜歡我們。隻要我們開始采取行動,努力去實踐那些將會激發愛和友情的事。我們不妨細心體會一下威廉·奧斯勒爵士所說的話:“不用為朦朦朧朧的未來擔憂,隻要實實在在地為現在努力即可。”
著名作家荷馬·柯羅衛是一個廣受歡迎的人,隻要碰到他的人,無論是清潔工、百萬富翁、婦孺老幼——都會在與他相處一刻鍾之內,對他產生好感。他既不年輕,又不瀟灑,更不是富豪,他有什麼吸引力呢?很簡單,因為他一點也不矯揉造作,並且能讓別人感覺到他真的喜歡、關心他們。
兒童會爬到他的膝頭,朋友家的傭人會特別用心為他準備餐點,假如有人宣布:“今晚荷馬·柯羅衛會到這裏來!”那麼當天的宴會一定沒有人缺席。除了朋友間深厚的感情之外,荷馬·柯羅衛的家人也都十分敬愛他。他的妻子、兒女,也全都對他讚譽有加。
荷馬·柯羅衛從不擔心交不到朋友——因為他已經是每一個人的朋友。他不注重別人是否喜歡自己,隻是一心一意去愛別人。這就像格魯大使所說的:“外交的秘訣可用一句話來概括‘我想要喜歡你。’”有經驗的推銷員一定都懂得,如果你一直擔心產品是否賣得出去,就一定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反而無法正確介紹產品。成功人士認為,好的銷售員不會去關心買賣是否能成交,而是一心一意去服務顧客。
打高爾夫球的人,目光通常都集中在球上。柯維在教導學生如何與人溝通的時候,常常告訴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傳達的信息上麵。如果一個人遇事過於在意成效如何,就容易產生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
有一次,他準備發表一次演講,當時的聽眾據說相當難纏。他難免流露出緊張的情緒。“假如聽眾不同意我講的話,怎麼辦?”他憂心忡忡地問一位朋友,“假如他們不喜歡我,該怎麼辦?”“是啊,”朋友回答道,“他們為何要喜歡你呢?你要為他們幹什麼?你認為自己要講的內容很重要嗎?”
“我承認在我看來,我講演的內容很重要。”柯維回答說。
“接著說,”朋友說,“我倒覺得聽眾喜不喜歡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把想講的內容講出來。至於他們喜歡或討厭你,又有什麼關係呢?你已經勝利地完成了你的任務。”
朋友的這番話改變了他對演講的整個看法。他體會到自己隻不過想傳達某些信息,而不是要刻意顯露自己的學問或風采。他演講的目的是要帶給聽眾一些鼓舞性的思想,以便對他們的生活有幫助,而不是其他。結果他的演講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同和讚賞。
為了要得到友誼和情愛,我們必須先認清本末先後,要想贏得愛,先要值得被愛;要想贏得朋友,先要表示友善;要想贏得別人對我們感興趣,就得先要對他們發生興趣。
愛的奉獻
奉獻是一種博大的愛,如果不想讓生,如塵粒般渺小,死,如雪片般輕飄,就讓愛,幫你贏得生命獲得永生的機會。
這裏有兩個小故事,講述了關愛的偉大力量,希望能滋潤我們日漸幹涸的心靈。
望著7歲的女兒夠牽著她那隻桀驁不馴的小羊走進“麥迪遜縣幼畜拍賣所”的拍賣場時,愛麗斯的媽媽的心中充滿了憂慮。
目前,愛麗斯正與癌症進行著頑強的搏鬥。這是幾個月來她第一次遠離醫院和化療,到戶外來玩。對於這次拍賣,愛麗斯充滿了很高的期待,她盼望能借這次機會賺到一筆數目可觀的零花錢。當她決定和小羊分開時,心中還是有些猶豫不決,可是一想到市場上小羊平均一磅隻能賣到兩美元,愛麗斯便希望通過這次拍賣多賺一些錢。於是,她把小羊牽上展台給人們觀看,接著,拍賣開始了。畢竟家裏為了給她治病已經傾其所有了。
在競價前,拍賣人羅傑·威爾遜突發靈感講的一段感動人心的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說:“我想我們應該讓大家知道愛麗斯的情況並不太好。”他希望他的介紹能抬高投標價格,哪怕是高一點兒也好。
結果,小羊以一磅11.5美元的價格賣了出去,然而,買主把錢付清之後,決定把小羊歸還給愛麗斯,以便它能再被拍賣一次。
他的這個舉動引發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很多家庭一而再再而三地將小羊競買下來,然後再還給愛麗斯。當地的一些商家也開始加入了這個買進歸還、再買進再歸還的循環。愛麗斯的媽媽隻記得第一次拍賣時的情形了,在那之後的數次拍賣,她都因為人們一直不停地高喊“再賣一次!再賣一次!”而感動得淚流滿麵。
那天,愛麗斯的小羊總共拍賣了36次,而最後一位買主仍舊好心地將小羊還給了她。拍賣結束時,愛麗斯總共獲得了1.6萬多美元,用來支付她的醫療費用。而且,她仍舊擁有那隻已經聞名遐邇的小羊。
小小的施舍,不會使河流幹涸,並且能滋潤另一個行將枯萎的生命。
1921年,路易斯·勞斯出任某監獄的典獄長,那是當時最難管理的監獄。可是20年後勞斯退休時,該監獄卻成為一所提倡人道主義的機構。
當勞斯被問及該監獄改觀的原因時,他說:“這都歸功於我己去世的妻子凱瑟琳,她就埋葬在監獄外麵。”
凱瑟琳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當勞斯成為典獄長時,每個人都警告她千萬不可踏進監獄,但這些話攔不住凱瑟琳!第一次舉辦監獄籃球賽時,她帶著三個可愛的孩子走進體育館,與服刑人員坐在一起。
她說:“我要與丈夫一道關照這些人,我相信他們也會關照我,我不必擔心什麼!”
一名被定有謀殺罪的犯人瞎了雙眼,凱瑟琳知道後便前去看望。
她握住他的手問:“你學過點字閱讀法嗎?”
“什麼是點字閱讀法?”他問。
於是她教他閱讀。多年以後,這人每逢想起她的愛心還會流淚。
凱瑟琳在獄中遇到一個聾啞人,結果她為了與他交流,自己到聾啞學校去學習手語。
許多犯人說她是聖母瑪麗亞的化身。在1921年~1937年之間,她經常造訪,並且幫助那些犯人服刑的監獄。
後來,她在一樁交通意外事故中逝世。第二天,消息立刻傳遍了監獄,大家都知道出事了。
接下來的一天,她的遺體被放在棺裏運回家,她家距離監獄3~4裏路。代典獄長早晨散步驚愕地發現,“那大群最凶悍、看來最冷酷殘忍的囚犯,竟齊集在監獄大門口!”
他走近去看,他們的臉上竟帶著悲哀和難過的眼淚。他知道這些人敬愛凱瑟琳,於是轉身對他們說:“好了,各位,你們可以去,隻要今晚記得回來報到!”然後他打開監獄大門,讓一大隊囚犯走出去,在沒有守衛的情形之下,走3~4裏去看凱瑟琳最後一麵。
結果,當晚每一位囚犯都回來報到。無一例外!
我們經常抱怨自己得不到重視,成不了名人、偉人,實際上反省你自己,原來是做得不夠好,不夠深入人心,你的愛還未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所以你還是平凡庸俗著。當你把付出的愛當作一項有趣的事業,專心經營的時候,成就才會比你想象的來得快得多,多得多也有價值得多。
不為工作狂
工作是必需的。假如你想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理想生活,那就請你開始工作,直到你感到疲勞為止。但是,不要讓自己成為工作狂。在感到筋疲力盡之前,可以不停止工作。良好的精神狀態既可以被過度的工作破壞,也可以被遊手好閑破壞。
不可否認,我們生活在人類曆史上技術比較先進的時期。對那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簡單的發明,都應該心存感激。無論你是在做什麼工作都要求人們全身心地投入。盡管如此,如果沒有手機、掌中寶、傳真機、筆記本電腦、互聯網、激光打印機、複印機、噴氣式飛機和裝有衛星導航係統的汽車(我這裏隻舉一些例子),你可能什麼也做不了。
然而,在這些高科技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問題。《今日美國》最近刊登了一篇文章,詳細講解了一些高新技術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所帶來的負麵影響。文章說,臨床醫學專家奧菲爾·祖爾組織了一次主題為“速度。com:探尋新千年的意義”的會議。這次會議是在工作壓力巨大的矽穀中心地帶舉行的。祖爾在他的聽眾中發現,有許多人麵容憔悴、焦慮不安,卻又在強打精神注意自己的舉止。他說:“每當病人把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帶入診所,甚至在診治時也要使用它們時,我就會加以警覺。”
祖爾進一步說:“我們已經被對速度的追求所困擾。最終總是要製定一堆計劃,卻又無法完成;時間表安排得滿滿的,可又不能遵守。這些節省時間的發明,反倒讓我們連一點空閑的時間都沒有了,真是件怪事!”
一位工作壓力極大的秘書對老板說:“這次‘突擊’結束後,我也要得神經衰弱了。我自作自受,罪有應得。誰也幫不了我。”
你有與這位女士相同的感受嗎?坦白地說,在生命中的這個階段,你會忙得連得神經衰弱的時間都沒有。即使得了,你也會忙得無法享受它!
毋庸置疑,速度的問題加大了人們的壓力。對速度的過分追求已經使人們付出了巨大代價。簡而言之,速度的提高擾亂了我們內心的平安。不久前,我們還在用季節計算時間的流逝,但季節很快就被月曆所代替,而月曆又被每日計劃所替換,每日計劃又被每分鍾安排所取代……
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到超市購物,你會看到收銀員與你幾乎沒有什麼交流,隻是機械地掃描你的貨品,報出貨款總額,然後在收銀機上與你道別,因為他們的速度和效率都受到計算機的監控。如果你試圖在電話裏與電話銷售人員或接線員聊上幾句,你絕不會成功的,因為他們都是按照分鍾計效的原則工作的。這種對速度和時間的過分追求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隻會使人們更加缺乏耐心和寬容,舉止也愈加粗魯。
毫無疑問,工作場所是壓力的主要溫床。沒有人能幸免於壓力和絕望的困擾。生活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飛奔,在這條路上隻有兩種行人,一種人快速前行,另一種人死於道旁。壓力這個單詞正是來源於拉丁語,意思是“緊緊地勒住”,有一種令人痛苦的意思在裏麵。一個人,如果內心失去了平靜,那生活中的一切又有什麼價值呢?在混亂的生活中,內心平靜的重要性也在與日俱增。
麵對工作,該讓自己停下來的時候一定不要猶豫,否則你將會為此受很多的苦,比如疾病,比如精神失常,總之得不償失。
重新開局
前些天,在為一家公司幹了10年的你,失業了。從此,你要使自己振作起來而不致於太頹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你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婚姻也遭受了極大影響。你絕望了嗎?不!失業隻不過是將你放回原點,一切,都將是新生活的開始。
張健是一個很有事業心的人,他在一家業務公司跟著老板一幹就是5年,從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一直做到了分公司的總經理職位。在這5年裏,公司逐漸成為同行業中的佼佼者,張健也為公司付出了許多,他很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企業發展得更快、更好。然而就在他兢兢業業拚命工作的時候,張健發現老板變了,變得不思進取、獨斷專行,對自己漸漸地不信任,許多做法都讓人難以理解,而張健自己也找不到昔日幹事業的感覺。
同樣,老板也看張健不順眼,說張健的舉動使公司的工作進展不順利,有點礙手礙腳。不久,老扳把張健解雇了。
從公司出來後,張健並沒有氣餒,他對自己的工作能力還是充滿了信心。不久,張健發現有一家大型企業正在招聘一名業務經理,於是將自己的簡曆寄給了這家企業,沒過幾天他就接到麵試通知,然後便是和老總麵談,最終順利得到了這一職位。工作了大約一個月時間,張健覺得自己十分欣賞該公司總經理的氣魄和工作能力。同時,他也感到總經理同樣十分賞識他的才華與能力。在工作之餘,總經理經常約他一起去遊泳、打保齡球或者參加一些商務酒會。
在工作中,張健發現公司的企業圖標設計相當繁瑣,雖然有美感,但卻缺乏應有的視覺衝擊力,便大膽地向總經理提出更換圖標的建議。其實總經理也早有此意,總經理把這件事,安排給他去完成。為了把這項工作做好,張健親自求助於圖標設計方麵的專業人士,從他們設計的作品中選出了比較滿意的一件。當他把設計方案交給總經理的時候,總經理大加讚賞,立馬升張健為公司副總,薪水增加一倍。
是的,被解雇並不是一件壞事,張健麵對無情的解雇,他一樣憑借著才能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且得到了一位真正“伯樂”的賞識。
苦盡總會甘來,你要知道,被解雇隻代表某段就業經曆的結束,雖然前方會伴隨迷茫,但也充滿機遇和廣大的空間。劉歡曾唱過一首《從頭再來》,歌詞給許多人帶來了心靈的鼓舞。“一切隻不過是從頭再來……”忍耐一下,挺一挺一切挫折都會過去。人生的重新開局,你才有可能成為贏家。“不公平。”
也要快樂起來
凡事都講求公平,那麼一切都將不複存在。要知道,它是代表絕對的理性,而這個世界是沒有任何絕對的。因此,麵對生活中的“不公平”,如果能換個角度去考慮,也不是讓人接受不了的事情。況且你還會可能因此而為自己聚集福氣。
茶餘飯後,老王戴上老花鏡,蹺起二郎腿,專心致誌地看起報紙來……
“市××廠一青年技術員,刻苦兩年,發明的專利為技術廠長巧取豪奪,青年據理力爭,備受迫害……”
“唉!”老王長歎一聲,“年輕人真是不懂事。廠長固然可恨,青年也是可氣,年輕人早遇著我老人家就好了。”
是的,這樣的事也一樣發生在老王身上,效果卻天差地別。
30年前,老王畢業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正值青春年華,滿懷豪情壯誌,他三伏九寒勤耕不輟,一年半過去了,嘴巴兩邊長長的胡須掀動著自豪——他終於設計出一台簡易降耗的減速裝置!
然而,欣喜卻被不平代替,研究所所長技術平平卻手腕通天,為了獲取“名譽”暗渡陳倉,對他恩威並施,要以發明的主要技術負責人自居。條件是利益共享,老王將很快被提級重用,工資加一級。
老王悶睡三天後,故作爽快地答應了所長的要求。於是,所長的名字在專利證書上燙下了金色的“永恒”,他也被暗地“擢升”為技術科長,他的才幹也逐漸發揮……
幾乎是同樣的一種事,同樣是“不公平”,老王卻“坦然”接受了,並在這個基礎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和發展。
是的,像這樣“不公平”的事很令人氣憤,然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泥蝦”的不平事生生世世都沒有停止過。不僅如此,就連現在家庭中,也一波又一波地爆發著“公平”之爭。看這家幾兄弟爭老爹老媽的財產,恩斷情絕。那家的夫妻均有外遇,理由是既然你不在乎,那麼為了“公平起見”,我幹嗎還要在乎?麵對如此多的“不公平”,我們該如何招架?
心平氣和,衝動隻會誤事。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相對公平的世界,不公平是常有的事,物質的絕對存在並不是說就必須有著絕對的公平。魏征忠諫,明君太宗因之生恨,範蠡幫助勾踐建業,功成身退,免遭了一場殺身之禍。由此可見,公平是一種客觀存在,更是一種主觀的努力,所以,我們要出局觀局,平心待之。假若有能力與“不公平”搏一場而無損“不公”何妨,關鍵是你得有真本事,有吃掉壓榨你的“大魚”的資本。
對於親情而說,根本沒有公平可言。如果你對此也要斤斤計較,那麼,就隻能用“冷血動物”來形容你了。而且,你將會因此忍受“公平”後的孤獨的懲罰。
單純成就事業
單純的人是幸福的。正像一個杯子,他可以滿心歡喜地用來裝滿愉快的事而不給憂愁留一點地方。對於事業,也因為有了單純所以專注,才可以心無旁騖地到達登峰造極的狀態。
一個富裕的農場主在巡視穀倉時,不慎將一隻名貴的手表遺失在穀倉裏,他在偌大的穀倉內遍尋不獲,便定下賞金,要農場裏的小孩到穀倉幫忙,誰能找到手表,就給他50美元。
眾小孩在重賞之下,無不賣力地四處翻找,但是穀倉內滿坑滿囤盡是成堆的穀粒,以及散置的大批稻草,要在這當中找尋小小的一隻手表,實在是大海撈針。
小孩們忙到太陽下山仍無所獲,一個接著一個放棄了50美元的誘惑,一起回家吃飯去了。隻有一個貧窮的小孩,在眾人離開之後,仍不死心地努力找著那隻手表,希望能在天黑之前找到它,換得那筆巨額賞金。
穀倉中慢慢變得漆黑,小孩心裏害怕極了。但是因為那不菲的賞金,仍不願放棄,手上不停地摸索著,突然他發現在人聲靜下來之後,出現一個奇特的聲音。
那聲音“滴答、滴答”不停地響著,小孩登時停下所有動作,穀倉內更安靜了,滴答聲也聽得十分清晰。小孩循著聲音,終於在偌大漆黑的穀倉中找到那隻名貴手表。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搜尋夢想的路上,而這道路總是不甚明亮的,夢想就是那隻需要專心對待的表。成功不是會拱手相送的事,我們遇上的那些障礙,如何能夠越過並直抵成功的終點,是我們必須學習與研究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