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延伸:
梅單紅的兒子小軍今年13歲了,身體長得很壯實,個子也已經長得跟媽媽一般高了,他的脾氣也很好,親朋好友都誇他很乖。不管誰讓他幹什麼,他都會說答應,而後便認認真真地去做。他很好說話,遇到需要征求他意見的事,他總是說“隨便,你看著辦。”楊單紅覺得自己能有這樣的孩子真好。她也為自己的教育方法感到驕傲。
一天,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大呼小叫地衝到她的家嚷道:“你的那個寶貝兒子,毀了我的菜園!”“笑話,我的兒子,多乖呀!哪能幹那種事?”梅單紅根本就不信。那個婦女見她這樣袒護他的兒子,氣呼呼地離開了。梅單紅以為她是看錯了人,理虧了才走的。
兒子回來後,梅單紅偶爾想起這件“無中生有”的事,隨口問兒子:“有人說,你毀了人家的菜園?”她以為兒子一定會說沒有的事。誰知小軍的臉立刻變紅了。他低著頭囁嚅著說:“我,我知道那樣不好。可郭向前他們喊我去……“他的回答讓梅單紅十分吃驚。楊單紅問他:“你既然知道不好,那你不會不去嗎?”兒子可憐兮兮地小聲對她解釋說:“我是想說,可就是開不了口。”
楊單紅這才意識到自己錯了。兒子一味聽話並不是好事情。一味事事依從別人,以至於連原則和是非觀念也沒有了!很多人就是因為和壞孩子經常在一起漸漸走向犯罪道路的。她決定要改變兒子的觀念。她還沒有來得及理順她的思路,又有家長告狀了。
一位男家長找上門,十分生氣地說他和幾個孩子一起欺負他的女兒。兒子承認了,可還是那句話:“我知道不好,可他們硬是拉我去……”楊單紅忍不住打兒子了一巴掌。她確實感到無法忍受了!如果別人拉他去搶劫,難道他也要去嗎?她既生氣又害怕。她一定要教會兒子說“不”,讓他學會拒絕!否則他再這樣一味無是非觀念的遷就下去,那後果真不堪設想。
22.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說不知道。不要為自己的錯誤做任何辯解。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講過:“就我來說,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蘇格拉底以最通俗的語言表達了進一步開闊視野的強烈願望。我國先哲孔夫子也曾經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不願意說出“不知道”這三個字,認為那樣做會讓別人輕視自己,使自己沒有麵子,結果卻適得其反。
其實,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坦率地說不知道,反而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
細節故事:
有一位學問高深的老教授,會講五種語言,讀書很多,語彙豐富,記憶過人,而且還經常去各地旅行,可以稱得上見多識廣。然而,人們從來沒聽到他賣弄過自己的學識或對自己不了解的事假稱通曉,他從不回避說:“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搪塞,而是建議去查閱有關資料,以作思考。老教授的這種誠實,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細節感言:
有些人讓為錯誤有失自尊,麵子上過不去害怕承擔責任,害怕懲罰。與這些想像恰恰相反,勇於承認錯誤,你給人的印象不但不會受到損失,反而會使人尊敬你、信任你,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會高大起來的。
細節延伸:
喬治是一家商貿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在他任職期間,曾犯了一個錯誤,他沒經過仔細調查研究,就批複了一個職員為紐約某公司生產5萬部高檔相機的報告。等產品生產出來準備報關時,公司才知道那個職員早已被“獵頭”公司挖走了,那批貨如果一到紐約,就會無影無蹤,貨款自然也會打水漂。
喬治一時想不出補救對策,一個人在辦公室裏焦慮不安。這時老板走了進來,他的臉色非常難看,就想質問喬治怎麼回事。還沒等老板開口,喬治就立刻坦誠地向他講述了一切,並主動認錯:“這是我的失誤,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挽回損失。”
老板被喬治的坦誠和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打動了,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撥出一筆款讓他到紐約去考察一番。經過努力,喬治聯係好了另一家客戶。一個月後,這批照相機以比那個職員在報告上寫的還高的價格轉讓了出去。喬治的努力最後得到了老板的嘉獎。
23.說“是”,不說“好”,把“我的”變為“我們的”。
說話看似小事,但卻非常重要。很多人不注意這個問題。比如有些下級跟上級說話卻大大咧咧,仿佛是跟下屬說話似的。有很多人說話不注意場合,不注意對象。和上司談話時,對上司的看法要說“是”而不要說“好”,發表自己的看法時要說“我們的”而不要說“我的”,這樣顯得自己謙虛,也容易讓別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