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王孫冷冷盯著李舜臣。李舜臣則直直地與他對視,臉上大義凜然。就算卓王孫此刻將他殺掉,他也沒有任何怨言。他隻希望卓王孫能夠收回成命,不要辜負了這樣一支優秀的水師。
“沒有意義的事?”卓王孫的眼神裏有一絲譏誚。他抬頭,望著天空。雨絲落進他的眼裏,清涼到有一絲刺痛:“那隻是你不曾看透而已。”
緩緩地,他從腰間掣出一柄劍:“認識它麼?”
李舜臣的目光一接觸到這柄劍,立即變得肅然起來——這柄劍吞金鑲珠、富麗堂皇:“此乃大明天子所賜的尚方寶劍。”
卓王孫頷首:“你遵其號令麼?”
李舜臣頓首:“末將乃朝鮮之臣,朝鮮乃大明屬國。宗主之命,末將自當遵從。”
卓王孫淡然道:“革你之職,押往大牢,命你在牢中思過。”
李舜臣滿臉驚怒:“末將犯了什麼罪?”
卓王孫回頭道:“給他些書,讓他好好讀讀,去些身上的匪氣。”
韓青主朗聲答應,將李舜臣綁起帶下。李舜臣大喝著想要反抗,但韓青主武功高絕,以他一介武夫怎能抵擋,立即就被打翻,拖了下去。
楊柳青青,戰艦盡變花船。楊逸之白衣飄飄,站在船頭,望著卓王孫。他的心中也充滿困惑,因為,他也覺得卓王孫此舉實在不妥。
但他並沒有問。卓王孫不說,他就不問。他知道,卓王孫如此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幽冥島上,卓王孫與秋璿最後的離別時,楊逸之亦在場。卓王孫要再去幽冥島,其實並不出他的意外。那座海島,恐怕會永遠成為卓王孫心中的傷痛。如果可能,他願意為卓王孫再去島上,帶回一點消息。
煙雨茫茫中,戰艦編隊緩緩駛出平壤。一片破敗的平壤城中,唯一的一點春意似乎也隨之被帶走。江岸上,一片寂靜。沒有人再說話。
卓王孫的目光一直跟著艦隊,直到它們全都沒入薄霧。而後,他淡淡道:“申泣。”
申泣吃了一驚,急忙跪倒:“小人在。”
“國不可一日無君。聽聞朝鮮王宣祖正在寧邊避難,應當即刻將之迎來平壤,共襄大舉。你通報敵軍軍情有功,現封你為禮部尚書,帶領一千人馬,迎接宣祖。”
申泣聽了,高興得屁滾尿流。禮部尚書比他原來的官還大,而且迎接宣祖乃是天大的肥差,必然會令宣祖感激,日後飛黃騰達,簡直是指日可待。他頓時驚喜交集,跪倒磕頭謝恩,奔走如飛地去了。
眾人麵麵相覷。李舜臣功勞如此大,被打入牢獄;申泣一看就是不學無術之輩,卻得重封。這、這……一時每個人都覺得心裏很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