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識人性、懂人心:零壓力社交要懂的心理學(3 / 3)

以“不隨便”的態度來“隨便”,才能符合合理的標準。我們一方麵不可以隨便說“隨便”,另一方麵也不能夠隨便領會或處置別人的“隨便”,因為一個有修養、有分寸的人,是不隨便說“隨便”的。

圓通而不圓滑

圓通和圓滑僅僅一字之差,但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討厭圓滑的人,任何人隻要給人一種“滑頭”的感覺,便成為別人心目中“狡猾的人”。

人們常常認為小人圓滑,因而對他們充滿鄙視。君子當然不應該圓滑,但是要足夠圓通,否則就會常常使自己在與小人的鬥爭中處於劣勢。人們向來最討厭圓滑的人,任何人隻要給人一種“滑頭”的感覺,便成為別人心目中“狡猾的人”,注定沒有前途可言。

而圓通的人是我們十分喜歡的,但可悲的是,現代人腦筋逐漸扁平化,缺乏深度,看事情不能“入木三分”,所以“凡是圓通都看成圓滑”。圓通和圓滑雖然相似,但是二者的本質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差異:第一,過程完全相同而結果截然不同。“推、拖、拉”到最後,把問題圓滿解決掉,便是圓通;“推、拖、拉”到最後,沒有解決問題,或者解決得不夠圓滿,那當然是圓滑。第二,圓通的人善於利用“推、拖、拉”的短暫時間來充分思考,尋求此時、此地合理的行動方案,以便減少阻力,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圓滑的人隻想利用“推、拖、拉”把時間拖延過去,以便逃避當前的問題,根本不想解決問題。第三,圓通的人用“推、拖、拉”來降低競爭的壓力,使大家覺得經過“推、拖、拉”之後得到的答案,應該可以接受;圓滑的人,則希冀於不經由競爭便能夠獲得勝算,或者不願意應付挑戰,悄悄地逃之夭夭。

譬如介紹別人的時候,經常聽見當老師的人說“這是我的學生”,而被介紹的人,卻似乎並不認定介紹人是老師,反而淡淡地說“我們現在合作一些事情”,這豈不是很尷尬?當老師的人,如果介紹“這是我的朋友”,對方緊接著說:“不,我隻是教授的學生而已。”是不是就能避開尷尬的場麵?讓別人承認自己,而非自己盲目亂認,這就圓通多了。

“麵對現實”和“負起責任”可以用理智和科學來處理;“不傷害麵子”卻需要以感性和藝術來協調。圓通就是科學加藝術,理智加感性,所以很難做到。

我們承認“圓通是高難度的素養”,一般人很難精於此道,何況一不小心,就會流於圓滑而遭人唾棄。雖然難學,還是要學,因為隻有學會圓通,才能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

圓通和圓滑僅僅一字之差,但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比如,聽到別人的誇獎,要針對不同的人回複不同的話:對西方人要說“謝謝”,對日本人要說“請多多指教”,對中國人要謙遜地說“哪裏,哪裏”。這種“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行為,就是圓通。如果對西方人說“哪裏,哪裏”,相信對方一定莫名其妙;如果對中國人說“謝謝”,對方會不以為然:“我不過說說而已,你還當真了。”

不可否認,圓通有圓滑的成分,但也含有不圓滑的成分。我們先接受圓通的概念,再觀察圓通的事實,分析圓通的要素,才可以學得圓通的精髓。

第一,將心比心是圓通的先決條件。多以欣賞的眼光來體會他人的圓通,比較容易吸取他人的經驗,迅速成長。常以厭惡的心情來批評他人的圓滑,結果便隻有生氣的份兒,失去學習他人寶貴經驗的機會。

第二,不要完全排斥或放棄“推、拖、拉”,也不能夠凡事都“推、拖、拉”,以免一不小心,就變成令人厭惡的圓滑之人。

不過,人們在“推、拖、拉”的時候,往往不認為自己正在做這種令人厭惡的動作,卻自滿於“事緩則圓”的解說,但是,看到別人“推、拖、拉”,卻又立即覺察出來而心生反感。

圓通說起來相當簡單,做起來難。因為圓通與圓滑的差距十分細微,稍不留意,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立身處世,糊塗有時更聰明

我們都喜歡與那些單純的人打交道,因為與單純的人相處使人覺得輕鬆自在,無須耗費心機,也不用防範戒備;反過來說,與太過精明的人交往,尤其與那種愛算計別人的精明人交往,總是讓人不得不小心謹慎、到處提防,以免不慎落入泥淖或陷阱。朋友間的相處也好,事業上的合作也好,商業經營中的交易也罷,與那些太過精明的人接觸越多就越會,讓人感到身心疲憊。

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想必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覺:被別人比下去是件令人十分惱火的事情。

因此,在我們與陌生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對方被我們超過,這對我們來說不僅是件傻事,甚至還會產生惡劣的後果。沒有人願意與處處顯示自己聰明的人在一起,自以為比人強的人總是招人嫌的。

王鵬畢業於某科技院校,專業學的是計算機。他應聘進了一個新單位後,發現同事大多是40多歲的中年人,經驗雖然比他多,但頭腦明顯沒他靈活,對電腦等一些新事物的了解比他差遠了。王鵬對此感到很是高興,認為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來了,於是他開始在單位裏賣弄起自己的那點小聰明來:“哎呀!電腦怎麼可以這樣用呢?”“這個地方應該……”“這事你得聽我的,這方麵可是我的強項啊!”“真是的,怎麼連這個都不會呢?”……辦公室裏隻見他一個人在哪裏指手畫腳、趾高氣揚。

有一次,領導叫他到另外一個單位幫忙看一下他們的電腦出了什麼問題。接待王鵬的是一個中年婦女,她熱情地把王鵬請到了辦公室,泡上一壺好茶,說:“你來了就太好了,我們這裏有一台電腦不知道怎麼回事,每次打開不到10分鍾就死機了,麻煩你幫忙給看看吧。”

王鵬慢條斯理地說:“沒事,電腦這方麵我最熟了,我還沒遇到過難倒我的問題呢。”等喝完了茶,王鵬才去查看那台電腦。不到5分鍾,那台電腦居然正常運作了。

中年婦女很高興,連連稱讚王鵬厲害。王鵬有些飄飄然,說:“其實電腦本身沒什麼問題,主要是用這台電腦的人太笨了,他把一個程序設置成後台運行了,這個程序要占用很大的內存。如果再打開其他程序,電腦就反應不過來了,不死機才怪呢。”

中年婦女聽了王鵬的話,臉色突然變得很難看,然後對王鵬就愛答不理了。王鵬沒注意到對方的變化,還在那裏自顧自地吹噓自己怎樣怎樣的高明。

然而,不久後,王鵬因為一個不算重大的失誤被所在的單位給辭退了。

事後,王鵬才知道自己被辭退的原因。原來那位中年婦女是領導的夫人。領導回家問起電腦的事時,他的夫人沒有說王鵬的好話。回到單位,領導又向下屬了解了一下王鵬的為人,很顯然,沒有一個人是說王鵬好的。

王鵬為什麼會被炒魷魚呢?他總是在別人麵前表現得聰明過人,總想著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他不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其實是最拙劣的,自以為是的人一味地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咄咄逼人,其結果隻能是自己遭殃。

王鵬的教訓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想讓別人從內心裏接納我們,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就不要在對方麵前表現得太過精明。

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不妨嚐試著將我們自己的想法說成是別人的主意,讓對方產生一些優越感。

法國有位哲學家說得好:“如果你想樹立一個敵人,那很好辦,你拚命地超越他、擠壓他就行了;如果你想贏得些朋友,就必須做出點小小的犧牲,那就是讓對方超越你,走在你的前麵。”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想當重要人物的心理,一旦別人幫助自己實現了或讓自己體驗了這種感覺,他自然會對你十分感激的。

當別人超過我們、優於我們時,我們不妨讓其保持那種超越感。但是當我們淩駕於別人之上時,他們的內心便會感到憤憤不平,有的會感到自卑,有的甚至會懷恨在心。

對症下藥,說服他人有妙招

說服別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說服別人需要掌握一些說服的策略,隻有懂得這些策略才能為我們成功辦事打好牢靠的基礎。

在語言的表達中,說服的語言是最有難度的。說服的語言中包含很多策略,隻要掌握並運用好這些策略,說服也不是什麼難辦的事了。 下麵,我們就來介紹幾種說服的策略。

1.明責自己,暗勸別人

“明責自己,暗勸別人”,是通過譴責或貶低自己來勸說對方,促其良知的醒悟、達到自我改錯的目的的一種技巧。其思路是:責備自己——促其覺醒——改正錯誤。此法最適宜勸說上級、長者以及聽不得不同意見的人。

公元前655年,晉獻公之子重耳因國內宮廷內亂被迫逃亡,先後在狄國、齊國、宋國、楚國、秦國避難長達19年之久,直到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 ,才在秦穆公的支持和幫助下,得以返回晉國為王。就在秦穆公派公子縶率兵護送重耳渡黃河回歸晉國本土之時,專門負責照料重耳飲食起居和行李炊具的近臣壺叔,忙著收拾行裝,把一些壞邊籩(盛果品的器皿)殘豆(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敝席破帷,仍然當做寶貝一件件地搬到船上,就連吃剩下的食物也不肯丟棄。重耳見了不禁哈哈大笑,洋洋得意地說:“我今天就要回國當國君了,吃穿都不愁了,還要這些破爛貨幹什麼?都給我扔了吧!”其舅狐偃對重耳這種未得富貴先忘貧困、好了傷疤忘了痛的言行十分反感,他擔心重耳當上晉國國君後喜新厭舊、玩物喪誌、居安忘危,但因重耳在興頭上,不便直言頂撞,於是審時度勢,采用“明責自己,暗勸別人”的方法,旁敲側擊道:“公子此番渡過河去,便進入晉國地界,內有諸臣輔佐,外有強秦做後盾,以公子之才能,定能將晉國治理得繁榮昌盛。我伴隨公子在外奔波了19年,年歲已老,體力日衰,就像那些餘籩殘豆,不可再盛,敝席破帷,不可再用。如仍繼續留在公子身邊,已於事無益,願留秦邦,以終餘生。臨別之際,特獻上秦穆公饋贈我的白璧一雙,留作紀念,聊表寸心。願公子大展宏圖,晉國繁榮昌盛。”

一席出自肺腑的真情實話,立刻引發了重耳對流亡異國、寄人籬下、仰人鼻息、有國難投、有家難回的痛苦回憶。麵對著跟隨自己多年、一直忠心耿耿的舅父狐偃,他不禁悲從中來,慚愧萬分。他雙手扶起狐偃,斬釘截鐵地說:“我回國之後,如若喜新厭舊、沉湎酒色、忘恩負義,不同你們同心同德把國家治好,我就禽獸不如,子孫也不會容我!”說罷,同壺叔、狐偃一起,將已棄之物一一拾回。

此法的核心是啟其醒悟,使其良知發現,自覺改正錯誤,切忌尖銳批評與講空道理。運用此法時,要牢牢掌握“責”與“勸”的內在聯係。“責”的時機必須恰當,責的內容必須與勸的內容緊密相關。“責”的時機不好,對方聽不進去,不僅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還可能引起反感;責的內容與勸的內容無關,則起不到啟發的作用,也會令對方厭煩。隻有審時度勢,因人因事製宜,才能快速有效地啟發對方的良知,使其幡然悔悟,痛改錯誤。上例中,狐偃的勸說是完全符合上述思路的。首先,他順著重耳即將回國執政的興頭,祝願他國運昌盛,以迎合重耳躊躇滿誌的心理,與他取得共識,令他聽著高興,這叫做審時度勢;然後巧妙地貶低自己,譴責自己在國家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年歲已老,體力日衰,就像那些餘籩殘豆,不可再盛,敝席破帷,不可再用”,隻好懇求退休,以免拖累對方。暗含重耳即將結束流亡生活,過上好日子了,對艱苦奮鬥、勤儉度日的精神,也可能丟棄的批評,正話反說,令對方醒悟,這叫做責的內容與勸的內容緊密相關;最後,獻上白璧一雙,於情於理,情理交融,表示一片忠心和誠意。終於達到了啟發對方認識錯誤、心悅誠服地接受勸說的目的。

2.欲抑故揚,營造氛圍

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感到心態不平衡,遇到不如意的事愛發一點牢騷。要說服這一類常發牢騷的人,直言批評往往起不到預期的效果,運用一種“欲抑故揚,營造氛圍”的說服技巧卻能奏效。其思路是欲貶抑對方不妨先褒揚之,通過“故揚”,肯定其積極方麵,緩解其不良情緒,為對方接受批評意見營造一個心平氣和的氛圍,然後再話鋒一轉,化“揚”為“抑”,隻要說得合情合理,就能夠使對方心悅誠服地放棄偏激之見。

當麵對一些情緒衝動的人的質問和無理取鬧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是用緩和的語氣使場麵冷靜下來,再順著對方的脾氣對其大加讚揚一番,當時機成熟時再一語擊破,使對方心服口服地接受現實。

在這裏,周廠長麵對因未漲工資而發牢騷的趙平,先耐心傾聽他的意見,知道趙平主要是與一同進廠而漲了工資的王林、鄭軍攀比時,他心中就有了底。於是,他在說服趙平時,先誇讚趙平與王林、鄭軍一樣,出勤狀況好,工作認真負責,為企業作出了貢獻,並勉勵他要繼續發揚這些優點。這使趙平感到領導並沒把自己看扁,不滿的情緒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然後,周廠長話鋒一轉,實事求是地擺出趙平與王林、鄭軍之間的差距,並指出小趙業餘時間參與賭博的缺點,讓小趙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最後,周廠長再教育他要見賢思齊,並以希望激勵之,使小趙真的服了。

由此可見,運用“欲抑故揚,營造氛圍”的說服技巧,要注意以下三點:

1.言辭委婉,減壓緩衝

這種說服技巧的要點是以委婉的說辭柔化批評的鋒芒,建立一個心理上的“緩衝帶”,為心情鬱悶的對方減輕壓力,有助於對方調整心態,接受批評意見。

2.辯證剖析,一分為二

運用這種方法要善於對人對事進行辯證剖析,采用一分為二的方法,明辨是非、分清正誤,幫助對方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對待別人。對己,不僅看到所長,更要看到所短;對人,不僅要看到所短,更要看到所長,隻有這樣,才能幫助對方打開心結。

3.設身處地、為人著想

運用這種說服技巧,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既有實事求是的批評幫助,又有滿腔熱忱的激勵關心,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說服效果。

4.投其所好,順其所愛

投其所好,既是一種說服技法,又是一種勸導他人的思路。也就是說,根據被說服一方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文化修養、人生經曆,選擇他愛聽、中聽,迎合他胃口的話或事例,並順著他的感情傾向、審美意識、道德標準、價值取向加以誘導與啟發,使之對勸說一方產生“無話不可對君談”的親切感、信任感,從而心悅誠服地改變初衷,接受對方的觀點,按照對方的觀點去行動。

此法適用於勸說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心高氣傲、孤芳自賞、個性強烈之人。運用此法與思路的關鍵,在於準確地摸透對方的脾氣、喜好; 恰當地選擇好“投”的方向和“順”的突破口;巧妙地處理好兩者的銜接點與轉換的契機:在如何“投”、如何“順”兩個關鍵問題上下功夫; 努力做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