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整體思維(1)(1 / 3)

整體思維的基本特點是整體性。任何一個客觀事物都是一個整體,因此我們可以把研究對象當作一個整體來加以思考,通過整體思維就能認識整體的全貌,抓住整體的本質,把握整體的變化規律。如果僅僅把視野局限在部分,隻了解事物的某些特征,就會“不識廬山真麵目”了,究其原因就是“隻緣身在此山中”之故。

“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自古以來,不考慮長遠利益的,就不能夠謀劃好當前的問題;不考慮全局的利益的,就不能策劃好局部的問題,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長之計,體現了一個人對問題把握的深度和全局性認識。有些人隻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打算,這是鼠目寸光的表現,有些人則能放開眼光,登高望。不把一得一失視為要事,而是對人生做長線考慮,故為聰明之舉。

看事物的長遠眼光

什麼叫“遠見”?

有個故事可以說明遠見究竟是什麼:

小王和小李是同一時間到一家超級市場上班的,開始時兩個人都一樣,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小李受到總經理青睞,一再被提升,從底層的服務員直到部門經理。小王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混。終於有一天小王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職,並痛斥總經理狗眼看人低,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升那些吹牛拍馬的人。

總經理耐心地聽著,他知道這個小夥子平時的表現,工作吃苦耐勞,但總覺得似乎缺少了點什麼,缺什麼呢?三言兩語說不清楚,說清楚了他也不服,看來……他忽然有了個主意。

“小王,”總經理說,“在你離職之前,麻煩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小王很快從集市回來說,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車土豆賣。

“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

小王又跑去,回來說有10袋。

“價格多少?”小王再次跑到集上。

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籲籲的他說:“請休息一會兒吧,看小李是怎麼做的。”說完叫來小李,對他說:“小李,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小李很快從集市回來了,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1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帶回幾個土豆讓經理看。又說這個農民過一會兒還有幾筐西紅柿上市。據他說價格也很公道,可以進一些貨。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可能會要。所以他不僅帶回了幾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著回話呢。總經理看了一眼紅了臉的小王說:“請他進來。”

從故事裏可以看出遠見其實就是比別人多考慮幾步。小李由於比小王多想了幾步,於是在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功;下棋的人比對手多想了幾步,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創業的人多想了幾步,就有可能達到三十而富的目標。

沒有遠見的人隻看到眼前的、摸得著、手邊的東西。相反,有遠見的人心中裝著這個世界。

如果你想成大事,就必須選擇你人生的遠見。你的遠見不能由別人選擇。將你自己的遠見變成現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是一個過程,跟一次旅行十分相似。

以為自己可以從生活的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進步而無需改變自己,是在自我欺騙。

成功人士能夠把目光盯在遠處,明確自己人生的方向,用遠大之誌激發自己,並咬緊牙關、捏緊拳頭,頑強地朝著自己的人生方向走下去。

名模施薇17歲就注冊了北京歐格美模特培訓有限公司;2002年她20歲時又與澳大利亞澳聯集團合作,在家鄉建起了施薇國際藝術學院。施薇說:“這所學院會按照國際化標準運作,讓孩子們在國際舞台上占據一席之地。”

施薇儼然一副大人物的口氣。可是,她才20歲呀!她哪裏來的這麼大氣魄和口氣?

這來源於她的遠見和行動,來源於她的勇氣和氣魄。

1996年,施薇14歲。這一年,她初中畢業。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是,這麼小的年齡,她已經長到了175厘米的高個,在同學中像個小巨人。如何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同學們都考高中,按常理她也應該按照這條約定俗成的路子走下去,難道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但是施薇有自己的主見,她不能讓自己的“身高資源”浪費了。她報考了南昌市第一職業學校模特表演與設計班。這不失為一個遠見之舉。

1997年,念到二年級的她得到消息:江西時裝表演藝術團麵向社會招生。她心裏翻騰起來,去還是不去?去,學業沒完成;不去,機會難得,一個人一生能遇到多少機會呀。她把自己放在整個人生的過程中來考慮,又是有遠見的表現。經過反複思考,她覺得機會更重要,毅然決定放棄學業,報考時裝表演藝術團。隻是她僅有15歲,卻非常有主見了。

隨之而來的是艱苦的訓練。同學受不了就哭,她不哭。她說必須得付出。她咬緊牙關挺著。1998年去北京訓練,準備參加第二年的“模特之星大賽”。陰錯陽差,大賽卻沒參加成,同學們吃了不少苦,都打道回鄉,她卻留下了。她說:往遠一點看,總會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