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錄完成之後,再將一些已經改善的壞行為與壞習慣一一加以刪除,並向自己承諾原諒自己的過去,而且從此不再去觸及它。
最後,再將全部的精力放在想辦法改善一些現有的壞習慣上。
改掉觀賞或閱讀充斥小道消息的脫口秀、廣播節目以及相關的報章雜誌。
相反地,將多餘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一些可以激勵自己成功的名人傳記和相關的報章雜誌,以期慢慢地改掉喜歡東家長西家短的壞習慣。增強自己的自製能力,是改掉喜歡愛說三道四這個壞習慣最直接的方法。
如果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樣來克製自己的話,不妨試試,隻要當我們告訴某一個人某一件小道消息時,就用懲罰自己的方式寫下:“我剛剛告訴了某某某一件小道新聞”,重複寫它個25遍,並將此一紙條張貼在布告欄上,以供人議論。
然後,再丟一張10元錢進一個預先準備好的存錢盒之中,作為懲罰自己亂講的基金,當然,這個前提必須是深惡痛絕自己如此愛亂講話的人才做得到的。
“天下無人不說人,天下無人不被人說”,相信以上這種下猛藥的方式,或許有助於改掉你向來喜歡說是道非的惡習吧。
14.思想上的彎路
遇事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人上街要買台彩色電視機,由於價錢較高,又都不是名牌,往往反複比較,反複動搖。結果跑了許多家商店,去了許多次,就是決定不下來。心理學家認為,人在處理問題時所表現的這種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的心理現象是意誌薄弱的表現。
為什麼有些人遇事易反反複複、優柔寡斷?這主要是因為:
(1)心理學認為,對問題的本質缺乏清晰的認識是使人遇事拿不定主意,並產生心理衝突的原因。隻要留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優柔寡斷多發生在青年人身上,這是因為青年人涉世未深,對一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的緣故。
(2)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旦遇到類似的情境,便產生消極的條件反射,躊躇不已。
(3)一般說來,優柔寡斷者大都具有如下性格特征: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體中隨大流,過分小心謹慎等等。
(4)這種人從小就在備受溺愛的家庭中長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成生活,父母、兄弟姐妹是其拐杖。這種人一旦獨自走上社會,遇事易出現優柔寡斷現象。
另一種情況是家庭從小管束太嚴,這種教育方式教出來的人隻能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就擔心不合要求,在動機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怎樣克服這種遇事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的毛病呢?
(1)培養自信、自主、自強、自立的勇氣和信心,培養自己性格、意誌獨立的良好品質。
(2)心理學認為,人的決策水平與其所具有的知識經驗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其決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則越低。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有膽有識,有識有膽”。
(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平時經常開動腦筋,勤學多思是關鍵時刻有主見的前提和基礎。
(4)排除外界幹擾和暗示,穩定情緒,由此及彼、由表及裏仔細分析,亦有助於培養果斷的意誌。
猶豫——如果有,你便會被擠到沒有機會的死水中。
其實,凡世間眾人皆有猶豫,但並非所有情況都會同時發生,它甚至根本就不會發生,因為猶豫是來自自己的想像,隻要有堅強的意誌力便能將之克服。若能了解這些,接下來的就隻有如何去克服問題。如果你能再達成下列幾種心理建設,則剩下來的問題也將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