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命運、不為群體意識所絆、不被“不可能”這類詞彙難倒,常常是“極少數人”的思想和行為。一件件曾被認為“不可能”的事在他們手中變為可能。他們天生就是成功者。
你願意過“大部分人”那“正常”的生活呢,還是想擁有“極少數人”那“不正常”的成功生命?如果你選擇了後者,就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意念。堅信你能,那麼你就真的一定能,並一定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好運選擇有積極思維的人
對事物的看法,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卻有積極與消極之分,而且每個人都必定要為自己的看法承擔最後的結果。
消極思考的人,對事物永遠都會找到消極的解釋,並且總能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終得到了消極的結果。接下來,消極的結果又會逆向強化他消極的情緒,從而又使他成為更加消極的思考者。
障礙與機會有什麼差別呢?關鍵在於人們對它的態度而定。積極的人視挫折為成功的踏腳石,並將挫折轉化為機會;消極的人視挫折為成功的絆腳石,任機會悄悄溜走。
林女士和王女士同樣在市場上經營服裝生意,她們初入市場的時候,正趕上服裝生意最不景氣的季節,進來的服裝賣不出去,可每天還要交房租和市場管理費,眼看著天天賠錢。這時林女士動搖了,她以認賠了5000元錢的價錢把服裝店盤了出去,並發誓從此不再做服裝生意.而王女士卻不這樣想。她認真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覺得賠錢是正常的,一是自己剛剛進入市場,沒有經營經驗,抓不住顧客的心理,當然應該交一點學費;二是當時趕上服裝淡季,每年的這個季節,服裝生意人也都不賺錢,隻不過是因為她們會經營,能夠維持收支平衡罷了。而且,王女士對自己很有信心,知道自己適合做服裝生意。果然,轉過了一個季節,王女士的服裝店開始賺錢。三年後,她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服裝生意人,每年有5萬元的紅利。而林女士在三年內改行幾次,都未成功,仍然窮困潦倒,一籌莫展。
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是消極的思考問題,那麼就會成為一種難以克服的習慣,這時即使出現好機會,這個消極的人也會看不見抓不著,他會把每種情況都看作一種障礙,一種麻煩。
麵對同樣的機會,充分運用積極思維思考的人能獲得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而充分運用消極思考的人則看著幸福漸漸遠去,心裏懊悔,卻不見有任何行動。
美國南方的一個州,那裏用燒木柴的壁爐來取暖。過去那兒住著一個樵夫,他給某一個人家供應木柴達兩年多之久。這位樵夫知道木柴的直徑不能大於18厘料,否則就不適合那家人特殊的壁爐。
但是,有一次,他給這個老主顧送去的木柴大部分都不符合規定的尺寸。主顧發現這個問題後,就打電話給他,要他調換或者劈開這些不合尺寸的薪柴。
“我不能這樣做!”這個樵夫說道,“這樣所花費的工價就會比全部柴價還要高。”說完,他就把電話掛了。
這個主顧隻好親自來做劈柴的工作。他卷起袖子,開始勞動。大概在這項工作進行了一半時,他注意到一根非常特別的木頭,這根木頭有一個很大的傷疤,節疤明顯地被人鑿開又堵住了。這是什麼人幹的呢?他掂量了一下這根木頭,覺得它很輕,仿佛是空的。他就用斧頭把它劈開了,一個發黑的白鐵卷掉了出來。他蹲下去,拾起這個白鐵卷,把它打開,吃驚地了現裏麵包有一些很舊的50美元和100美元兩種麵額的鈔票。他數了數恰好有2250美元。很明顯,這些鈔票藏在這個樹節裏已經許多年了。這個人唯一的想法是使這些錢回到它的真正主人那裏,他抓起話筒,又打電話給那個樵夫,問他從哪裏砍了這些木頭。這位樵夫的消極的心態維護著他的排斥力量。
“那是我自己的事。”這個樵夫說,“如果你泄漏了你的秘密,別人會欺騙你的。”對方盡管作了多次努力,還是無法獲悉這些木頭是從哪裏砍來的,也不知道是誰把錢藏在樹內。
這個故事的要點並不在於諷刺,而在於說明:具有積極心態的人發現了錢,而具有消極心態的人卻不能。可見,好運在每一個人和生活中都是存在的,然而,以消極的心態對待生活的人卻會阻止好運造福於他。隻有具有積極心態的人才會抓住機會,甚至從厄運中獲得利益。
以下是成功人士培養積極思維的十項原則:
一、言行舉止像你希望的成功人士。
二、要滿懷積極、必勝的想法。
三、用美好的感覺、信心與目標去影響別人。
四、把與你交往的每一個都當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看待。
五、使你遇到的每一個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被需要,被感激的。
六、尋找每一個人身上最好的特質。
七、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要談自己的健康問題。
八、到處尋找最佳的新觀念
九、放棄雞毛蒜皮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