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萬人迷”的錦囊:受人歡迎的零壓力社交奧秘(1 / 3)

當今時代,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顯得更加重要。因為我們隻有不斷地與各類人員進行交往和信息溝通,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懂得了這些社交的奧秘,你將會是頗受歡迎的“萬人迷”。

微笑是最受歡迎的活招牌

微笑,是人類最基本的動作。微笑,就像是剛剛綻放的花朵,讓人備感清新和芬芳;微笑是一種能夠激發想象和啟迪智慧的力量。在順境中,微笑是對成功者的嘉獎;在逆境中,微笑是對失意者的撫慰。

一個小鎮上有個富翁,他非常有錢,但他十分不快樂。有一天,當他垂頭喪氣地走在街上時,迎麵走來一個小女孩,小女孩用她天真無邪的眼神看著富翁,並給了他一個甜美真誠的微笑。這個微笑點燃了富翁心中的希望,他給了小女孩一筆巨額財富,第二天他就離開了小鎮去尋找自己的夢想和快樂。

也許很多人無法理解,一個微笑竟有這麼大的魔力,讓富翁重獲希望,讓小女孩獲得巨額財富。微笑可以展示幸福、快樂與希望,是向別人表達善意最好的工具,它更是我們拉近與他人心理距離的非言語性的極其重要的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想使自己更具魅力、更具親和力,我們就必須用好微笑這個製勝的法寶。

微笑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如何微笑卻是有講究的。凡是成功人士都知道微笑是他們的重要武器,他們善於運用自己的笑容,使之發揮最大的效力。時機、程度和方式如果把握得好可以讓微笑有更強的力量。笑容在合適的時機展現,會有更強勁的影響力,使你能夠帶動全世界跟你一起微笑。

當我們和人交往時,不要笑得像閃電一樣快,雖說人們看到你的笑容一定會感到很高興。當想對一個人微笑時,我們要先盯住對方的臉看1秒鍾,稍微停頓一下,揣摩一下對方的為人,然後才展現出熱情的微笑。這微笑就如同泥石流一樣不可阻擋地征服對方。笑容的瞬間推遲,可以讓對方相信你的笑是真誠的,而且是特意笑給他們的。

記住他人的名字

國外有一則格言說:“人對自己的名字比對地球上所有名字的總和還要感興趣。”所以,銘記別人的名字,並能很輕易地叫出來,等於給人一個巧妙而又有效的讚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想在複雜的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就必須掌握一些銘記別人名字的方法與技巧。

提起名字,我們一點都不感到陌生,因為人人都有名字,就連《魯濱遜漂流記》裏那個小野人還有個名字叫“星期五”呢。

因為人往往對自己名字的關注要遠遠高於對別人名字的關注,所以記住別人的名字在人際交往中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也許有人要問:記住別人的名字難道那麼重要嗎?

當然很重要。我們中國人曆來就十分重視名字問題,為了能夠給自己的孩子取一個好聽又有意義的名字,不少家長谘詢名人、翻遍字典,甚至找算命先生求簽問卦,中國古代甚至有“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這樣極端的說法。因此,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名字絕不是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符號,其實在國外也是如此。

正因為名字對一個人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所以我們銘記別人的名字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說過:“不論在何種語言中,一個人的名字是他所能夠聽到的最甜蜜、最動聽的聲音。”名字雖然僅由幾個簡單的字詞組成,但它卻是通向人們心靈深處的通道之一。試想一下,如果在一個陌生的場合,我們輕鬆而親切地叫出了別人的名字,對方一定會感到十分驚訝和感動——在對方看來,我們隻不過是麵熟而已,也許他早已不記得彼此在什麼地方見過麵了,但是我們居然能夠叫出他的名字,這無疑就告訴了對方這樣的訊息:你對我很關注。這樣一來,我們和對方的距離也就拉近了。

記住別人的名字,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尊重。記住了對方的名字,我們就可以避免在遇到對方時直呼“喂”、“哎”、“我說那個誰”這些不禮貌的用語了,要知道,這樣稱呼別人是很傷人自尊的,我們傷了對方的心,對方又怎麼會尊重我們呢?

有人或許會說:“我知道記住一個人的名字很重要,可我的工作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去記這些名字,而且我的頭腦似乎對記這些名字也十分不敏感,有時候提醒自己一定要記住了,可轉頭見了人家,還是叫不出人的名字,這該怎麼辦呢?”

沒關係,我們來看看拿破侖三世的辦法,也許可以幫到你呢。

拿破侖三世是拿破侖的侄子,他曾經得意地對人說,即便是日理萬機,他仍然能夠記得每一個他所認識的人的名字。其實,他的方法非常簡單,假若他沒有聽清對方的名字,就會說:“很抱歉,我沒有聽清楚。”如果對方的名字很不尋常,他就說:“您能告訴我您的名字是怎麼寫的嗎?”

在和對方的交談中,拿破侖三世會有意地把那個人的名字多說幾次,試著在心中把它跟那個人的特征、表情和容貌聯係在一起。假若對方是個大人物,他就會更進一步牢記。一等到他周圍沒有人時,他就把那個人的名字寫在一張紙上,認真地揣摩,全神貫注地牢記在自己心裏,然後就把那張紙撕掉。這樣做,他記住的就不僅是抽象的名字符號,而是活生生的有眼睛、有耳朵的印象。

大家一定知道卡耐基吧?但你知道卡耐基是怎樣成功的嗎?我們來看一下他傳記中的一個片段:

這個蘇格蘭男孩曾經得到過一隻母兔子,飼養了沒有多久,這隻母兔子便產下一窩小兔。

當時正是農忙的時候,分不出人手去給小兔子找飼料。於是,卡耐基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他招集鄰近的小孩們,並對他們說:“如果誰能找來小兔子的飼料,那麼就用他的名字為小兔子命名。”這個辦法果然十分奏效,而這件事也讓卡耐基記憶深刻。

多年後,在他經營自己的產業時,把這種待人的技巧運用到了工作中,這給他帶來了上百萬美元的收入。當他想向賓夕法尼亞鐵路局出售鋼軌時,就提前收集有關這個鐵路局的資料。不久之後,卡耐基在匹茲堡建造的鋼鐵工廠,是以賓夕法尼亞鐵路局長湯姆的名字命名的。 於是,當賓夕法尼亞鐵路局采購鋼軌時,湯姆局長便向卡耐基的鋼鐵工廠購買了鋼軌?

正是憑借著高度的記憶力及善用他人姓名的做法,卡耐基最終總結出了一套為人處世的秘訣。他最引以為自豪的就是,能叫出大多數下屬的名字。他常得意地說,在他任職期間,公司從未出現過罷工的情形。

卡耐基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記住別人的名字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小題大做,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希望被尊重、被認同的心態越來越強。既能使對方有被尊重的感覺,同時又能贏得對方的好感,我們所做的隻不過是記住一個名字,這樣簡單而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真心交往識真人

人的生命中不能沒有朋友,沒有朋友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也是失敗的人生。我們要想在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中結識幾個真正的朋友,我們就必須向別人交付出我們的真心,因為隻有用真心才能換得真心。

十幾年前,曾獲世界首富殊榮的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是兩個互不相幹的人,彼此隻是聽說過姓名,並不曾認識,兩人之間甚至還有著很深的偏見。蓋茨認為巴菲特頑固、摳門兒,靠投資發財,不懂得運用時代的先進技術;巴菲特則認為蓋茨不過是運氣好而已,靠時髦的東西賺了一大把錢罷了。但是,後來他們成了商場上為數不多的莫逆之交,巴菲特曾多次公開說,此生最了解他的人就是蓋茨,而蓋茨尊稱巴菲特為自己人生的導師。

這種轉變始於他們在1991年春天的首次交往。那天,蓋茨收到了一張邀請他參加華爾街CEO聚會的請帖,而主講人就是巴菲特。他對此很是不屑,隨手就把請帖丟到了一旁。蓋茨的母親看見了,微笑著勸兒子說:“我倒是覺得你應該去聽一聽,巴菲特有今日的成就,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他或許恰好可以彌補你身上的不足呢。”蓋茨覺得母親的話有理,決定認識一下這位長他25歲的前輩。

在會議室,巴菲特見到蓋茨後,十分傲慢地說:“你就是那個傳說中非常幸運的年輕人啊。”蓋茨是捧著自己的一顆真心來結交巴菲特的,他自然沒有與巴菲特針鋒相對,而是很真誠地鞠了一躬:“我是來向前輩您學習來的,請多多指教。”這一舉動完全出乎巴菲特的意料,他心裏不由得對蓋茨頓生好感。

離會議開始還有一段時間,巴菲特和蓋茨特意坐到了一起,一個說,一個聽,彼此聊到了自己的童年以及對世界經濟的看法。兩人驚奇地發現,他們之間有著很多的共同點,都是白手起家、都熱衷於冒險、都敢於犯錯誤……不知不覺中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言猶未盡的巴菲特被催促著來到演講台上,他的開場白居然是:“在開始講話之前,我想說的是,今天我第一次和比爾·蓋茨交談,他是一個比我聰明的人……”

隨著交往的逐步深入,蓋茨逐漸認識到巴菲特是個難得的“真人”,他並不是人們所說的一毛不拔的“鐵公雞”,相反對金錢有著非同一般的深刻見解,他說:“財富應該用一種良好的方式反饋給社會,而不是遺留給子女……”

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滿,每當妻子有困難的時候,他都會守候在她的身邊,為記錄3個孩子的成長經曆,他堅持寫了30本日記;他不但支持妻子從事慈善事業,而且身體力行,計劃在自己離世後,將全部的遺產留給妻子,由她把這些錢捐獻給社會;他對待朋友十分真誠,樂於助人,他的人格魅力往往能夠打動每一個與之交往的人……

同樣,在巴菲特看來,蓋茨是個年輕有為的“真人”。2006年6月15日,蓋茨宣布自己將逐步退出微軟,專心從事慈善基金會的事業。緊接著,6月25日,巴菲特因為妻子蘇珊的過早離世,決定把370億美元的財產捐給蓋茨的慈善基金會。他情真意切地說:“我之所以選擇蓋茨—梅琳達慈善基金會,一方麵是因為我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健全的慈善組織,另外就是我十分信任蓋茨和梅琳達(蓋茨的妻子),他們是我最好的朋友。”

人與人之間的那些偏見,不能看到對方的“真麵目”,往往都是因為彼此沒有真心交往、主觀臆測造成的。假若我們對一個人先入為主,抱著冷漠和過分警惕甚至“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度,即便是像蓋茨和巴菲特這樣傑出、智慧的人物,也有可能對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心存疑心,從而與之擦肩而過,留下終生的遺憾。如果我們是因為這樣而錯過了我們一生中可能再也結交不到的真心朋友,那將是一件讓人十分痛苦的事情。

隻有積極與人交往,真心與人交往,才有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正像比爾·蓋茨的母親所說的那樣:“他或許可以彌補你身上的不足呢。”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有可能獲益終生的。

生命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獨自成長隻能品嚐到一種果實,假若能夠將自己的果實真心地捧到別人麵前,又願意讓別人的枝條伸到我們自己的世界裏,就會分享到更多香甜可口的果實。這就是積極與人交往、真心與人交往的奧秘和價值所在。

傾聽不僅僅是聽

傾聽是一種交際的互動,不但要求說者會說,還要求聽者會聽。

學會傾聽,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這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對講話者的尊重。

美國演員阿麗恩·弗朗茜斯曾主持“我是做什麼的”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請來一位觀眾,向他提出問題,然後從中猜出他的職業。該節目辦了25年。剛開始辦時,阿麗恩對怎樣提出生動有趣的問題不得要領,後來她的丈夫對她說:“看你們的節目時,我感到你不能傻等在那裏隻想提問,而應細心傾聽別人在講什麼。最關鍵的是,你要學會積極主動地傾聽。”

阿麗恩接受了丈夫的建議,她說:“這的確是個有效的方法,通過悉心品味他們的談話,我變得精於此道了。此後,耐心傾聽成了我職業的主要內容。”

阿麗恩認為,傾聽的作用絕不僅僅是獲得信息,還是與你周圍的人們友好相處的一個途徑。她從一個70多歲的老婦人身上也感受到了這一點。

阿麗恩經常在一個雜貨店遇到一位老婦人,她深色的雙眼充滿了戒備和渴望。當她見到阿麗恩時,總是喋喋不休,嘮叨個沒完。有時阿麗恩碰到自己心情不好時,都不得不耐著性子聽下去。

“我要去阿肯色了,”一天,老婦人對阿麗恩說,“那裏春季的高溫氣候對我的關節炎有好處,不過我會很快回來的,免得你惦念。”

“隻有您一個人去嗎?”阿麗恩問道。

“對,隻有我一個人。”她說,“我是個孤老婆子,獨居很久了。可我遇到了許多像你這樣的好人,他們願意聽我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