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視對方眼睛,大方開口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一個人的靈魂之窗,可說是傳遞人類心靈語言的重要工具。通過眼神,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意;通過眼神的交流,也可交換彼此的感受。
“言有盡而意無窮”。放在說話技巧上也恰到好處,因為有時語言無法完全表明我們的心思意念。在這種情形下,彼此心靈間的溝通,就必須靠彼此眼神的交流。因此,無論是要拒絕別人,或是責備他人等等,不妨也試試此法,也許更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眼睛既是靈魂之窗,當然我們一切的言談,不論是請求、詢問,還是勸誡,都可從眼神及態度上表現出來,隨著視線高低的不同,說話的語氣自然不同。若是我們為了答謝別人的恩惠,我們的視線應是由下往上注視,用一種澄澈的眼神向對方表示感謝,並隨著眼光自然地說出感激之言,別人就會體會到你的由衷之言而感到十分高興;如果我們因錯誤而需得到別人的寬容,應在主動承認的同時,視線向下並說出道歉之語,也會得到別人的諒解。
(3)注重儀容禮節,誠懇開口
身為現代人,必須與他人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彼此互相扶持,由此共謀事業的發展,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須依靠一個條件,那就是——親切熱情的態度,端莊大方的舉止。
比如說,一個態度親切、舉止端莊的人,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必是一種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反過來說,若是我們看見一個舉止粗野、蓬頭垢麵的人,即使有滿腹經綸,也會讓人敬而遠之。由此可見,隻有在說話技巧與合宜的舉止的充分配合下,才能圓滿達成彼此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要求別人要有禮貌,要守秩序,然而有時自己卻疏忽了。這個社會是一個互動性很強的社會,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我們。因此,隻要我們處處以禮待人,誠誠懇懇,那麼在打交道的時候便更能輕鬆自如。
“磨”的魔力
“磨”在求人辦事中有著神奇的魔力。這種方法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有時隻有這樣才能辦成事,因為有時候,對方因種種原因不同意辦理此事,而此事又是自己非辦不可的,這種情況下隻能“磨”了。那麼,怎樣才能“磨”到點子上?
(1)發揮“笑臉”威力
始終做到彬彬有禮,擺事實講道理也要笑容滿麵,並要經常出現在能讓對方看到的場合。例如,他的辦公室、家裏等等,而且每次都要準時無誤,讓對方感到好像是在上班一樣,一到點就趕來了。這樣,對方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總能看到你,也就總能想到你的事情了。
(2)有策略,運用煽情的手法
引起對方的注意,能感動人,要積極主動地向對方解釋,與對方溝通,不間斷地軟化對方的意誌。因此,必須是全身心投入,必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3)“磨”不是耍無賴
等待對方盡快給予答複。不要讓對方感到你是故意找麻煩,故意影響他的工作和休息,要盡量通情達理,盡量減少對對方的幹擾,這樣,才能磨成功。磨可以不露鋒芒,不提要辦的事,隻是不問斷地接近對方,使雙方關係漸近,讓對方更多地了解你,同情你,從而產生幫助你的意願。也就是說,你想辦法與對方接近或與對方家人接近,並通過各種辦法與他們搞好關係,從感情上貼近。這種感情上的磨,對方是難以拒絕的。
有些領導喜歡讓人磨,不願輕易同意任何事情。你磨他,使他從精神上得到一種滿足,即權力欲得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去磨,怕苦怕麻煩,存有虛榮心反會被對方見笑,他會說:“本來他再來一次我就同意了,可是他沒來。”
根據不同情況說出請求
孫武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話求人,不能不看對象,這樣往往還傷害對方的麵子。反之,了解了對方的情況,即使發表一些大膽的言論,也不會對對方造成傷害,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世說新語》有這麼一則故事: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人。魏明帝察覺之後,便派虎賁衛士去抓他。
許允的妻子趕出來告誡他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讓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於哀情求饒。
於是,當魏明帝審訊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說:“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舉爾所知’,我的同鄉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合格,如果不稱職,臣願處罰。”
魏明帝派人考察許允提拔的同鄉,他們倒都很稱職,於是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一套新衣服。
舉薦人才是因為人才確有可舉薦之處,也合皇帝的理。許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難於求情,卻可以“理”相爭,於是叮囑許允以“舉爾所知”和用人稱職之“理”,來抵消提拔同鄉、結黨營私之嫌。這可以說是善於根據說話對象的身份來選擇說話的絕好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