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有些事不要想得太遠(2 / 3)

“三個篩子?哪三個篩子?”那個人不解地問。

“第一個叫真實。你要告訴我的消息,是真的嗎?”

“不知道,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現在你再用第二個篩子去審查。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實的,至少也應該是善意的。”

那個人躊躇地說:“不,剛好相反……”

哲人又打斷了他的話:“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我再問你,使你如此激動的消息是重要的嗎?”

“並不重要。”那個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消息,既不真實,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麼就別說了吧!如此,那個消息便不會困擾你我了。”

故事中的哲理:現代是信息社會,各種有用和沒用的信息塞滿了我們的頭腦,我們也常常會因為這些信息而左右自己的情緒。為了防止一些無聊和無用的消息,占據有用的空間,我們有必要對一些消息進行篩選,把那些垃圾消息篩選掉。

煩惱的成衣商人(有些事不要想得太遠)

有一個製造各式各樣成衣的商人,在經濟不景氣的波及下生意大受影響,因此他整天心情鬱悶,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

妻子見他愁眉不展的樣子十分不舍,就建議他去找心理醫生看看,於是他前往醫院去看心理醫生。

醫生見他雙眼布滿血絲,便問他說:“怎麼了,是不是受失眠所苦?”成衣商人說:“可不是嗎!”心理醫生開導他說:“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回去後如果睡不著就數數綿羊吧!”成衣商人道謝後離去了。

過了一個星期,他又來找心理醫生他雙眼又紅又腫,精神更加不振了,心理醫生複診時非常吃驚地說:“你是照我的話去做的嗎?”

成衣商人委屈地回答說:“當然有呀!還數到三萬多頭呢!”心理醫生又問:“數了這麼多難道還沒有一點睡意?”成衣商人答:“本來是困極了,但一想到三萬多頭綿羊有多少毛呀,不剪豈不可惜。”心理醫生於是說:“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成衣商人歎了口氣說:“但頭疼的問題來了,這三萬頭羊毛所製成的毛衣,現在要去哪兒找買主呀!一想到這兒,我就睡不著了!”

故事中的哲理:做人做事,想得長遠一點不失為一件好事。但有些事想的(得)太遠,就了無休無止的壓力,煩惱自然也就跟隨而來。不要掛念太多不該掛念的事,不要把有些事想得太遠,這樣才能心靜,才能快樂。

在黑暗中更容易找到出路

一個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時,遭遇了一個攔路搶劫的山匪。商人立刻逃跑,但山匪窮追不舍,走投無路時,商人鑽進了一個山洞裏,山匪也追進了山洞裏。

洞的深處,商人未能逃過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了一頓毒打,身上的所有錢財,包括一把準備為著夜間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擄去了。

幸好山匪並沒有要他的命,之後,兩個人各自尋找著洞的出口。

這山洞極深極黑,且洞中有洞,縱橫交錯。兩個人置身洞裏,像置身於一個地下迷宮。

山匪慶幸自己從商人那裏搶來了火把,於是他將火把點燃,借著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給他的行走帶來了方便,他能看清腳下的石塊,能看清周圍的石壁,因而他不會碰壁,不會被石塊絆倒。但是,他走來走去,就是走不出這個洞。最終,他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沒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艱辛,他不時碰壁,不時被石塊絆倒,跌得鼻青臉腫。但是,正因為他置身於一片黑暗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夠靈敏地感受到洞口透進來的微光,他迎著這縷微光摸索爬行,最終逃離了山洞。

沒有火把照明的商人最終走出了黑暗,而有火把照明的山匪卻永遠葬身在黑暗之中。

故事中的哲理:世事大多如此,許多身處黑暗的人,雖然磕磕絆絆,曆經各種磨難,但最終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光明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所以終身與成功無緣。

很多人都在你身邊陪著你

有一天晚上,一個人做了個夢。

他夢見和菩薩在一起走在沙灘上,空中忽然閃過了他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發現在每一幕裏,沙灘上都有兩對腳印,一對是他的,另一對是菩薩的……

當最後一幕劃過時,他再回頭看著沙灘上的腳印,卻發現有好幾次,沙灘上卻都隻有一對腳印而已!

而且那些時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難過的時候……

他很困惑的問著菩薩:“你答應過我的,你說你會尋聲救苦,一旦我誓願跟隨你,你就會一直走在我身邊護持我,但是我發現在我生命中最難受痛苦的時候,沙灘上卻隻有一對腳印而已啊!我不懂,為什麼在我最需要你安慰和幫助的時候,慈悲的你卻舍我而去呢?”

菩薩慈悲柔和地回答說:“我一直在惦記著你,保護著你,而且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在那些你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你隻看到一對腳印,因為,那是我背著你在走的……

故事中的哲理:當我們的生命中麵臨考驗或陷入低潮的時候,往往會一直以為自己在孤軍奮戰。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當你最覺得孤立無援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看一看,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在旁邊陪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