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無形的羈絆(4)(1 / 3)

每當麵臨一個新的機會,在斟酌得失之間,猶豫便會在你的內心裏悄然出現,阻撓你致勝的決心。這雖然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變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便將慢慢累積擴大,當它爬滿你的心,且進而侵蝕你的骨髓時,就難以救治。如果你正保持著維持現狀的觀念,即應早日醫治,阻止病菌繼續蔓延,並從而將殘留在體內的病源完全根除,以免到頭來後悔不已!

但是消除猶豫的方法,隻有從正麵迎擊,別無他法。因為猶豫一旦被姑息,便會常留在你的身邊,把機會從你身旁逼走。因此,為能獲得機會,就必須先消除猶豫。完成這個步驟,接下來忙不完的工作會迎麵而來,多得使你不得不從中選擇機會,會讓你沒有時間去考慮害怕的問題。

請牢記,對自己絕不可放縱,你應正視自己的問題,從正麵去嚐試解決。譬如你害怕在大庭廣眾前發表意見,就應在大庭廣眾前與人交談;如果你為了加薪問題想找上司談判,但因心生膽怯,事情一拖再拖,一直無法獲得解決。建議你不妨一鼓作氣走到上司麵前,開門見山地要求加薪,相信結果一定比你想像的還好。

如果你現在心裏有尚未完成而需要完成的事,切勿遲疑,趕快開始行動吧。

不要追求盡善盡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隻要不違背大原則,就可以決定取舍。雖然沒有生動事例說明它的危害,但養成這種毛病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你引向困惑的境地,使你喪失判斷力。

15.痛苦隻是自己的

人在遭受挫折時,會變得非常脆弱,但問題不論多嚴重,請不要讓別人同你分享這份傷感。

對於每個人來說,隨時遭遇各種各樣的危機,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家人生病、親友死亡、婚姻不和睦等,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會使我們壓力倍增,心力交悴,進而影響我們的工作情緒。

不客氣地說,這個世界上的人每一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每個人的視角則完全是被自己先天或後天形成的思維框架左右的,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注意力,喜歡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之上。比如說,你們夫妻最近經常無端發生嚴重的口角,你察覺你和太太的婚姻關係已經亮起了紅燈。而且也許這個時期又是公司最緊張的時候,你的業務也很繁重。在家庭和業務的壓力下,你很容易跌入無奈情緒的陷阱,處於一個相當低落的時期。大多數人在情緒低潮的時候,總是希望別人給予關懷,對自己伸出援手。所以你在這種情況下,一不留神就會失去自控,家庭問題上的苦悶和事業的壓力都讓你急需要有人傾聽你的感受,幫你發泄心中的鬱悶和不滿意。

不是每個人都是我們可以信賴的朋友,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你對他們傾訴一些你自己覺得感人淚下的事情,其實並不會博得他們的同情,甚至會覺著你小題大作,沒能力處理好一些簡單事件等。

深究起來,這種渴望同情與注意的心理是一種小孩心態。我們都見過這樣的畫麵:許多時候,當一個孩子摔倒以後,他並不是馬上張嘴大哭,而是看周圍有沒有人注意他,有人的話,他就會驚天動地哭起來;沒有人,他一般就會不聲不響地爬起來,繼續他的遊戲。小孩子的這種把戲會讓人覺得可愛好玩,換做一個成年人呢?

再說,每個人都會有不少煩惱。大家可能都在“水深火熱”中掙紮,何必總拿自己的不開心強加到人家頭上呢?除非需要幫助,否則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要拉著人家陪你一道悲傷,還是自我調節為好。

其實人就是不斷地在調節、受挫之間一分一秒度過的,對於人生,時變時憂,但真正能讀懂的隻有自己。

16.磨難帶來完美人生

磨難有如一種鍛煉,一方麵消耗了大量體能,一方麵卻又強身健骨。

對待磨難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主動迎接,一種是被動承受。古時的斯巴達青年,迫於風俗的壓力,每年都要在神壇上承受笞刑,以增強忍受磨難的耐力,這同時具有主動和被動的兩種因素。

主動迎接磨難的人,在忍受磨難的痛苦時,內心多是坦然的,磨難使他好像刀劍磨出鋒芒;被動承受磨難的人,在為磨難所煎熬時,內心多充滿惶惑,磨難使他仿佛卵石愈見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