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社交無難事:零壓力巧妙化解社交困境(3 / 3)

某單位的員工遲到早退的現象相當嚴重,上司終於忍不住出聲了。如果態度和藹,事情還容易過去,如果態度粗暴,甚至以威脅的口吻說話,那麼,被批評者可能會強硬地說:“既然你對我不滿意,那我不幹好了。”這樣就有可能使上司下不了台。

按一般情理,遲到者不論其理由如何,絕不會視遲到為好事,雖然沒向上司說聲抱歉,但心裏總是不安。這種情況下,你應當抓住人性的共同弱點,采用溫和的語氣說:“很對不起,我不了解你有什麼困難,如果能夠克服的話,我請你注意一下影響。我知道你住得遠,交通又擁擠,不過我仍然要拜托你能盡量不遲到。”

由於你能夠諒解他犯錯誤的原因,使他感到你不是故意針對他,他才可能聽得進你的批評。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對孩子說:“你看××都能,你為什麼不能?”“×××多聽話,你卻這麼頑皮……”這些話實在不太高明。

站在教育學觀點來說,每個孩子都會有獨特的才能。由於先天與後天條件的不同,學習能力也自然不同,所以,教育學家們無不主張因材施教。

同樣,在與別人談話時,最好不要互相比較。尤其在責怪別人或批評別人時,“相互比較”是最認人忌諱的事。

有位母親總是用左鄰右舍、張家李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爭氣”、“出息”來斥責自己兒子“不長臉”。天長日久,使孩子處處感到有壓力,處處覺得不如人,因而信心喪失,最後自殺。類似這位母親的做法,用不斷的“相互比較”把兒女、下級推向絕望、泄氣、或出走或犯罪的例子,不勝枚舉,由此看來,批評人時的“相互比較”實為有害無益的下策。

批評的話語要力求簡明,最好隻用一兩句話就使對方明白,然後立即轉到別的地方去;不要喋喋不休地列舉對方的過錯,以免別人老是覺得你揪住他的辮子不放。

此外,做任何批評前都要想一想:我現在要說了這句話,以後是否一定負責任。有些人心直口快,隨口批評他人,回過頭就把方才的話忘掉了,而受批評者心理上卻已蒙上了一層陰影,這樣的批評是不負責任的。

批評是一種藝術。批評別人而要使其口服心服,就要講究竅門。

下麵介紹一些批評的方法。

1.請教式批評

有一個人在一處禁捕的水庫內網魚。遠處走來一位警察,捕魚者心想這下糟了。警察走近後,出乎意料,不僅沒有大聲訓斥,反而和氣地說:“先生,您在此洗網,下遊的河水豈不被汙染?”

這情景令捕魚者十分感動,連忙誠懇地道歉。若是警察當初責罵他,那效果就不一樣了。

2.暗示式批評

某單位工人小王要結婚了,工會主任問他:“小王,你們的婚禮準備怎麼辦呢?”

小王不好意思地說:“依我的意思,簡單點,可是,丈母娘說,她就這一個女兒……”

主任說:“哦,咱們單位還有小李、小張都是獨生女啊!”

這段對話雙方都用了隱語。小王的意思是婚禮無法不操辦;主任沒有直接批駁小王,而是暗示別人也是獨生女,但能新事新辦。

3.模糊式批評

某單位為整頓勞動紀律,召開員工大會。會上領導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單位的紀律總的是好的,但也有個別同事表現較差,有的遲到早退,也有的上班時間聊天……”

這裏,用了不少模糊語言:“最近一段時間”、“總的”、“個別”、“有的”、“也有的”等等,這樣,既照顧了麵子,又指出了問題;沒有指名實際上是又指了名,並且說話又具有某種彈性。通常這種說法比直接點名批評效果更好。

4.安慰式批評

年輕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樓拜請教詩歌創作。兩位大師一邊聽莫泊桑朗讀詩作,一邊喝香檳酒。布耶聽完說:“你這首詩,句子雖然疙裏疙瘩,像塊牛蹄筋;不過我讀過更壞的詩。這首詩就像這杯香檳酒,勉強還能吞下。”這個批評雖嚴厲,但留有餘地,給了對方一些安慰。

5.指出錯時也指明對

大多數的批評者,往往是把重點放在指出對方“錯”的地方,但卻不能清楚指明“對”應怎麼做。有人批評他人說:“你非這樣不可嗎?”這是一句廢話,因為沒有實際內容,隻是純粹表示個人不滿意。又如一位丈夫埋怨妻子說:“家裏一團糟,又有客人要來,你怎麼隻管坐在那兒化妝?”這種話不會起作用,它隻說了一半。

6.別忘了用“我”字

一位女工對其工友說:“你這套時裝過時了,真難看。”這不過是主觀意見,別人未必有相同結論。

正確的表達方式,應當表明你說的話是個人看法,並不見得是絕對事實,僅供對方參考。這樣,對方比較能聽得入耳,甚至有興趣了解一下你為什麼有此看法。

說話時別忘了用“我”字。上麵那位女工的話可以改為:“我看你這套時裝有點過時了,不見得好看。”用“我”字還有一個好處,既然強調是自己的看法,批評者會更富責任感。

7.克製“我”的情緒

在批評之前你首先要觀察自己,你覺得自己的心情緊張嗎?對對方心存不滿嗎?把你的感受如憤怒、埋怨、責怪、嫉妒等先清理一下是有好處的。克製不了就寧願先不開口,出去散散步,等冷靜後再說。

有經驗的批評家認為,在未開口批評人之前,先檢討一下自己所持的是什麼態度,是積極還是消極。如有敵意,存心找麻煩,言語之中必然反映出來。情緒不好是很難掩飾的,而這種情緒有極強的傳染力,一旦對方感覺到這一點,立刻會激起同樣的情緒,立即會拋開你的批評內容,計較起你的態度來。這種互為影響的情緒會把批評帶入僵局。

克服忌妒心理

忌妒害人又害己,因而我們必須要走出忌妒的泥潭,學會超越自我,克服忌妒心理。

在人際交往中,你有忌妒心理嗎?我們先來做一個心理測試。

很久很久以前,獅子還不是森林之王,每年的森林之王在競選中產生。獅子雖然實力強大,但這一年卻被老虎搶走了王冠。看著群獸簇擁著老虎揚長而去,如果你是獅子你會怎麼想?

A.老虎根本就不如我,它肯定是做了手腳才取勝的;

B.憑我的實力,明年我還會是森林之王的,這次何必與老虎計較;

C.這口氣一定要出,看我明年怎麼贏它個天翻地覆。

測試結果:

選 A:說明你的忌妒心理是非常重的,雖然表麵很自信,但內心未必這樣。你時常會在受到挫折時懷疑自己的能力,而且無法控製自己強烈的忌妒情緒。

選 B:說明你是一隻超脫離的獅子,你也是一隻自信的獅子。由於你的自信消除了忌妒,你仍然會犯錯誤,但不會削減你的高度自信,因為你對自己非常了解。

選 C:說明你有中等程度的忌妒心。你的性格比較倔強,有點爭強好勝,同時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通常經過努力,你的目標都會達到。

忌妒害人又害己,因而我們必須要走出忌妒的泥潭,學會超越自我,克服忌妒心理。

1.客觀地評價自己

忌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無論什麼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係列的不良後果,所以當你的忌妒心理萌發時,或是有一定表現時,要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從而控製自己的動機和感情。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找出一定的差距和問題,當認清了自己後再重新認識別人,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了。

2.承認自己的忌妒感並及時宣泄

有時,麵對生活和事業上的巨大落差,或社會的種種不公正現象,人人都難免會出現一時的心理失衡和忌妒。這時,如果實在無法化解,也可以適當宣泄一下,可以找一個較知心的親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出氣解恨,暫求心理的平衡,然後由親友適時地進行一番開導,開導以後你可能就會覺得好受許多。當然,這種方式不能最終解決忌妒心理,還需要其他方麵的調整。

3.肯定別人的成績並相信自己能超過他

如今社會上競爭無處不在,當看到別人在某方麵超過了自己的時候,不要盯著別人的成績怨恨,更不要企圖把別人拉下馬,而應采取正當的策略和手段,在“幹”字上下功夫。當別人有成績應給予肯定,並且虛心向對方學習,迎頭趕上,以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放下架子,剛極易折

弱者更能引起別人的同情,同樣地,說一些示弱的話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同情,更容易打動人心。

悲情的、示弱的話能夠引起他人的同情,從而也能夠打動人心。在日常生活中,巧用悲切的、示弱的語言拉近與對方的距離,使對方產生“同命人”之感,從而喚起對方的同情,也不失為解難的一個好方法。

說示弱的話也是有技巧的,不妨試試下麵的方法,看能否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1.把不幸形象化、具體化

避免直接、抽象地陳述不幸者所承受的痛苦,而將這些痛苦形象化,使之成為人們可感可觸的東西。

因為抽象的表述再詳實也無法充分調動人複雜豐富的感受,而隻有當這些不幸和痛苦凸顯化、立體化,成為可感可觸的東西時,人們才會產生聯想,才會有真切的體驗,內心的同情與感動才會被激發出來。

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條繁華的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自幼失明”。有一天,一個詩人走近他身旁,他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說完,他便隨手在那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後來,他又碰到那個詩人,很奇怪地問:“你給我寫了什麼呢?”那詩人笑笑,念著牌子上他寫的句子:“春天就要來了,可我不能見到它。”

為什麼“自幼失明”4個字換成了“春天就要來了,可我不能見到它”,乞丐就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施舍了呢?這正是因為後者比前者更具體、更形象,不但暗含了“失明”這一不幸事實,而且表達了乞丐渴望像街上行人一樣親眼看到春天的心理感受。人們看到這句發自內心的獨白,自然會聯想到自己的幸運,從而對乞丐的不幸寄予深深的同情。

2.強調信任與背叛的反差

細致描述不幸者對害人者毫無保留的信任和關愛,以此來突出害人者背叛行徑的可恨可恥,激發人們對不幸者的同情。

每個人恐怕都有過被自己信任的人出賣的挫折體驗,這種體驗不僅讓我們對背叛者深感痛恨,而且內心裏會產生說不出的委屈與酸楚,我們對背叛者付出的信任和關愛越多,這種委屈與酸楚就會越強烈。針對人們的這一心理,我們可以使用更多的語句來描述不幸者對害人者的信任與關愛,強調害人者的背叛不僅僅給愛他的人帶來了利益上的損失或肉體上的傷害,更重要的是令愛他的人產生了巨大的心靈痛苦。相似的體驗會激起人們強烈的心靈共鳴,使他們無法不動情、動容。

愷撒遇刺後,在安葬愷撒時,他的舊部安東尼發表了極為打動人心的演講。在演講的高潮部分,安東尼走下講台,站在愷撒屍體旁,對著聽眾們說:“你們要有眼淚,現在就盡情地掉吧。愷撒穿的這件大袍,你們大家是熟悉的。我還記得,愷撒第一次穿上這件大袍的時候,是在一個夏天的晚上,那天正是征服愛威領地的光輝日子。現在你們看,卡西烏斯的刀子是從這裏刺進去的;你們看,加斯加在這裏捅了一刀;你們看,這個地方,正是愷撒最寵愛的布魯圖斯刺穿的。你們看,刀子抽出來時,愷撒的鮮血淋漓,好像已跑出門來問:‘愷撒是那樣愛布魯圖斯啊,難道布魯圖斯也忍心下此毒手嗎?’啊!天知地知,愷撒是何等愛布魯圖斯,這一刀,是無情無義的一刀。愷撒看見他們都來殺他,‘無情’兩字所造成的傷痛會比刀傷厲害得多,簡直氣得心碎膽裂,鮮血長流,撲倒在羅馬將軍龐培的雕像後麵,臉都藏在大炮下麵。哎,各位,請想一想,這是怎樣一個大劫難啊!照這樣凶殘下去,你我不都是在劫難逃嗎?你們怎麼也哭起來了?我發現你們也是講天良的人啊,大家都在同灑傷心之淚,你們這些善良的人,才看見愷撒的一件衣服就如此悲痛,你們還沒有看見他的屍體呢,他的屍體在這裏,你們看,被這些大逆不道的叛徒弄成這個樣子了!”

在這段演講中,安東尼沒有過多地強調背叛者的刀刃給愷撒帶來的肉體痛楚,而是用更多的語句來強調愷撒對仇敵們糊塗的信任與愛,強調這場背叛給凱撒帶來多麼大的心靈痛苦。人們看到這樣一位傑出的帝王竟因為對部下的寵信而遭到如此不幸的結局,這種“善有惡報”的冷酷現實無法不令他們的內心掀起巨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