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識人性、懂人心:零壓力社交要懂的心理學(1 / 3)

心理學是一種武器、是一劑良藥、是一縷春風,它可以幫助我們對自己進行全方位的改進,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品質、情緒、記憶、健康等個性特征,心理學都能對其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我們的社交、婚戀、學習、工作、管理、成功等社會活動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麵部表情是內心的真實寫照

人類的麵部表情是內心活動的真實寫照。透過臉上表情的變化我們可以窺探出一個人內在的動機,把握其情緒變化的尺度,進而就可以了解那個人的心理。所以,人的表情就是其心理信息傳遞的顯示器。在人的心理活動中,表情往往最能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情緒,假若我們善於借助麵部表情去推測一個人的內心活動,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在交往中去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把握住對方的意圖,從而達到我們與人交往的目的。

我們先來看一則關於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故事。

李陽曾做過一次聲情並茂的英語演講。他十分擅長觀察聽眾的表情。演講的時候,他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大家想不想聽聽李陽是怎樣讀英語的?

台下的學生自然是十分高興,異口同聲地說:想。

於是,李陽開始瘋狂地讀了一段英語,非常流利、非常好聽。這個時候,大家被他地道而流利的英語吸引而流露出敬佩和羨慕的表情,他就馬上提高了嗓音說:“你們想達到我的水平嗎?”

學生們當然又是異口同聲地說:想。然後他就開始向大家講怎樣做才能達到他的水平。

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全神貫注地聽他講如何如何學習好英語。如果李陽不注意下麵學生的表情而按傳統死板的方法自顧自地講,學生們多半會沒有多大反應,心不在焉,你去講如何學好英語,認真聽的人必定寥寥無幾,自己演講的目的也就不能實現了。

在演講的過程當中,李陽很注重時不時地觀察學生的表情,假若學生東張西望、麵無表情,他就會請學生站起來,舉起書,讀幾句勵誌的英語名言,這樣大家就又有精神繼續聽演講了。李陽之所以能成功地舉辦一場又一場的演講,他善於讀懂學生的麵部表情這個策略一定是幫了他大忙。

當我們與他人交往時,特別是在與對方談話的過程中,我們要留心他的每一個細微表情,在交往的時候人們都會無意識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除非他是一位不露聲色的高手。

一般來說,愉快的表情較為明顯,其特點是:

1.嘴角稍向上翹起;

2.眼睛微微閉合,魚尾紋增多;

3.眉部肌肉舒緩。

不愉快的表情特點有:

1.嘴角下垂;

2.麵部下拉,雙唇緊閉;

3.雙眉緊鎖,有的形成“倒八”字。

下麵就臉部具體的部位做一詳細的介紹。

眼睛:眼睛是人們心靈的窗戶,人的各種心思最容易在眼睛裏表現出來。當對方認真地與我們交流時,他的目光一定會時不時地注視著我們。辦事當中,我們一旦發現對方顯出疲倦的樣子,比如兩眼不住地看其他東西,此時就顯示出對方已不想再聽我們說下去,我們最好能夠把握住好時機,適可而止。特別是在與領導、上司交談的時候,最忌諱沒眼力、廢話連篇。

眉毛:我們觀察對方眉毛的變化最好要結合額部,因為二者的表情往往是連在一塊的。當對方讚同我們的觀點時常出現舒展雙眉、額部肌肉上揚的表情;對方眉頭突然緊皺一下,表示對我們的觀點感到驚訝或否定。若對方一直皺著眉頭凝視著某一個東西聽我們講話,那我們最好簡短作結。

鼻子:鼻子的表情動作一般不多,但含義通常較為明確。表示厭惡或不屑時,人們往往會聳起鼻子,憤怒時鼻孔張大,緊張時鼻腔收縮。若對方在談話的過程中不斷用鼻子吹氣,則表示對方遇到了困難或不順,希望能得到我們的幫助。

嘴:嘴部的表情一般體現在口形的變化上。傷心歎氣時嘴角容易伴隨鼻子呼氣而向下撇,歡快時嘴角會向上翹,委屈時通常會撅起嘴巴,驚訝時會張大嘴巴,忍耐痛苦或思考問題時往往是緊咬下唇或緊閉雙唇,齜牙咧嘴則是殘暴者發怒的凶相。

我們通常可以從一個人的麵部表情和動作中,推測到那個人當時的心理情況,並能進一步了解到他的性格特征與真實意圖。按照人們的日常行為情況,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

如果一個人正在專心工作時,忽然停下來沉默不語,並明顯地流露出不悅的表情,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遇到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並且是突如其來的壞事。在這個時候,他因為難以承受一時的壓力才會表現出如此失常的表情。他屬於那種心理欲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又缺乏耐性的人,麵對事情不能做出鎮定的分析,隻是驚惶失措,一般想不出什麼好的處理方法。這種人的性格相對比較懦弱,缺乏堅強的定力,並帶有一定的消極因素與守舊思想。這時,這種人是最渴望得到來自他人的幫助的,如果我們誠心實意地去幫助他的話,他會知恩圖報,並把我們視作是其摯友。

如果某個公司職員對其上司有所不滿,但隻是敢怒不敢言,他就會裝出一副麵無表情的樣子,做事情提不起絲毫的激情。此時,作為領導的就要留意觀察屬下的表情了,以便及時糾正自己所犯下的錯誤。

此外,還有兩種毫無表情的情形。一種是漠不關心,另一種是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不屑一顧。此時我們最好不要打擾這類人,或與其談論什麼事情。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有人本來內心非常熱情,可表麵上就像是一塊冷冰,他是不願讓人輕易地就看出來。

綜上所述,交往中我們千萬不要忽視對方的表情,抓住對方的表情才能知曉對方的真實情緒。從對方的麵部表情察覺出對方心理的變化,對於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不無裨益的。

尊重對方,不要去觸“地雷”

“做個重要人物”是人類天性中最深刻的動機。有時候,我們請對方幫自己一個忙,這樣不但能使對方感到自己重要,也能讓我們贏得友誼與合作。

眾所周知,使自己成為重要人物,是每一個人內心裏最強烈的欲望。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臉”,說的就是人的自尊,維護他人的自尊心是使雙方的交際得以繼續開展的前提。若是讓他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雙方不但無法順利地交談下去,甚至還會導致雙方無法合作,甚至後果更為嚴重。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到某公司工作。上班的時候,突然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原來旁邊有一個同事正在說話,他發現原來是這個人有口臭。於是,他就大聲嚷道:“大哥,你今天刷牙了嗎?我都快要被你的口臭給熏死了,簡直就像地溝的味兒。”說著他好心地遞給同事一塊口香糖,“快吃一塊吧!”周圍的同事都看著他們,有幾個女同事還在那兒竊竊私語著,幾個男同事則發出了笑聲,而那個有口臭的同事霎時麵紅耳赤,不但沒有接他的口香糖,反而摔門而出。

從那以後,那個同事對他的態度十分冷淡,可是這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覺得自己隻不過是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從語言表達上來分析,上述這個大學生說話過於直接,不太會表達,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他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無意間就傷害了那位同事的自尊心。

一個人的自尊主要來自於自我價值感的體驗,而自我價值感又源於人際交往過程中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別人的肯定會使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增強,而別人的否定則會讓我們感覺到自我價值感受到了威脅,這就是為何人們對交際過程之中人們向他傳達的否定性信息如此的敏感。

在交際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地肯定他人,從而增強其自我價值感,維護他人的自尊心,讓他人感覺到自己受尊重和重視。在人際交往中,凡是弱點、缺點、一切不如別人之處,都有可能是他人所忌諱的,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去碰觸這些“雷區”。

善於察言觀色,做個肢體語言觀察家

我們在說話之前要學會察言觀色,是說話辦事之道必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能。倘若說話辦事之前不懂得察言觀色,隻憑著自己的臆想,說一些自認為聰明的人情話,到頭來不免誤人又誤己。

俗話說:“出門觀天色,進門看臉色。”觀天色,可推知陰晴雨雪,以便攜帶雨具,免受日曬雨淋;看臉色,便可知其情緒。麵部表情的色彩不同,其情緒也不同,學會察言觀色,實在是不可忽視的說話辦事之道;反之,說話之前不懂得察顏觀色,不懂得針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人情話,最終會毀了自己。

唐朝人孟浩然,早年即顯示出超人的才華,且名傳京師,也很想在政壇上去一展身手,卻因為一時不慎將話說錯,而導致一生與仕途無緣。他與王維交好,王維在內署值班時約孟浩然誦讀自己的詩作,不料,詩中有“不才明主棄”一句惹怒了唐玄宗。唐玄宗以為孟浩然是在諷刺他不分賢愚,埋沒人才,孟浩然不但沒得到什麼官做,還觸怒了龍顏。孟浩然是個明白人,他知道這一下仕途更加無望了,於是告別友人,離開長安回到故鄉,過起了隱居生活。此後,孟浩然由儒而道,隻有在山水田園詩作中傾訴痛苦、消磨時光。

古往今來,因為不懂得察言觀色而憑著自己的臆想說話的人大多沒有什麼好下場,三國時有名的楊修正是因為不懂察言觀色,屢屢以言語冒犯了當時的主子曹操而最終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人類的每一個無聲的動作和表情都精心捕捉隱藏其間的各種隱性信息,並且樂在其中。在各種公共集會上,比如在海灘上、在電視中、在辦公室裏以及任何人際交往可能發生的地方,肢體語言觀察家都睜大了雙眼,仔細觀察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能夠認真地學習和研究人們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渴望能夠對同伴們的各種行為意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實現其最終的目的——更加真實、充分地了解自己,掌握改善同他人關係的好方法。

觀察家與高談闊論者有何區別呢?前者通常手持一本筆記本和一支筆,而後者則隻有一張嘴。

人們的喜怒哀樂總是可以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當你睜大了雙眼,仔細觀察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會發現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表達一定的意義,都會反映一定的心理狀況。當你真正地關注別人的肢體語言時,那麼你的人際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好。

解讀身體語言背後的心理

在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簡單的身體語言,人們往往很少去注意思考其中所隱含的真正含義,其實,每一種姿態都代表一定的含義,當你真正地理解了他人的姿態語言時,便能夠在瞬間看穿別人的內心。

在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簡單的身體語言,人們往往很少去注意思考其中的真正含義。例如,當兩個人互相擁抱時,他們在鬆開臂膀前會輕拍對方的後背,還會做出象征性的親吻動作——在對方的臉頰旁發出親吻的聲音。這些身體語言在大部分旁觀者眼中,都被默認為是親近友善的表示。可是事實上,職業摔跤選手在比賽時也會使用輕拍對手後背的動作——提醒對手結束擁抱的姿勢,以便打破扭成一團的僵局。如果你跟一群朋友會見某個你並不熟悉的人,其他人都跟這個人熱情擁抱,以至於你不得不勉強效仿時,你很可能會在跟這個人擁抱之前,就已經伸出手去輕拍對方的後背。象征性的親吻(包括這個動作所伴隨的親吻的聲音)其實也是人們在不願意親吻對方的情況下,以這種方式代替真正的親吻。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身體語言:

1.點頭的動作

在大部分文化中,點頭的動作都用來表示肯定或者讚成的態度。這個動作屬於很多人都用拍打對方肩膀的方式來打破僵局,也就是逃離那誠摯得令人窒息的擁抱。

鞠躬的簡化形式,就像一個人正準備鞠躬,然而動作隻進行到頭部就戛然而止,最後以點頭的動作象征性地表示鞠躬這一姿勢。這種姿勢隱含著順從之意,所以點頭的動作也顯示出我們對其他人的觀點表示讚同。研究顯示,那些先天性聾啞或者失明的人,也會用點頭的動作表達肯定和讚成。由此看來,人們很可能天生就會用這一動作來表示順從的態度。

假如聆聽者每隔一段時間就向說話人做出點頭的動作,每次做這個動作時點頭次數以3次為宜,就會激發說話人的表達欲望,能夠讓他比平時健談3至4倍。在有些文化習俗中,頭部左右搖擺,也就是搖頭的動作,是用來表達肯定和讚成的。這種奇怪的習俗令西方人和歐洲人非常困惑,因為在西方文化中,這個動作一般是用來表示不置可否的態度。而在日本,點頭的動作未必意味著“是的,我同意你的觀點”,它往往隻是表示“是的,我聽到了你所說的話”。

2.搖頭

一般情況下,搖頭的動作通常表達“不”的意思。進化生物學家們認為,搖頭是人們降臨人世後學會的第一個動作。當新生兒吮吸了足夠的奶水後,他就會左右搖擺腦袋,以此抗拒母親的乳房。與之類似,幼兒在吃飽了以後,也會用搖頭的動作來拒絕長輩們喂食的調羹。

搖頭的動作起源於繈褓中的哺乳時期。當有人對你的意見表示讚同,並且努力讓這種讚同的態度表現得誠實可信時,你不妨觀察一下他在說話的同時有沒有做出搖頭的動作。如果一個人一邊搖著頭一邊說“我非常認同你的看法”,或是“這主意聽起來棒極了”,又或者是“我們一定會合作愉快”,那麼不管他的話音顯得多麼誠摯,搖頭的動作都折射出了他內心的消極態度,所以,要是你足夠聰明的話,最好多留個心眼兒。

假如一個男人一邊搖頭一邊說“我愛你”,那麼一定沒有哪個女人會相信他的表白。

3.低頭聳肩

低頭弓背的姿勢,努力讓自己顯得更微小,以免打擾到其他人。向上聳肩,同時把頭低下,縮在兩肩之間,這樣的姿勢能夠保護柔弱的脖子和喉嚨免受攻擊。當人們猛然聽到背後傳來一聲巨響,或者擔心會有什麼落物砸到自己時,通常就會做出這種姿勢。如果你在個人交際或者商務談判的場合做出這樣的姿勢,那麼就意味著恭順地向他人道歉,所以,如果你想展現信心十足的麵貌,就千萬不要做出低頭聳肩的動作,那隻會給你的形象減分。

如果我們從一群人身邊經過,而他們正在興致勃勃地聊天、看風景,或是專心致誌地聽取領頭人的發言,那麼為了不打擾他們,我們通常會在經過的時候縮著肩膀,努力讓自己顯得更弱小和不太引人注意。

這種姿勢就是低頭弓背。下屬靠近自己的上司時,往往也會采取這種姿勢。這樣一個微妙的動作能夠揭示兩人之間的地位和權力關係,這種姿勢就是低頭弓背。下屬靠近自己的上司時,往往也會采取這種姿勢。

4.清理“不存在”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對別人的觀點或者態度持有反對意見,但又不願意直言,那麼他會利用某些手勢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許這些肢體語言看起來與談話內容毫不相幹,但它恰恰暴露了當事人有所保留的態度。從自己的衣袖上摘去並不真正存在的東西,就屬於這樣的肢體語言。假裝在摘東西的人,通常會雙目低垂,與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看似漫不經心地做著無關緊要的小動作,而這樣的小動作正是通常用來表達反對態度的信號。不管他在口頭上如何表達自己毫無異議,這個動作都會泄露他內心的想法:他並不是真心地讚同其他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