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因人而宜:零壓力應對各種社交對象的絕招(2 / 3)

3.模糊式批評

艾爾費雷德因為有詩才而聞名。一天,他給一些朋友朗誦自己的一首詩,頗受大家讚賞,但一位叫查爾斯的朋友卻說:“艾爾費雷德的詩我非常感興趣,不過,這首詩是從一本書中竊來的。”這話很快就傳到了艾爾費雷德耳朵裏,他非常生氣,要求查爾斯賠禮道歉,查爾斯說:“我承認這一次我說錯了。本來我以為你的詩是從那本書裏竊來的,但我又查了一下,發現那首詩仍在那裏。”

這種模棱兩可的批評,讓對方幾乎找不出可以反駁的理由。

4.幽默式批評

幽默式批評是以不太刺激的方式點到被批評者的要害之處,含而不露,以緩解被批評者的緊張情緒,啟發被批評者的思考,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讓批評不僅能達到教育對方的目的,也能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氣氛。

有位作家應邀到某校演講,時間安排在下午的第一節課,這段時間是學生最愛打瞌睡的時間。他一上台,就聲明說:“在這個悶熱的午後,各位要聽我這個老頭兒說話,一定很想打瞌睡,不過沒關係,各位可以安心地睡。但有兩個原則,一是姿勢要優雅,不能趴在桌子上;二是不準打呼嚕,以免幹擾他人。”說完,全堂哄然大笑,瞌睡蟲一掃而空。

5.間接式批評

馮玉祥向來提倡廉潔簡樸。他在開封時,不準部下穿綢緞衣服。一次,馮玉祥看到一個士兵穿著一雙緞鞋,連忙上前深深地作了一個揖,把士兵弄得莫名其妙、呆若木雞。最後,馮玉祥告訴他說:“我並不是給你行禮,隻因為你的鞋子太漂亮了,我不敢不低頭下拜哩!”那個士兵聽後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脫下新鞋,赤著腳跑回去了。

這就是用借彼喻此的間接式批評方法聲東擊西,讓被批評者有一個思考餘地,態度含蓄蘊藉,不會傷到被批評者的自尊心。

6.三明治式批評

美國著名企業家玫琳·凱在《談人的管理》一書中說道:“不要隻批評而要讚美。這是我嚴格遵守的一個原則。不管你要批評的是什麼,都必須先找出對方的長處來讚美,批評前和批評後都要這麼做。這就是我所謂的‘三明治策略’——夾在大讚美中的小批評。”

被批評者的最主要的心理障礙是擔心自己沒麵子,損害自己的利益,為此,你在批評前,就要先幫助他打消這個顧慮。打消顧慮的方法就是將批評夾在讚美當中,也就是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再進行適當的批評。

應對有名有利的人,不卑不亢最坦然

與名人說話時,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情,隻要真正表現你內心的意思,你就能與任何名人開口說話。

與名人說話時,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情,隻要真正表現你內心的意思,你就能與任何名人開口說話。有些人對名人隻是一味地說些奉承話及空洞話,這樣是不能使對方愉快的。如果你是真誠的,那你就把深烙在內心的印象說給他聽,他會深深感到愉快,但所用的措辭和說話的態度都要得體。你可以把他視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來對待,對他提出一些能夠表達感情的問題,不要把他視為什麼超人。他也實實在在,他像任何人一樣,敵不過疲倦,也承受不住傷害,他們可能比你更脆弱,而且與你一樣害羞。

當你同時與兩位名人交流時,不要隻顧你所景仰的一位,而置另一位於不理,這會使他們兩位都不自在。你應該說,遇見兩位,真是使人興奮,如果你想和他們繼續交談,那麼你必須保證話題是他們二位都能表達意見的。換句話說,你要確保3人交談的方式。如果你對另一位名人並不熟悉,而且在經過介紹之後,你仍想不起有關他的任何事跡,你也不能對他有所疏忽,你必須一視同仁,表現同樣的熱情和友善。

不喜歡說話的名人,包括外貌滑稽突出而似乎容易親近的喜劇演員在內,他們在舞台上已經笑到了極限,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法再幽默的。

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等從事創作性工作的人,雖不大喜歡說話,但這些人往往對政治乃至於宗教都有廣泛的興趣。他們在社交場合也許不活躍、不自在,但他們有啟發人們思想的獨見,你和他們說話必須耐心,不要輕易動怒,也不要太熱切,要溫和、冷靜和體貼,就像應付任何敏感的人一樣。

名氣一般的名人,總是生活在情緒不穩定的狀態,他們內心的恐懼,使他們脆弱敏感,別人稍有疏忽就會激怒他們,而且他們也容易傲慢。他們絕對需要你的尊重和順從,他們的名氣愈小,他們對於親切、尊重的需要也就愈大。

對那些過了氣的名人,最好采取迂回的戰術,也即是通過第三者來了解他的問題。你的開場白應當是積極的,最好不說如“這些日子以來你是如何打發的呀”或“我們很久沒有見你在公眾場合露麵,你去哪兒了”或“這麼久不在舞台上露麵,覺不覺得無聊呢”等類似的話,這些話等於當頭潑他一盆涼水。

消極的開場白要盡量避免,這無論如何也無法使他表達他的真情,這樣接下去的話,都會成了廢話。

在多數情形下,與名人談孩子是不會錯的。你可以問對方有幾個孩子、多大了、他們現在在哪兒,以及孩子讀的學校好不好、學習成績好嗎……如果你也當了爸爸或媽媽,那麼,你就更具備和他們談孩子的資格了。你可以告訴他們,你的孩子已經長大,或和對方的孩子同齡,你也可以向他們表達你對孩子染頭發的感覺,或孩子喜歡搜集小動物,等等,不過話題不要扯得太遠,要適可而止,更不要把所有的秘密都抖出來。

應對清高傲慢的人,用你的熱情去感染

熱情是我們辦事過程中最重要的財富之一,如果在辦事的過程中,處處讓人感受到你的熱情,那麼他也會被你的熱情所感染,自然會對你亮起綠燈。

愛默生說過:“沒有熱情,任何偉大的業績都不可能成功。”不管是什麼樣的事業,要想獲得成功,首先需要的就是熱情。熱情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沒有其他任何東西能讓人勇敢、精力充沛、引起別人的好感了。

熱情是我們辦事過程中最重要的財富之一,如果在辦事的過程中,處處讓人感受到你的熱情,那麼他也會被你的熱情所感染,自然會對你亮起綠燈。如果你總是一副拒人千裏之外的模樣,別人又怎麼會對你產生好感呢?

有一個其貌不揚的推銷員,在剛走上推銷崗位時,由於沒有什麼經驗,所以飽嚐失敗之苦。推銷員的工作都是以業績拿收入的活兒,沒有業績,一分錢的薪水也拿不到,他沒有業績,當然也沒有收入。

為了節省開支,這位推銷員隻好上班不坐電車,中午不吃飯;更為要命的是,他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公園的長凳就是他的床,這也真算得上是“天做鋪蓋地當床”了。

然而,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他卻始終保持著滿腔的熱情,麵對工作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難,他並不氣餒,總是用積極的心態對待。每天清晨5點左右,他就精神抖擻地從“床”上爬起來,找到一個公共洗手間梳洗之後,就從這個“家”徒步去上班。一路走得非常有精神,有時還吹吹口哨,遇到別人還熱情地打個招呼。

每一天早晨,他在去公司的路上,都會遇到一個穿著體麵的紳士。可能是每天清晨都碰麵的緣故,日子一久,彼此間就很自然地打個招呼、道聲早安。這天,他們照例打過招呼之後,那位紳士卻叫住這位推銷員,和他聊了起來。

“我看你整天笑嘻嘻的,全身充滿幹勁,日子一定過得很痛快吧!”

“托您的福,還好啦。”他回答說。

“我看你每天起得很早,是個難得的年輕人。我想請你吃早餐,有空嗎?”

“謝謝您!我已經用過了。”他雖然肚子裏咕咕地叫,但還是很大度地回答。

“哦!那就改天吧。請問你在哪裏高就啊?”

“我是保險公司的推銷員。”

“是嗎?既然你沒空吃早餐,那我就投你的保險好啦!”

聽了這句話,這位推銷員一下子愣住了,有人向自己買保險了!整整7個月時間,他沒有拉到過一分錢的保險,但那一刹那,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喜從天降”這句話的滋味。

原來,這位體麵的紳士是附近一家大酒樓的老板,還是一家大公司的理事長。經過他的介紹,這位推銷員很快地就與許多大公司搭上了關係,獲得了許多的潛在客戶。於是,否極泰來,經曆了最窮困潦倒、落魄到居無定所的生活後,這位推銷員從這一天起徹底“轉運”了。

使這位推銷員轉運的不是別的原因,正是他自己的熱情。辦同樣一件事,有熱情和沒有熱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會使你變得有活力,事情辦得有聲有色;而後者,則使你變得懶散,對事情冷漠處之,辦事當然就不會順利了。你不關心別人,別人也不會關心你;你自己垂頭喪氣,別人自然對你喪失信心。

熱情代表著一種積極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不穩定的。不同的人,熱情程度與表達方式不一樣。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熱情程度與表達方式也不一樣。但總的來說,熱情是人人具有的,善加利用,可以使之轉化為巨大的能力。你內心充滿要幫助別人的熱情,你就會興奮,你的精神振奮,也會鼓舞別人努力工作,這就是熱情的感染力量。

熱情是辦事成功的基礎,在辦事過程中,必須保持熱情。隻有從內心發出熱情,表現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時,才能感染別人,創造出日新月異的成績。

如何才能給別人留下熱情的好印象呢?這就需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1.事事比別人快一步,會給人以熱情積極的好感

現代社會已進入節奏感強、競爭激烈的時代,辦事永遠比人慢半步的人怎麼也不會引起人的注意,辦事也不會成功。為了給人留下工作積極的深刻印象,事事都比別人快一步是十分有效的。

2.與人辦事交談時,上半身前傾,可表現出你對所辦之事的關切

通常,人們對於感興趣的事,往往會很自然地將上半身向前傾斜著,好像努力要把所要辦的事情聽透和看透似的。辦事時,你若想讓對方產生一種熱心而積極的好印象,不妨擺出傾身的姿勢,表示你對所辦之事項傾心關注的態度。

3.說話時借助手勢,可表現出你很有熱情

希特勒是一個十分成功的演說家,他的演說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其原因之一就在於他演說時常常帶有誇張的更替手勢,從而有了他與眾不同的風格。在辦事交談時,假如能加上一定的手勢和神態,就能表現出你積極熱忱的態度。

4.打招呼的聲音稍微高聲一點,可展示你熱情開朗的性格

和人打招呼時聲音太小,會給人一種冷漠的印象,而用比平時說話聲音稍大一點的語調跟人打招呼或寒暄,會給人以熱情開朗的感覺,從而留下積極良好的印象。

應對喋喋不休的人,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

現代社會中,我們希望人人都能勇於開口、大膽說話,但凡事都有個分寸,如果我們不會把握這個分寸,那就隻能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很多人擅長侃侃而談,並以此為榮。不錯,在很多時候,這些人奔放的思想、精彩的言辭烘托了交際氛圍,使大家能交融在一起,使彼此很高興、友善地交流溝通,但對這些人來說,如此的舉止或許能為你贏來朋友,卻得不到對你有用的信息。這樣的方式隻使你付出,卻無法收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