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無形的羈絆(3)(2 / 3)

如果我們是那種隻要花五分鍾,就可以做出是否要購車這一類重大的決定,但是卻必須花上兩個星期才能決定顏色的人,那麼很顯然的,我們做決定的優先順序可能弄錯了。因為,這可能太鑽牛角尖了,以至於會花過多的時間在作較瑣碎的決定上,而忽略了整個決定的真正本質。

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從下個月開始,將所有較不重要的決定,都以擲銅板的方式來決定即可,根本想都不要去想,就照擲銅板的結果去做就是了。但是,到底哪一些決定是所謂較小的決定呢?譬如凡是金額低於10萬、費時少於10年的決定,皆可歸類為此。相信一個月之後,你自然就會對於那些金額較大、費時較久的大決定,養成較為深思熟慮的習慣,而不會再花太多的時間,去煩惱到底要看哪一部電影之類的問題。

如果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做的決定,最後卻發現不是最好的,甚至是錯誤,那麼,這對任何人而言,可能是最難堪不過的了。但是,我們要知道,人生不是靜止不變的,隨時都有改變決定的權利,當然有些決定是不易再擅自更改的,例如科學必須了解人生未來走向,是由許許多多不同的決定組合而成的,因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誰說不是呢?雖然說做決定的時機很重要,但是,如果執意要等到最好的時機才做每一個決定的話,那我們將一個決定都做不出來。因為,根本沒人會知道,什麼時候才是真正最好的時機,結果,反而錯失了時機而有所延誤。要知道,不做決定有時候往往比錯誤的決定還要糟糕,愛迪生在發明燈泡的時候,就曾經曆經超過一萬次的考慮與嚐試之後才成功;而每一次當他發現錯誤的時候,他就會馬上調整步伐,改變方法,最後終於將電燈發明出來。

因此,就算做出的決定,而最後產生的結果與當初預期的有著相當程度的差異,也不要灰心,因為,這次寶貴的經驗可能會在未來激發出更好的點子與方法。不過,如果一直猶豫不決,那麼終將一事無成。舉例來說,如果想開一家公司,那就應該將構想轉換成具體的經營企業計劃書,以提供給潛在的投資人作參考,而當他們對我們的想法有一些不同意見的時候,那正好可以思考,看是用什麼方法來做調整與修改,直到他們都滿意為止,但是,如果一直怕犯錯,而不敢具體地將腦中的想法提出來的話,一旦時間拖久,這些投資可能就因為不耐久候而放棄了。

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出一個手指頭時,就出一個手指頭。想成事,就不要遇事猶豫不決,不論做什麼,猶豫都是行家的一大忌。

13.大嘴巴

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一個大嘴巴的、愛亂講話的人。我不但對別人的道聽途說充滿著濃厚的興趣,有時甚至更會主動地將自己所聽到的最新小道消息四處散發。習慣成自然嘛!

人之所以會喜歡到處亂講,到處與人論是非,其主要動機不外乎下列幾點:

(1)可以借由別人私底下的一些不當言行,來凸顯出自身的優越。

(2)借著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花在討論別人的隱私上,來逃避自己在生活上所必須麵對與處理的難題。

(3)借助隨時握有他人甚感興趣的最新小道消息,來向他人展示出自己是一個消息很靈通的人,並且,以給予他人最新獨家的消息,來滿足自己駕馭他人的能力。

因此,若有人想要向我們索取相關消息的時候,他們也可能必須以施予小惠的方式,才能換得一些他們想知道的八卦消息。

如果,我們對於自己現有的一些思想或行為,感到不滿或羞愧的話,那麼,就應該從改善自己的行為開始做起,而不是利用挖人隱私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與罪惡感。

首先,我們應該仔細回顧一下自己過去曾經有過哪些壞的習慣與行為,讓自己深感不滿,然後一一紀錄下來,這個動作雖然很痛苦,但卻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