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沒什麼不能談:零壓力社交的人際溝通(1 / 3)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更沒有完美的人,造物主在造物時給每一樣事物都會留下缺陷,所以世界才會形形色色、生動精彩。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缺點,因此與人交往就不能求全責備、要求完美,否則你永遠也找不到朋友。

有相當多的人不習慣於讚美別人,包括最親近的人。別人有優點或有進步,就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一旦別人做錯了什麼事,反而會立刻對其進行指責。這樣說話和做事是不合時宜的,隻有順其自然,及時地對別人的成績和成功給出重視和讚美,才能增加對方對你的信賴和友好,使彼此的關係更講一步。

選擇一個好話題,敞開心扉進行交談

如果我們懂得自如地與人交往,就能擴大我們的交際圈,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與人交談時“不知該如何開口”、“不知該說些什麼”,這是很多現代人的通病。比如,在聚會上,找不到幽默風趣或言之有物的話題;求職麵試時,拚命地想給人留下好印象,結果卻弄得一團糟。

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當我們與人交談時,尤其是不太熟悉的人,心裏難免會七上八下,不知道怎樣進入正題。也有一些人,在與人交談時,會很快找到雙方的共同話題,並能獲得對方的積極回應。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他是美國曆史上唯一蟬聯4屆的總統。羅斯福在20世紀的經濟大蕭條和“二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評為美國最偉大的3位總統之一,他同華盛頓和林肯齊名。這位身殘誌堅的總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1911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結束了對非洲的考察,回到美國,準備參加第二年的總統選舉。很多人都十分看好這個年輕人,因為他不僅是美國前總統西莫多·羅斯福的堂弟,又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律師。

但是,羅斯福開始時非常不順利。雖然很多人認識他,但是他並不認識那些人。一次宴會上,很多人和他打招呼,他也禮貌性地給予回應,可是他發現,人們盡管都和他打招呼,但臉上的表情卻是冷漠的,似乎看不出他們對自己有什麼好感。

羅斯福認為自己必須改變這種對他不利的局麵。羅斯福想到了一個接近自己不認識的人並同他們交談的方法,他對坐在自己身邊的好友陸思瓦博士悄悄說:“我很想認識這些人,但對他們不太了解,您能給我介紹一下他們的大體情況嗎?”陸思瓦博士十分熱情地幫助了他。

這樣,羅斯福的心裏就有了底。他熱情地走向他們,根據自己所了解的情況向他們提出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從中了解到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知道了他們曾經從事的職業、做過什麼事情、最得意的事是什麼,掌握了這些,羅斯福就擁有了同他們交談的資本,並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他成了他們的新朋友。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可以與人分享的樂事,許多人會因為自己和別人見解的不同而不願表達,但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人生才能成為一個多姿多彩的大舞台。如果我們能找到共同的話題,能坦誠相待,彼此就能談得來。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找到與他人之間的共同話題呢?

首先,我們內心要有一個同人交談的願望,願意與人交談,這是解決交談這一難題的關鍵。我們與人交流最大的障礙就在於彼此不太了解,因此,同人交談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就是盡快熟識對方,消除彼此間的距離感。

在與人交談時,要特別注意對方的職業、性格、愛好、興趣等。在對方談話過程中,適時地插入一兩個小問題,或由衷表示我們的感受:“啊,這真有意思!”“真是這樣的嗎?”讓對方覺得我們很樂意聽他談話,並因此在談話時就把我們看成他的知己。

同人交談,我們還要努力營造一種溫馨舒適的氛圍。首先從我們自己做起,我們說話要直率而自然,不要遮遮掩掩,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對方有約束感,特別是對那些比較害羞、很不習慣同人交談的人,我們一定設法使他放鬆。我們可以先同他談些無關緊要的事,越隨便越好,就跟老朋友談話一樣輕鬆、自在,要盡可能多讓對方說話,要注意對方態度的變化,不要自顧自地說個不停。

話不要說絕,要留有餘地

電影《風雲》裏有句台詞是這樣說的:“話不可說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去盡,規矩不可行盡;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如果凡事把話說絕,事情有可能就會走向你的對立麵。

古人言:“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善於交際的人往往虛懷若穀,在談話中給別人留一片天地。而自以為是之人常常口若懸河、誇誇其談,給別人不留說話的空間。後者把自己看得很重,常常會讓別人敬而遠之,而前者常常把自己放得很低,虛心接受,自然會贏得大家的尊重。社交中多一點謙和、謙虛、謙讓、謙恭,能讓你在危急時刻獲得絕處逢生的機會。

科學史上有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年輕人想到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裏工作,愛迪生接見了他。這個年輕人為表示自己的雄心壯誌,說:“我一定會發明出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愛迪生便問他:“那麼你想用什麼器皿來放這種萬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嗎?”

年輕人正是把話說絕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將“一切”換為“大部分”,愛迪生便不會反詰他了。

詞用對了,修飾程度不同,說起來分寸就不一樣。如“好”一詞,可以修飾為“很好”、“非常好”、“最好”、“不好”、“很不好”等,這些比較級的使用要慎重。如果你沒聽天氣預報,即使聽了,明天還沒到,便不可以說:“明天一定會下雨。”一個人的文章寫得一般,客氣地說也隻能是“還好”,怎麼能說“非常好”呢?

好的修飾詞使意思表達完整,恰到好處;過於誇張或過於縮小的修飾詞,則會與客觀實際相衝突,陷入兩難境地。屠格涅夫的小說《羅亭》中,皮卡索夫與羅亭有一段對話:

羅:妙極了!那麼照您這樣說,就沒有什麼信念之類的東西了?

皮:沒有,根本不存在。

羅:您就是這樣確信的嗎?

皮:對。

羅:那麼,您怎麼能說沒有信念這種東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有一個。

皮卡索夫在此用一個“根本”,把話說絕了。因此,遇到不十分有把握的事,一定要多用“可能”、“也許”、“或者”、“大概”、“一般”等模糊意義的詞,使自己的判斷留有餘地。

話多的人不一定智慧多,而事實上往往可能相反,所以俗語說“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在人際溝通中,說話切記不要旁若無人,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應該給人留餘地,讓別人也有講話的機會,這才是智者所為。

放低說話的姿態

麵對別人的讚許恭賀,應謙和有禮、虛心,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君子風度,淡化別人對你的嫉妒心理,維持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

放低姿態,不是讓你低聲下氣、奉承諂媚。說話時放低姿態是一種藝術,特別是當對話的雙方地位懸殊時,地位高者采用適當的低姿態會滿足普通人的自尊心理需求,這樣的講話方式理所當然地會受到對方的歡迎。

美國有位總統,在慶祝自己連任時開放白宮,與100多位朋友親切“會談”。

“你小時候哪一門功課最糟糕,是不是也挨老師的批評?”小約翰問總統。“我的品德課不怎麼好,因為我特別愛講話,常常幹擾別人學習。老師當然要經常批評的。”總統告訴他說。

總統的回答,使現場氣氛非常活躍。

後來有一位叫瑪麗的女孩,她來自芝加哥的貧民區。她對總統說,她每天上學都很害怕,因為她害怕路上遇到壞人。

此時,總統收起笑容,嚴肅地說:“我知道現在小朋友過的日子不是特別如意,因為有關毒品、槍支和綁架的問題,政府處理得不理想,我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有機會參與到國家的正義事業之中。也隻有我們聯合起來和壞人作鬥爭,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這位總統緊緊抓住了小朋友的心,使小朋友在心裏麵認為總統和他們是好朋友。即使場外的大人們看到這樣的對話場麵,也會感到總統是一個親切的人。

總統告訴小朋友們,自己過去和他們一樣,也常被老師批評,但隻要經過自己的努力,也會成長為有用的人。總統在認同小朋友對社會治安擔心時,還鼓勵小朋友參與正義事業,因為那樣正義者的力量會更大。

總統放低姿態的談話方式使小朋友們發現,總統和他們之間沒有任何距離,也像他們一樣是普通人,是可親近的、可以信賴的“大朋友”。

大人物和普通人說話時放低姿態,不僅拉近了雙方的距離,而且更容易溝通,更容易讓對方從心理上接受自己。

身在職場處於優位時,自然是可喜可賀的事,如果別人一奉承,你就馬上陶醉而喜形於色,這就會無形中加強別人的嫉妒心理,所以,麵對同事的讚許恭賀,應謙和有禮、虛心,這樣不僅能顯示出自己的君子風度,淡化同事對你的嫉妒心理,還能博得同事對你的敬佩。

在辦公室裏,言談中多一些謙虛的話,就能有效地減弱同事們的嫉妒心理。

勸說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勸說,必須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上大下功夫,而在勸說者與被勸說者之間矛盾尖銳、情緒對立時,說理往往難以奏效,這時,就需要“動之以情”了。換言之,用充滿感情的話語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服。

簡單的事情、小道理,用一兩個典型事例,再加上簡明、扼要的分析,道理就可以講清楚,但是,複雜的事情、大道理,涉及多方麵的因素,觸動一點就牽動全局,則必須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一係列的說服工作,從多方麵展開心理攻勢,並以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後才能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這個結論最好是不要由自己單方麵推斷出來交給對方,應當以征詢意見的口氣引導對方同你一起來推理,共同探討得出結論。讓他把你的意見、主張當做自己尋求的答案,自願接受、自動就範,這樣的說服才是高明的說服,因為對於經過自己頭腦思考發現的真理,人們更堅信不疑。曉之以理,要滿懷信心,爭取主動,先取攻勢,當對方已明確、堅決地表示不同意見之後,再說服他,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當然,爭取主動仍要運用委婉、商榷的語氣,切忌盛氣淩人、以勢壓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