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5章煙雨南京(1 / 2)

鱗次櫛比的一棟棟古代建築,風格別致,各具特色,自是看的張祈安津津有味,從那紅牆背後的幽深庭院,到繁華熱鬧的酒肆店鋪,高聳寶塔,巍峨牌樓,煙火鼎盛的寺廟,肅穆莊嚴的官衙,都讓人一時間目不暇接。

一路上不隻張祈安好奇心大起,就是對麵眉目如畫,神態舉止都英姿颯爽的姐姐張婉兒,也如籠中鳥逃出衝天一般,姐弟倆爭搶著擠在一起,掀起片片竹簾,從不大的車廂小窗中,朝著街道望去。

你爭我搶的孩子模樣,惹得坐在一邊的丫鬟秋蕊捂嘴而笑,真沒想到,最疼愛弟弟的小姐,難得還有如此孩子氣的一麵,偏偏要和二爺爭搶一番。

出生在北平的張家大小姐,從小耳濡目染都是北方那粗獷豪邁的一麵,況且當時的北平即是幾十年前的元大都,城中遍布各族人等,生活習慣自是和中原大不相同,就連尋常百姓都有些豪勇之氣,更何況張家又是武將之家,習武耍劍可說是家常便飯,拳腳功夫幾乎人人都會,甚至家裏還有好大一塊跑馬場,結果就養成了張婉兒開朗率真,外柔內剛的性格。

自從六年前跟隨家族遷到京城,才漸漸受到拘束,一來年紀漸長,這女孩家自是不能如小時候般無法無天,又得學習各種規矩,琴棋書畫,詩書史籍日日熏陶下,身上漸漸顯露大家氣質。

二來身為國公府大小姐,自然而然的就得收斂起爽朗天性,一舉一動都有婆子丫鬟監視,成天呆在府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經年都難得見到幾位閨中好友,整日都是陪著體弱多病的弟弟,性格也就趨向溫柔婉約,很多時候更是擔心弟弟,白日強作笑顏,夜晚愁眉不展,以至於身體日漸消瘦。

自從弟弟病情神奇康複後,心情大好的張婉兒,當然心頭舒暢,連續多日喜笑顏開,加上難得跟隨弟弟出門,一時間竟也如小女兒般,天真爛漫的陪著弟弟嬉鬧,把諸多規矩忘了個一幹二淨。

物華天寶,此時正值永樂七年,大明朝國力蒸蒸日上之際,街頭巷尾自是有數不盡的行人,甚至是異國人士也屢見不鮮,真可算是喧囂熱鬧,車水馬龍。

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商人士子,人人皆衣冠楚楚,舉止斯文,俗話說江南文風冠於天下,金陵文風又冠於江南,確實有點人人皆士子,家家聞書香的境界,看到姐弟倆興致昂昂。

不時車隊躍過一座座造型各異,巧奪天工的石頭拱橋,順著小河流水,能看見極遠處聞名天下的秦淮河,雕梁畫棟的畫舫不時從眼前掠過。

南京城位於秦淮河和長江的交彙處,當年就是在老城集慶的基礎上,耗費無數錢糧物資,動用幾十萬民夫,傾盡全國之力,耗時二十多年的工夫,建造出如今這座氣勢宏偉,令世人舉世矚目的明朝都。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城地理位置極其優越,北依長江,水源充沛,河運便利,南有秦淮河繞城而過,乃是天然的水運集散之地,而鍾山龍蟠於東,石頭城虎踞於西,北有玄武湖一大片水域,可以說真是三麵環山,一麵臨水,自古就有龍盤虎踞的美譽。

整個城牆牆基都是用條石鋪砌,牆身用大型城磚壘砌兩側外壁,中實雜土,唯有皇宮區東、北兩側的城牆全部用磚實砌。南京城40公裏長的城牆,所用之磚由沿長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個縣燒製後運抵南京使用,每塊磚上都印有監製官員、窯匠和夫役的姓名,其質量責任製之嚴格可以想見。城牆沿線共辟十三座城門,門上建有城樓,重要的城門設有甕城,其中聚寶門、通濟門、三山門是水陸交通要道,每門都設有三道甕城以加強防衛。城牆上建有軍士宿衛用的窩鋪房二百座,雉堞一萬三千餘個。

在這座城牆之外,又修築了一座長達7o餘公裏的外郭城,把鍾山、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郊區都圍入郭內,並辟有外郭門十六座,從而形成保衛大明皇宮的四道防禦線,即:外郭、都城、皇城、宮城。

城內由五大部分組成,即舊城區、新城區,內城,皇城、駐軍區。

新舊城區自然是位於秦淮河與長江的交彙處,是城市對外交通的要衝地帶,民居密集,商業繁榮,為朝廷服務的大批手工業作坊也設置在這裏。

內城由於地近皇城,大臣們的宅邸也都集中在此區,世家豪門更是遍布,靠近新城區的幾條街,更是大型酒樓林立,青樓楚館彙聚一堂,也是除著名的煙花風月之所,秦淮河之外的另一風流聖地。

皇城區地處核心地帶,北枕鍾山支脈富貴山,南臨秦淮河。既有水運方便,又和其他城區緊密相聯,那裏住著所有皇室宗親和顯貴人家,也合乎風水術所追求的陽宅“背山、麵水、向陽”的模式,唯一的缺點是地勢低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