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低調做人要懂得自愛(2)(3 / 3)

佛教上講,人的一生就是受苦受難的過程。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來信奉這個觀點。但是,你要謀求發展,就要處處小心謹慎,穩步前進,夾起尾巴做人。話雖然是粗俗了一些,但裏麵包含的大道理還需要我們慢慢去領悟。

三國時期曹操的著名謀士荀攸智慧超群,謀略過人,他輔佐曹操征張繡、擒呂布、戰袁紹、定烏桓,為曹氏集團統一北方、建立功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在朝二十餘年,能夠從容自如地處理政治漩渦中上下左右的複雜關係,在極其殘酷的人事傾軋中,始終地位穩定,立於不敗之地,就在於他能甘於淡泊緘默。曹操有一段話形象而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的這一特別的謀略:“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可見荀攸平時十分注意周圍的環境,對內對外,對敵對己,迥然不同。參與軍機,他智慧過人,連出妙策;迎戰敵軍,他奮勇當先,不屈不撓。但對曹操、對同僚卻不爭高下,表現得總是很謙卑、文弱、愚鈍、怯懦。有一次,他的姑表兄弟辛韜曾問及他當年為曹操謀取袁紹冀州的情況,他卻極力否認自己的謀略貢獻,說自己什麼也沒有做。他為曹操“前後凡劃奇策十二”,史家稱讚他是“張良、陳平第二”,但他本人對自己的卓著功勳卻是守口如瓶,諱莫如深,從不對他人說起。他與曹操相處二十年,關係融洽,深受寵信,從來不見有人到曹操處以讒言加害於他,也沒有一處得罪過曹操,使曹操不悅。建安十九年荀攸在從征途中善終而死,曹操知道後痛哭流涕,說:“孤與荀公達周遊二十餘年,無毫毛可非者。”並讚譽他為謙虛的君子和完美的賢人。這都是荀攸避招風雨,精於應變的結果。

避招風雨的應變策略,初看起來好像比較消極。其實,它並不是委曲求全、窩窩囊囊做人,而是通過少惹是非、少生麻煩的方式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對於一些謀士來說,運用避招風雨的策略,不僅可以保命安身,還可以求得一個好的終結。“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千古良輔張良,在功成名就時,漢高祖讓其擇齊地3萬戶為封邑。

那時,連年戰爭,人口銳減,糧食奇缺。齊地素以富饒著稱,對於立國不久、困難重重的漢朝來說,齊地的3萬戶是個極為豐厚的食祿。然而,張良卻婉然謝絕了劉邦的厚賜,隻選了個萬戶左右的留縣,受封為“留侯”。張良置榮利而淡之,行“避招風雨”術,其明哲保身的用心可謂良苦。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美國著名的五星上將之一。

麥克阿瑟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19歲入西點軍校,23歲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走出軍校大門;50歲的時候,是美國陸軍曆史上最年輕的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盟國武裝部隊總司令;二戰結束後任美國遠東部隊司令官;美國侵朝戰爭時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52年的軍旅生涯在鼎盛期戛然而止。

這一天,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我深表遺憾地宣布,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已不能在涉及他所擔任職責的問題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政策。根據美國憲法賦予我的特殊責任和聯合國賦予我的責任,我決定變更遠東戰區的指揮。因此,我解除了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權,並任命馬修·李奇微中將為他的繼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