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錢鍾書:《靈感》

當人過度時,最適意的東西也變成了最不適意的東西。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太膽小是懦弱,太膽大是魯莽,勇敢是適得其中。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車子裝得太重,車軸就會折斷。牆的基礎不牢,很快也會倒塌。

〔法〕雨果:《雨果戲劇選》

一個人的缺點仿佛是他的優點的繼續。如果優點的繼續超過了應有的限度,表現得不是時候,不是地方,那就會變成缺點。

〔蘇〕列寧:《列寧選集》

矯者不過其正,弗能直。

〔中〕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

人不患其不知,患其為詐也;不患其不勇,患其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無厭也。

〔中〕班固:《漢書》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醞釀,便成惡境矣。

〔中〕洪應明:《菜根譚》

用智如水,水濫則溢;用勇如火,火烈則焚。故智勇有時而困,且有時而自害。

〔中〕魏源:《默觚上·學篇二》

越有趣的事越不能做得太多,否則就會變成很無趣了。

〔中〕古龍:《圓月彎刀》

當人們不善於以適當的形式去支配和利用幸福時,福就會轉化為禍。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人們的災禍常成為他的學問。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牧人和海》

有福不肯與人共享,有禍也不會有人同當。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行人》

禍與福的相倚相伏是一種耐人尋味而又幾乎普遍存在的現象。

〔英〕查爾斯·裏德:《患難與忠誠》

災禍和幸福,像沒有預料到的客人那樣來來去去。它們的規律,軌道和引力的法則,是人們所不能掌握的。

〔法〕雨果:《海上勞工》

大禍過後,必有大福。

〔德〕歌德:《神怪的故事》

勝利也有它的陰暗的一麵。

〔蘇〕斯大林:《勝利衝昏頭腦》

禍害總是在快忘記的時候,倏然而至。

〔日〕寺田寅彥:《隨筆集》

禍與福往往在於一念之間。

〔日〕邑井操:《決斷力》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中〕老聃:《老子》

象有齒以焚其身。

〔中〕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譬之若水火,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中〕《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

禍與福相貫,生與亡為鄰。

〔中〕《戰國策·楚策四》

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中〕《淮南子·原道訓》

福之至也,人自生之;禍之至也,人自成之。

〔中〕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

福生於隱約而禍生於得意。

〔中〕劉向:《說苑·敬慎》

吉者凶之門,禍者福之根。

〔中〕越曄:《吳越春秋·勾踐人臣外傳》

有得須有失,無福亦無禍。

〔中〕朱庭玉:《道情》

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

〔中〕方孝孺:《深慮論》

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戚戚?

〔中〕洪應明:《菜根譚》

在破壞中顯示力量遠比在創造中顯示力量容易。

〔英〕華茲華斯:《邊區人》

各種現象都會經常出現,世間沒有任何東西隻出現一次。

〔德〕歌德,引自《歌德談話錄》

並非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青蛙;但是有青蛙的地方總會找到水。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熟知的東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東西,正因為它是熟知的。

〔德〕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序》

越是受到壓抑的東西就越是拐彎抹角地尋找出路。

〔保加利亞〕瓦西列夫:《情愛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優點有時比缺點更壞事。

〔俄〕列夫·托爾斯泰:《一個地主的早晨》

沉靜就是力量;斧頭是沉靜的,卻能把橡樹連根砍斷。

〔蘇〕高爾基:《夏天》

對一根快要倒塌的柱子,你抓得愈緊,它就倒得愈快。

〔印度〕泰戈爾:《戈拉》

未大必折,尾大不掉。

〔中〕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一年》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中〕老聃:《老子》

安危在是非,不在於強弱。

〔中〕韓非:《韓非子·安危》

事難成而易敗,名難立而易廢。

〔中〕《淮南子·人間訓》

強者必怒於言,懦者必怒於色。

〔中〕韓愈:《原毀》

驟長之木,必無堅理;早熟之禾,必無嘉實。

〔中〕徐須稷:《恥言一》

最容易的東西都是最難的。

〔中〕王蒙:《桔紅色的夢·南海三章》

在矮樹叢裏上過圈套的鳥兒,見到矮樹就發抖。

〔英〕莎士比亞:《亨利六世》

一個似乎是自相矛盾的道理:喝水越多,就越覺得口渴。

〔英〕狄更斯:《荒涼山莊》

在收割的時候,人們隻關心果實。

〔英〕約翰·班揚:《天路曆程》

當一團線有那麼多線頭的時候就一定會打結。

〔法〕巴爾紮克:《紐沁根銀行》

露天裏的火,隻幫助人一半;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法〕雨果:《海上勞工》

交叉著的胳膊能工作,合攏了的手掌能有所作為。

〔法〕雨果:《悲慘世界》

狼隻會用一個調門嗥叫。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記》

在光明完全戰勝黑暗的那黎明將要到來之前,通常總有一個幽暗的頃刻。

〔俄〕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