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期望讀者關注決策風格的研究價值、決策風格的權變性以及決策風格的分類,尤其要掌握納特和摩爾對決策風格的分類。本章最後希望讀者了解東西方決策的差異性以及雙方決策風格的融合。
在管理領域中最早引起人們注意的是對管理風格或領導風格的探討。直到西蒙把決策看成是管理中的核心問題之後,才引起人們對於決策風格研究的興趣。每個人都有其特定的決策風格,有的人急於行動,有的人深思熟慮,有的人武斷,有的人民主,有的人靈活,有的人循規蹈矩。哈裏在搜集信息、製定和選擇決策的過程中體現出的個人決策風格就值得人們思索。很多人都已經對決策風格問題進行了有益的總結和梳理,我們將在本章中對這類問題進行探討。
第一節 決策風格及其權變性
風格(Style)是影響各種管理活動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指的是做事的習慣、途徑或方式。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會體現出不同的習慣,為達到同一目標所經過的途徑也各不一樣,從而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決策風格就是決策者在製定、選擇決策過程中所體現出的習慣、途徑或方式。
一、決策風格的價值
研究的結果表明,決策者傾向於使用多於一種的決策風格。一般的管理者會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決策風格,在不同的職業、職位和文化中發生變化。這些風格也體現著決策者的不同特點,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不同的管理者在分析相同的信息以後,會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決策。決策風格對於決策的效果與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具體而言:
1.由於存在決策風格的不同,決策者對於決策製定的方式和程序有不同的偏好。
有些人擅長邏輯分析,搜集大量的信息,層層遞進,嚴密推理,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效果可能會不錯,但是會損失效率。而如果時間不允許,糾纏於細節則很可能使決策者痛失良機,從而影響決策效果。有些人卻隻抓住幾個關鍵點就敢於下決斷,具有很高的洞察力和勇氣,有大局觀,效率很高,但是有可能思考不周全,沒想到細節,這也會影響決策的質量。
2.由於存在決策風格的不同,決策者對於行動的迫切性有不同的考慮。
有些人會在決策製定上花費大量時間,也會在行動前左思右想,不急於執行,效率不高,但效果可能不錯。而有些人卻疾風驟雨,認為隻有行動才出效果,必須雷厲風行。他們不耐煩無休止的討論,追求“差不多”的境界。其效率和效果與前者明顯不同。
3.由於存在決策風格的不同,決策者對於風險的態度和處理辦法也存在差異。
強調理性分析的決策者往往會回避風險,可能穩重有餘而靈動不足。而對於急於行動的決策者而言,他們往往敢於冒險,對新的機會就特別主動而敏感。由於對待風險的態度不同,他們在處理風險上的方法也就不一樣。
總體而言,對管理者決策風格的分析是有價值的,它可以使人們了解管理者如何進行決策,同時指導管理者合理使用並有效借鑒不同的決策風格,也可以幫助管理者選擇一些與自己的決策風格起互補作用的人作為助手或搭檔。
二、決策風格的權變性
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決策風格?對此的解釋有不同的角度,比如:
個性主義學派的學者認為決策者的個性決定了決策風格,這些個性包括性格、氣質、意誌、氣度等心理特征。性格上外向型與內向型的人在決策上會有不同的表現,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的氣質類型的人也有不同的決策風格。體現在決策行為上,就會有果斷型、頑強型、多慮型、溫和型等不同風格。持情境主義學派這一觀點的則人認為決策風格是適應決策任務和環境的產物。應該說,上述兩種看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實際現象,但又不能作為唯一的解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第三種看法,交互作用學派。這一派的學者認為決策風格既受個性影響,又受決策任務與環境的影響,具體來說,不同的決策任務與決策環境適合於不同的個性特征的人,這其實是一種權變主義的理論(Contingency)。
權變理論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已經被廣大的管理學界和業界所接受並認可。其基本觀點是,世界上沒有絕對最好的管理辦法,隻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最適宜的管理辦法。因此,管理中最為重要的指導原則就是要隨所處的內外條件而隨機應變。
具體到決策風格上,它描述了個體在製定決策時所采取的方式,決策風格是個人態度的顯現,它在反映決策者的價值觀和判斷力的同時,還和許多因素有關,如決策的內容、過程、決策者選擇和接收信息的方式、決策任務的性質、環境等。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阿蘭·羅伊(Alan Rowe)認為,決策者在製定決策時主要受四種力量的影響(四力模型),它們分別是:環境、組織、任務及個人特征。
環境:與組織相關聯的大環境。
組織:與組織成員間的互動,及組織的文化和製度情形。
任務:在不同任務或完成任務的不同階段中,達到目標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能力。
個人:指個人的心理或情感壓力,反映了個性、價值觀及信仰,直接影響了個人決策的製定。
請根據填表說明,為下列每個提問在應回答的4個題項前麵的括號內填上分數。這些分數所反映的是你對自己的真實看法,即,你認為你的實際是怎樣的,反映了在你的工作環境中你所做的典型決策的情況,而不是按照你的工作情況應當如何或希望如何。
填表說明:
(1)用下列分數去回答表中的各個問題:
8——最適合你的情況;4——一般適合你的情況;2——較少適合你的情況;1——極少適合你的情況。
(2)每個問題的四個可選答案都要填上分數。
(3)不許對同一問題的四個可選答案重複填上相同的分數,即每個分數隻能填一次,四個題項必須分值各不相同。
(4)在回答問題時的根據,是在你的工作條件中正常的情況。
(5)當你在回答問題時,要做到想到什麼就填什麼,第一反應是最有價值的。
(6)回答問題沒有時間限製,答案也沒有是非之分。
問題:
(1)我的主要目標是:
()A。有一定的地位或身份;
()B。在我的工作領域是最佳者;
()C。獲得對我的工作的欣賞和認可;
()D。感到我的工作有了保證。
(2)我喜歡的工作是:
()A。技術性的,十分明確的工作;
()B。比較豐富多彩的工作;
()C。允許獨立行動;
()D。與人打交道。
(3)我希望同我一起工作的人是:
()A。效率高、速度快的人;
()B。能力很強的人;
()C。好驅使和善應答的人;
()D。樂於接受意見的人。
(4)在我的工作中,我期待的是:
()A。實際成果;
()B。好的解決辦法;
()C。新思想或新主意;
()D。好的工作環境。
(5)我同他人的最好溝通方法是:
()A。直接的一對一溝通;
()B。通過書麵形式;
()C。通過很好的討論;
()D。通過正式會議。
(6)在我的計劃中強調:
()A。現存問題;
()B。符合目標;
()C。將來的目的;
()D。對人的前途的開發。
(7)在處理問題時,我是:
()A。依靠傳統的可靠辦法;
()B。采用細心的分析;
()C。尋找創造性的辦法;
()D。依靠自己的感覺。
(8)在應用信息時,我關注的是:
()A。特定事實;
()B。精確而全麵的資料;
()C。各種各樣的廣泛的方案;
()D。容易理解的有限資料。
(9)當我對怎麼辦感到沒有把握時,我將:
()A。依靠直覺;
()B。尋求事實;
()C。尋求可能的折衷妥協;
()D。等待,暫不做決策。
(10)不論是否可能,我都要避免:
()A。長時間的爭論;
()B。完不成的工作;
()C。用許多公式;
()D。同他人發生衝突。
(11)我特別擅長的是:
()A。記住事實和資料;
()B。解決難題;
()C。尋找各種可能性;
()D。同他人打交道。
(12)如果時間問題特別重要,我就要:
()A。盡快作出決定,並付諸實施;
()B。按計劃和輕重緩急做事;
()C。拒絕接受壓力;
()D。尋求指導與支持。
(13)在社交場合,我一般是:
()A。同他人交談;
()B。注意人們談論什麼;
()C。觀察進展;
()D。聽他人交談。
(14)我善於記住:
()A。人的姓名;
()B。我去過的地點;
()C。人的相貌;
()D。人的個性。
(15)我的工作給我提供了:
()A。影響他人的權力;
()B。向新任務挑戰的機會;
()C。實現我個人的目標;
()D。被群體所認可。
(16)能同我一起很好工作的是:
()A。精力旺盛、幹勁十足的人;
()B。有自信心的人;
()C。頭腦開放的人;
()D。有教養,可信賴的人。
(17)一旦受到壓力時,我將:
()A。焦急萬分;
()B。更加集中注意力去處理問題;
()C。灰心喪氣;
()D。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18)別人認為我是:
()A。敢想敢幹的人;
()B。訓練有素,循規蹈矩的人;
()C。富有想象力的人;
()D。肯幫助他人的人。
(19)我的決策一般是:
()A。現實主義的,直率的;
()B。條理性的或概要性的;
()C。開放性的、靈活的;
()D。對他人的需要特別敏感的。
(20)我不喜歡
()A。失去控製;
()B。令人討厭的工作;
()C。照章辦事;
()D。被人拒絕。
這四種風格各有特點,但都不是全能的,隻有在特定條件下才合適。這個矩陣法的決策風格分類簡單實用,應用很廣,但是又顯得有些粗糙,很難準確描述多種多樣的決策風格特點。為此人們嚐試建立更為複雜通用的決策風格分類模型,其中比較多代表性的就是納特(P。C。Nutt)的分類法。
二、納特的決策風格分類
個人的決策風格還有一個通常的做法,就是把決策過程分為幾個階段,然後觀察每個階段有哪些風格,最後再把各階段的風格組合起來。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納特教授以著名心理學家榮格(Carl G。Jung)的心理類型理論和邁爾斯-布裏格斯(Myers-Briggs)的分類法為依據,率先對決策風格進行了分類。他首先把決策過程分為選擇和執行兩個階段,其中選擇階段又分為信息收集和信息處理兩個維度,每個維度上有兩個相反的方向:
·信息收集的主要方式(S,Sensing)感覺——直覺(N,Intu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