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無形的羈絆(4)(3 / 3)

不逃避自己的責任,自己的責任自己負,這是猶太人處世為人的一個原則。也正是他們這樣做了,猶太人才在世界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夜空裏有許多無名的星星,不論是否有人注意到它們,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閃光。隻有生活在強烈的責任之中,生命才會有堅實的支柱。

18.守株待兔

有當然,有自然,有偶然。君子盡其當然,聽其自然,而不惑於偶然。小人拘泥於偶然,拂其自然,而棄其當然。噫!偶然不可得,並其當然者失去,可哀也。

人人都想取得成功——學子想考上清華北大或出國留學,老板想讓自家的產品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科學家想在高科技領域上取得更大突破,網絡公司老總想在納斯達克上市,電影演員想捧得奧斯卡金獎……

成功是每個人的夢想。我們先看兩個寓言故事。

古代有一個農夫,非常想發財。他總覺得每日勞作,難以很快實現發財夢。這天,他幹著幹著就不想幹了,一不高興,就坐到樹底下睡覺去了。有一隻兔子,冒冒失失跑來,一頭撞在樹上,死了。農夫不費吹灰之力,得了一隻兔子。他很高興終於找到既不勞作又能發財的方法了。這以後他就天天坐在樹底下,等更多的兔子來撞樹。守株待兔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另一個故事的主角也是個宋國的農夫。他在田裏插好了秧,就盼著秧苗快快長大,好有一個大豐收。他性子太急了,每天都要去看看秧苗長高了沒有。這天他幹了一天活回來了,非常疲勞。人問他忙什麼,他回答:“我把秧苗都往高拔了拔,這樣它們就可以長得快了。”這就是另一個成語“揠苗助長”的出處。

這兩個人的做法在每一個人看來,自然是可笑的。但實際上每一個人在追求成功時,也常會這樣做,隻是沒意識到罷了。

明朝人呂坤說,事有當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見識的人做事,都是盡力按應該的做法,即“當然”去做。在做的過程中,要順遂自然規律。而對於偶然發生的情況,不要被它迷惑,幹擾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卻不是這樣。如“守株待兔”中的那個人,偶然白撿個兔子,就死抱著“偶然”不放了,放棄了原來“靠勞作致富”這個“當然”。結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沒有再來。

“揠苗助長”裏的那人,犯了另一種錯誤。他雖然看起來也在努力實踐“當然”,但他卻違背了自然,結果也不妙,那些秧苗全死了。

可見,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須把握好“當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這是不言而喻的。“強扭的瓜不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願望是不行的,“聽其自然”並非“聽天由命”,隻要在不違背自然的前提下,一個人的成功之路仍是寬廣的。“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必因此而灰心,放開在另一條路上“盡當然”的努力。

在處理當然”、“自然”和“偶然”的問題上,呂坤尤其對“拘泥於偶然”的人提出了批評。他說,這樣的人,不但“偶然”得不到,連應該做的“當然”也一並失去了,真是可悲呀。

拘泥於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遇到失敗和犯錯誤。再高明的騎手,也難免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常勝將軍也有可能打敗仗。這時候決不可驚惶失措,一蹶不振。你隻需堅定地繼續努力,就能走出失敗和錯誤的陰影,重鑄輝煌。

人生之路,有平坦,也一定有坎坷,人生之事,有成功,也一定會有失敗,要學會對生活泰然處之。把勝利和成功看成偶然的賜予,把失敗和挫折看成生活對每個人的考驗,看成人生劇場上必然會出現的一幕場景,方達人生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