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工具,也是構成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文明禮貌、幽默風趣、用詞適當、語氣得體、輕重相宜,等等,這些構成了人際交往中語言美的有機整體,我們必須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地加以總結、提高和培養。
語言技巧高明的人,能利用符合聽眾、環境、形勢及話題的說話技巧說話,而且姿態、語言、音調也能和語言充分配合。所以,在與人溝通時,語言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況且我們所謂的“溝通”,大都是通過語言進行的,所以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特別注意語言的表達。如果對方對你的姿態、語言感到滿意,接著就會注意你所說的話。這時,你所說的話必須能配合整體性的第一印象,以引起對方的注意。以適當的用語,有條不紊地把自己要說的意思傳達給對方,並以你語言之外的因素,留給對方的好印象。
稱呼得體是社交語言的“先行官”
與陌生人初次見麵的時候,出於禮貌,我們總是要以一定的稱呼來跟對方進行交談。正確、適當的稱呼,不僅體現了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重的程度,甚至還能夠體現雙方關係達到了一個怎樣的高度。
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對人的稱呼一般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1.行政職務
這一般是在較為正式的官方活動,如政府活動、公司活動、學術活動等場合中使用的,如“王局長”、“張總經理”、“李董事長”,等等。
2.技術職稱
如“張總工程師”、“劉會計師”等。一般來說這樣稱呼人,說明被稱呼者是該領域內的權威或專家,暗示他在這方麵是數一數二的。
3.學術頭銜
這跟技術職稱不太一樣,這類稱呼實際上表示的是那些人在專業技術方麵的造詣如何,如“法官”、“教授”、“醫生”、“律師”、“博士”等。
4.行業稱呼
如:“警察先生”、“解放軍同誌”、“護士小姐”,等等。在不知道對方職務、職稱等具體情況時一般可采用行業稱呼。
5.泛尊稱
它是指對社會各界人士在較為廣泛的社交麵中都可以使用的表示尊重的稱呼。比如“先生”、“小姐”、“夫人”、“同誌”等。在不知道對方姓名及其他情況如職位、職稱、行業的時候可采用泛尊稱。
除此之外,有時候還有一些稱呼在人際交往中可以采用,比如“叔叔”、“阿姨”等。你這樣稱呼對方,並不意味著對方就一定是你的親叔叔、親姨。這隻是一種敬稱。
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中,因為國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等的不同,稱呼也就千差萬別。這個時候,我們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規律,二是要注意國別差異。
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裏,姓名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一般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後。對於關係比較親密的人之間,不論輩分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稱姓。比如,俄羅斯人的姓名由本名、父名和姓氏3個部分構成。婦女的姓名在婚前使用父姓,婚後使用夫姓,本名和父名往往不變。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們中國人的一樣,不同的是姓名的字數比較多。日本婦女在婚前使用父姓,婚後使用夫姓,本名不變。
我們在與陌生人接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稱呼一定要親切、自然、準確、合理,不可隨意稱呼。在使用稱呼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如下幾種錯誤的做法。
1.沒有稱呼
這也就是說不稱呼別人就開始沒頭沒腦地和對方搭訕。這種做法要麼令人反感,要麼會引起誤會,所以千萬要竭力避免。
2.替代性稱呼
替代性稱呼就是非常規性稱呼代替正規性稱呼的稱呼。比如醫院裏的護士喊病人“××床”,服務行業稱呼“幾號”、“下一個”等,其實,這都是不禮貌的行為。
3.易引起誤會的稱呼
因為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等的不同,有些容易引起誤會的稱呼最好不要使用。比如大陸人有一個很傳統、很常見的稱呼就是“同誌”。但是在海外,甚至包括港澳台地區,“同誌”則有另一層特殊的含義——同性戀。
4.不合適的稱呼
比如叫“李局(長)”、“張處(長)”,一般不會引起誤會;但如果叫“王校(長)”、“李排(長)”,就很容易會產生誤會。
5.錯誤的稱呼
常見的錯誤稱呼通常都是誤讀或誤會造成。誤讀也就是念錯姓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於不認識的字,事先要有所準備;假若是臨時遇到,就要謙虛向人請教。誤會,主要是對被稱呼的年紀、輩分、婚否以及與其他人的關係做出了錯誤判斷。像將未婚婦女稱為“夫人”,就屬於誤會。相對年輕的女性,我們都可以稱其為“小姐”,這樣對方也樂意聽。
6.不通行的稱呼
有些稱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東人喜歡稱呼他人為“夥計”,但在南方人聽來“夥計”就是“打工仔”。
7.不恰當的稱呼
我們可以稱呼工人為“師傅”, 可以稱道士、和尚、尼姑為“出家人”,但如果用這些去稱呼其他人,沒準還會讓對方產生自己被侮辱的感覺。
8.庸俗的稱呼
有些稱呼在正式場合不要使用。例如,“兄弟”、“哥們兒”之類的稱呼,雖然聽起來親切,但顯得很沒檔次。
對男人的稱呼,比較單純,一般都稱先生。有些人愛用洋習慣,說成“密司特”,也未嚐不可。可對女子的稱呼,就要兼顧身份了。一般對已婚的女子,用夫姓稱太太。如果她的身份高則稱夫人較為妥當。對未婚的女子,可以稱其小姐。對老師的太太,一般稱師母,這樣才能表示尊敬。
稱呼一個婚姻狀況不明的女子,則用“小姐”較於貿然稱她“太太”要穩妥得多,無論她是16歲或是60歲。寧可讓她微笑地告訴你是太太,也不可使她憤怒地糾正你說她不過是一個“小姐”!
有些在社會上活動的女子雖然已婚,但仍然不高興取丈夫的姓,她們仍願意別人叫她們某小姐。在拜訪她們之前你最好先調查清楚,以免誤事。若有人在旁介紹,則應依介紹人所用的稱呼方法。不可自作聰明,擅自更改。
以上所述是一般性的稱呼法。如果要稱呼的對方,要兼顧到他的職位和身份,則更要謹慎從事。
有時,不宜用“君”字稱呼別人,這多是舊時學校裏年輕的同學們互相稱呼的方式,拿到社會上用時,人們會覺得你還沒有脫離學校的習氣。
千萬不要忽視了稱呼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似乎是件極簡單的事,但若你留心現代人稱呼名目的複雜,就會明白一個適宜得體的稱呼常會發生微妙的作用,這樣就不致因錯用而造成不愉快的事情了。
有些場合,如果你適當稱呼對方的名字,也會收到親切愉快的效用,這就要看你的身份與當時的情況靈活運用了。
稱呼在場的許多人,如果不適宜用“同誌”這一泛稱,那麼應按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疏後親的次序使用各種不同的稱呼。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你隨朋友去拜訪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你正為將要結識新朋友而興奮的時候,偏偏那位朋友隻顧自己說話,忘記給你們介紹,你隻能聽而不能講,會感到很尷尬。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麼你請朋友為你介紹,要麼你自己自我介紹。當你渡過這一難關後,你會感到有說不出的輕鬆。
介紹是社交場合絕對不可以忽視的問題。介紹階段,往往是留給別人第一印象的時刻,這對任何人都不是小事。
總之,稱呼是我們與人打交道的開始,慎用、巧用、善用稱呼,有助於我們贏得別人的好感,進而有助於我們達到與人交往的目的。
寒暄是社交的媒觸和潤滑劑
寒暄是交談的媒觸和潤滑劑,它能在交談者之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因為寒暄能產生認同心理,滿足人們的親合要求。
有幾位朋友來到港灣邊,想看在這兒舉行的帆船賽。可當他們走向堤壩準備觀看時,被工作人員擋住,不準上去,因為觀眾已經滿了。此時,一位姑娘說她去試試,通融一下大約過了幾分鍾,就看她招呼幾位朋友過去,原來她已經說服了那位工作人員。
她說:“我先跟他寒暄,‘你在這麼熱的陽光下,維持秩序實在很辛苦。你喜歡釣魚嗎?’……接著我告訴他,我們是來看賽船的,可是隻能站在岸邊,根本看不到。於是他說,到堤壩上看得很清楚。”
寒暄是交談的媒觸和潤滑劑,它能在交談者之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因為寒暄能使人們產生認同心理,滿足人們的親合要求。
寒暄的形式很多。
1.問候式
兩人見麵可點頭微笑,或說“你好”,或關心地詢問近況:“你的吉他練得怎麼樣了?”然後,交談起來。
2.誇讚式
人都需要肯定與承認,真誠的讚美是一種活躍的寒暄方式。例如:
“小何,你這件裙子可真漂亮!”
“啊,謝謝你!”
短短的話語,雙方都很舒服,可以順利地交談起來。
3.描述式
兩個人見麵後,一方以友好的方式特征描述對方正在做的事情。如:“剛下課?”“回來了?”“上街呀?”
4.言他式
兩人見麵後,談論一些令雙方煩悶的事。如:“今天天氣太熱了!”“車子太擠!”這些寒暄方式,都可以用來與人們建立起人際接觸,為進一步攀談架設橋梁、溝通情感。
寒暄盡管比較單調、平淡且重複,卻不可忽視。路上相見,明明是熟悉的,卻視而不見地擦肩而過,既無體態語(如微笑點頭之類),又無言語表示,隻能給人以傲慢、無禮的印象,觸發敵視情緒。
人際關係行為模式的規律之一是:一方表示的消極行為會引起另一方相應的消極行為,一方表示的積極行為會引起另一方相應的積極行為。以下是A、B相遇時的情景:
A:您好!好久沒見了。
B:是啊。忙嗎?
A:是啊,忙啊?
B:雜事挺多的。您呢?
A:也是東跑西顛的。去哪兒?
B:去圖書館借書。你去係裏?
A:不,去實驗室,上午有個實驗要做。(雙方點頭微笑)再見!
B:再見!
在這個寒暄過程中,A、B雙方的寒暄是主動式、被動式交錯進行,結果給對方留下良好的感覺。
相反,如果一方表示了積極行為後,另一方報之以消極行為,雙方的平衡就會破壞。例如以下的情景:
A:您好!
B:您好!
A:忙嗎?
B:忙。
A:去哪兒?
B:圖書館。
A:再見!
B:再見!
在這個寒暄過程中,B消極被動地應付談話,會使A感到沒有得到應有的感情補償,從而使談話無法繼續下去。
如何積極有效地寒暄呢?一般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有積極的姿態
在與別人相遇的瞬間,要迅速培養自己的愉快情緒,爭取主動,使對方從你的言行反應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使其受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
2.集中注意力
任何漫不經心的言語隻能使對方感到被輕視。
3.善於選擇話題
根據社會學家的研究,與生人見麵後的4分鍾內,隻宜作一般性的寒暄,如問候、互通姓名、談論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應絕對避免提出易於引起爭論的話題。至於與老朋友、老同學、老鄉或熟人相見寒暄,也有個選擇話題的問題。
4.講究方式
與生人初次見麵的寒暄,一般需有兩三個問答往複的過程。熟人之間的寒暄,如常見麵,往往隻需一句話、一個招呼,甚至隻需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如久不見麵,則宜有兩三個問答往複的過程。
說話要注意場合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說話一定要注意場合,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由此也可為自己的成功奠定基礎。
魯迅先生有一篇散文《立論》,非常生動地揭示了說話應注意場合的特點:
一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子,合家全家高興。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自然是想討點好兆頭。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另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話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在這篇故事裏,孩子滿月是喜事,主人這時願意聽讚美之詞,盡管是信口之言;而說孩子將來必死確是有據之言,卻使主人反感。因為在輕鬆的場合言語也要輕鬆,在熱烈的場合言語也要熱烈,在清冷的場合言語也要清冷,在喜慶的場合言語也要喜慶,在悲哀的場合語言也要悲哀。所以說話要看場合,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一位早年畢業於某高等院校中文係、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教師退休了,為此,學校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退休老同誌一並舉行了一個歡送會。領導對他們的工作和為人進行了熱情洋溢而又非常得體的肯定和讚揚,相比之下,對那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老同誌的美譽則尤多。當輪到兩位受歡迎的退休老同誌致答謝詞的時候,他們對大家的歡送做了深情的感謝。一時間,會場裏充滿了一種令人動情的溫馨氣氛。作為答謝,話本該說到這裏為止,然而,那位老教師卻並未就此打住,而由人們對另一位“先進”的讚揚中引起了感觸,並做了頗為欠當的聯想和發揮:“說到先進,很遺憾,我從來也沒有得過一次……”
話猶未盡,坐在他對麵的、平日與他相處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師突然搶了話頭:“不,那是我們不好,不是你不配當先進,是怪我們沒有提你的名。”話語帶著不肯饒人而又讓人難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師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傷的表情,一時間會場中出現了令人難堪的尷尬氣氛。
領導見勢不對,馬上接過話茬,想把氣氛緩和一下。照理說,這時,他應避開“先進”這個敏感的話題,轉而談論其他,然而,他卻反反複複勸慰那位退休老教師,叫他對“先進”的問題不要在意,說沒有評過先進,並不等於不夠先進,先進不僅在名義,更要看事實,如此等等,一席話把本應避而不談的話題做了重複和引申,使本已尷尬的局麵顯得更為尷尬。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故事,我們不妨把它叫做一個“不會說話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引出幾點發人深思的教訓來:
一是那位退休老教師的教訓:不該作無謂的比照。比照,是談話中常用的一種手法,用得好,可以使談話產生某種積極的效果。這裏,“積極的效果”是應該特別注意的。在退休歡送會這樣的場合,人們所說的都是一些富有情感而又不失真意的十分得體的人情話和好話。對於這種充滿人情味的好話,聽話者要善於傾聽、善於應答,大可不必拿別人的長處來衡量自己的短處,從而引起不快。
二是那位青年教師的教訓:不要在別人失意之火燃燒時加油。一位勤勤懇懇工作了一輩子的老前輩即將退休時,可能老先生平時在某些方麵不善於為人處世而與自己傷了和氣,然而在歡送會這種場合,我們卻不能趁別人一時失言抓住不放,圖一時之痛快而說出那些不合人情的刻薄話,在這種場合,無論如何,還是要在“歡”字上多考慮一些,“歡送歡送”,“歡”而“送”之,要盡可能多留一點兒美好給對方。
不妨看準對象再說話
麵對不同的對象應該尋找不同的話題。
《世說新語》中有這麼一則故事:
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魏明帝察覺之後,便派虎賁衛士去抓他。他的妻子趕出來告誡他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於是,當魏明帝審問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說:“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舉爾所知’,我的同鄉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稱職,如果不稱職,臣願受處罰。”魏明帝派人考察許允提拔的同鄉,他們倒也都很稱職,於是便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他一套新衣服。
許允提拔同鄉,依據的是封建王朝製定的個人舉薦製的做官製度。不管此舉妥不妥當,它都合乎皇帝認可的“理”。許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難於求情,卻可以“理”相爭。於是叮囑許允以“舉爾所知”和用人稱職之“理”來抵消提拔同鄉、結黨營私之嫌,這可以說是善於根據說話對象的身份來選擇說話技巧的例子了。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穀子曾經精辟地總結出與不同身份的人交談的辦法:“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執,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換成現代話來說,就是和聰明的人說話,須憑見聞廣博;與見聞廣博的人說話,須憑辨析能力;與地位高的人說話,要軒昂;與有錢的人說話,言辭要豪爽;與窮人說話,要動之以利;與地位低下的人說話,要謙遜有禮;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能稍形怯懦;與愚笨的人說話,可以鋒芒畢露;與上司說話,須用奇特的事打動他;與下屬說話,須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除了鬼穀子總結的交談辦法之外,看人說話的方式、方法還有很多。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