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有些事不要想得太遠(1 / 3)

種下什麼就會收獲什麼

有一個成功的富商和一個罪犯,在一起回憶他們的童年時光,他們都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

罪犯說:小時候,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兩雙鞋子,一雙是布鞋一雙是皮鞋。媽媽問我們,你們想要哪一雙?我一看那雙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搶先喊:“我要皮鞋!”

媽媽看了他一眼,批評他說:“好孩子要學會謙讓,不能總把好的留給自己。”於是我心裏一動,改口說:“媽,我要布鞋好了。”媽媽聽了很高興,就把那雙皮鞋給了我。我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也從此學會了撒謊。以後,為了得到每一件我想得到的東西,我都不擇手段,直到我進了監獄。

成功的富商說:小時候,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兩隻芒果,一隻大些一隻小些。媽媽問我們,你們想要哪一隻?我一看那隻大芒果很好吃的樣子,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搶先說:“我要大的!”於是我就跟媽媽說:“媽媽,我和弟弟都是你的孩子,我們應該比賽得到那隻大芒果,因為我也想要大的。”

於是我和弟弟開始比賽。我們把家門外的木柴分成兩組,誰先劈好誰就有權得到大芒果,最後,我贏了。以後,為了得到每一件我想得到的東西,我都會努力爭取第一,因為我知道通過努力,就能得到獎賞。

故事中的哲理:一個人在內心裏埋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在以後的人生中結什麼樣的果。對於物欲的追求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不靠自己的努力,而靠不擇手段去獲取想要的東西,遲早會身陷泥潭;一個人隻有靠自己的努力,去贏得想要的東西,才會走一條平坦的人生大道。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一位窮苦的學生為了湊足學費,到外地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由於他一心一意想湊足學費而不想多花錢,於是他決定硬著頭皮向人討些食物。

他敲了一戶人家的門,開門的是一個小女。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氣,心想:天下哪有大男生跟小女孩討東西吃的?於是他隻要了一杯開水解渴。

小女孩看得出他非常饑餓,於是拿了一杯開水與幾塊麵包給他。他很快把食物接過來,狼吞虎咽地吃著,一旁的她看到他這種吃法,不禁偷偷地笑著。

吃完後,他很感激地說:“謝謝你,我應該給你多少錢?”

她傻傻地笑著說:“不必啦,這些食物我們家很多。”

他覺得自己很幸運,在陌生的地方還能受到他人如此溫馨的照料。

多年以後,小女孩感染了罕見的疾病,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女孩的家人聽說有一個醫生的醫術高明,找他看看或許有治愈的機會,便趕緊帶她去接受治療。就在醫生的全力醫治和長期的護理下,小女孩終於恢複了往日的健康。

出院那天,護士交給她醫療費用賬單,她幾乎沒有勇氣打開來看,心中知道可能要一輩子辛苦工作,才還得起這筆醫療費。最後她還是打開了,看到簽名欄寫了以下這段話:

“一杯開水與幾塊麵包,足夠償還所有的醫療費。”

她眼裏含著淚水,終於明白,原來主治醫生就是當年那個窮學生。

故事中的哲理: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同樣,別人也需要我們的幫助。在很多時候,因為一次小小的舉動,往往就可以幫助一個人渡過難關,也往往因為這樣,在你麵對難關的時候,才會有個人幫助你。

過分謙讓絕不是一種美德

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叫謙讓,一個叫貪欲。他們約好一起到天堂去,他們帶的幹糧基本都夠他們路上吃的。為了體現無私的友愛精神,他們在路上謙虛地你推我讓,時間也因此耽誤了一半。再這樣讓下去也不是辦法,貪欲開始想,既然你不要,我要。於是他把謙讓的東西吃了。

後來在路上出現了奇怪的事情。貪欲吃了謙讓的東西以後,覺得胃口大開,吃了還想吃;而謙讓為了體現他的度量,即使餓得走不動,對貪欲總是有求必應。一個是餓得走不動,一個是過飽走不動。然而天黑前終於到達了天堂。

但是他們卻同時被攔在了天堂門外。

貪欲說:為什麼不讓我們進去?天使說:因為你太貪,把朋友的東西都吃了。貪欲說:可是那都是他給我的呀。天使說:哪怕人家主動,哪怕人家心甘情願,你也不能無視於對方的饑腸轆轆。你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如何進天堂?

謙讓說:那麼我呢?為了讓貪欲吃飽,我都快餓死了呀。天使說:如果說貪欲進天堂的可能有萬分之一,那麼你進天堂的可能連十萬分之一都不到。謙讓不解其意。天使說:把自己餓成這個樣子,絕不是美德。你把天堂當成劇場,把上帝當成觀眾了。

故事中的哲理:謙讓固然是一種美德,但謙讓也要分對誰,也要掌握分寸。對於一個貪婪的人,我們無須過分謙讓,因為你謙讓他,他就會得寸進尺。這樣一來,你不但幫不了他,也會使自己受損。從這個意義上說,過分謙讓絕不是一種美德。

傳播一個消息前要篩三遍

一個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裏,說:“我有個消息要告訴你……”

“等一等,”哲人打斷了他的話,“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