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織人脈是必需的:建立豐富的零壓力社交圈(3 / 3)

公元前585年,鄭國不敵楚國的進攻,求救於晉國。晉將欒書奉命前去救援,使楚軍退兵回國。後欒書又去攻打蔡國,蔡國急忙向楚國求救。楚國隻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率軍救蔡。晉大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戰,準備率兵攻打援蔡的楚軍。這時,欒書的部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阻止說,此次與楚軍交戰,勝了也不光榮,敗了則會令人羞恥,於是建議收兵回國。欒書采納了他們的建議。軍中有人對此持異議,認為輔佐欒書的有11個人,隻有知莊子等3人主張收兵,而主戰的人占多數,因此應按多數人的想法行事。欒書回答:“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多數。知莊子他們是賢人,他們的正確意見便能代表多數人的想法。”於是,他下令退兵回國。過了兩年,欒書率兵攻下了蔡國後,又想去攻打楚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等人分析了具體情況後,又建議欒書暫時不要攻打楚國,而去攻沈國,欒書又一次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時人便稱讚欒書以從善如流的意思說:“欒書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暢快而又自然。”

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人走過忙忙碌碌的幾十年之後,驀然回首,忽然發現自己在生命中已經錯過了或者失去了很多本來可以信手可得的善緣。在太多的生活壓力和煩惱中,人們忽略了生命中的精彩就是尋找善緣,對於正在發生的一切,總是以固有的觀念去挑剔挖苦。或許塵世中的每個人都夢想著擺脫現實中的紛紛擾擾,或者在尋找擺脫內心孤獨和寂寞的途徑,然而當生命中的“伯樂”真正走近身旁之時,又有多少人能珍惜生命中的善緣?

從善如流、廣結善緣要用心去傾聽他人的勸善之言。齊威王如果不能從善如流,聽取淳於髡和鄒忌的進言,哪會有勵精圖治之舉?怎會取得戰勝於朝廷的效果?唐太宗如果不能從善如流、聽取魏征之諫,哪會有“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假如當初商紂王能從善如流,聽取比幹和聞太師的忠言,怎麼會落個國亡自焚的下場呢?假如楚懷王能從善如流,虛心聽取屈原的忠言,怎麼會落個客死於秦、為天下笑的下場呢?

從善如流,要有一顆海納百川的胸襟,不僅應能被動地聽取不同建議,更應能主動征求反對的意見,汲取其中有益的加以補充。從善如流,可以修正決策的失誤,減少損失,實現預期目標。個人從善如流與否,則顯現出個人修養、人際關係以及事業成敗。很難想象一個自以為是、聽不進不同意見的人,能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人際關係與事業發展。“從善如流”如鍾,時時響在耳畔,告誡我們不可盲目自信、不可恣意妄為,更不可剛愎自用。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在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支持和理解,更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古語有雲:“己欲利,先利人;己欲達,先達人。”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於社會,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別人的幫助,而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幫我們的往往就是那些我們曾經幫過的人。很多時候,我們多為他人著想的結果可能會使我們有更大的收獲。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做一個聖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個喜歡助人的人,卻是為人的正軌。”中國也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小才不知有緣,不懂用緣;中才知有緣,但不善用緣;隻有大才,知緣而且善用緣。”這話句同樣生動地告訴我們助人是多麼重要,有人緣才會獲得成功。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

英國的一句諺語說:“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劉安說:“積愛成福,積怨成禍。”《論語》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能予人以快樂者,自己會獲得快樂。也許你會說自己沒有腰纏萬貫、手握重權,難以有足夠的實力幫助別人,但其實不然,也許你的一個小小的微笑、一聲小小的讚揚、一次小小的舉手之勞,就能改變別人的命運。

這個世界太需要溫暖。不要小看對失意者隨口說一句溫馨的話語,對跌倒者從旁輕輕伸出扶助的雙手,對無望者賦予一個真誠的信任,也許自己什麼都沒失去,而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來說,也許就是醒悟、支持、寬慰。為他人盡力,即為自己盡力;不幫助他人的人,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你幫助人越多,別人越感激你,對你的回報也就越大,人生就越有價值,幫助他人實際上就是幫助自己。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地方需要別人的幫助,同樣,我們身邊的人也需要我們的幫助。隻有互相幫助,我們才能生活得更美好、更快樂。助人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就像陽光一樣,無私地普照著大地,讓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能感受到陽光的燦爛;助人為樂是“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它隻在默默無聞中播撒著美好的種子,讓其在每一個受助者的心中開花。

老子說:“盡力照顧別人,我自己就更加充實;盡力給予別人,我自己就更加豐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自然之道的規律是,盈滿多餘的地方就會自然減少,而欠缺不足的地方會自然增加。所以聰明的人從中得到智慧:當自己滿足時,絕不去炫耀,這樣做反而會貶損自己。一旦自己多餘的時候,就會有多餘的東西補給那些欠缺的人。這樣貶損了自己,別人也得到了好處,那麼你與別人的關係自然也就好了,自然不會產生什麼矛盾,所以,領先一步的人根本沒有必要得意,給他人一些幫助,使他人感受真誠的平等,會得到他人永遠的感謝。

弗萊明是蘇格蘭一個窮苦的農民。有一天,他救起一個掉到深水溝裏的孩子。第二天,弗萊明家門口迎來了一輛豪華的馬車,從馬車走下一位氣質高雅的紳士,見到弗萊明,紳士說:“我是昨天被你救起的孩子的父親,我今天特地過來向你表示感謝。”弗萊明回答:“我不能因救起你的孩子就接受報酬。”

正在兩人說話之際,弗萊明的兒子從外麵回來了。紳士問道:“他是你的兒子嗎?”農民不無自豪地回答:“是。”紳士說:“我們訂立一個協議,我帶走你的兒子,並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這個孩子能像你一樣真誠,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讓你自豪的人。”弗萊名答應簽下這個協議。數年後,他的兒子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發明了抗菌藥物盤尼西林,一舉成為天下聞名的亞曆山大爵士。

有一年,紳士的兒子,也就是被弗萊明從深溝裏救起來的那個孩子染上了肺炎,是誰將他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是盤尼西林。那個氣質高雅的人是“二戰”前英國上議院議員老丘吉爾,紳士的兒子就是“二戰”時期英國著名首相丘吉爾。

富蘭克林曾說過,一個人種下什麼,就會收獲什麼,我們如果真誠地待人,別人也會真誠地對待我們。弗萊明因為真誠才讓自己的兒子有了成才的機會;老丘吉爾也因為真誠才挽救了自己兒子的生命,並使之成為20世紀影響人類曆史進程的政治家。

孔子說:“以富貴而天下,何人不尊;以富貴而愛人,何人不親。”意思是,以我的富而能富他人的人,想貧也不可得到了;以我的貴而能貴他人的人,想賤也不可得到了;這就是古代聖人所說的“施恩德於人不忘回報,受到他人施的恩惠千萬不能忘記”的道理。他人有恩於我,不能忘記;我有恩於人,雖是救死之恩也不要企望報答。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幫助別人,就是在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儲蓄,特別是在人患難之際施於援手,救落難英雄於困頓。真心助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其回報不言而喻。

“借光”照亮自己的前途

在自己的力量還沒有足夠強大的時候,借助他人的力量是走向成功的捷徑。對於一個人來說,要獲得進一步發展,更免不了借助他人的力量。

比爾·蓋茨說:一個善於借助他人力量的企業家,應該說是一個聰明的企業家。在辦事的過程中善於借助他人力量的人也是一個聰明的人。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善於借助他人力量。鐵木真當年進攻蒙古蔑乞兒部時,兵力不濟,後來他聯合草原雄鷹劄木合,一舉殲滅蔑乞兒部,等到他與劄木合爭雄時,又聯合王罕,打敗了劄木合,奠定其草原霸主地位。

在自己的力量還沒有足夠強大的時候,借助他人的力量是走向成功的捷徑。對於一個人來說,要獲得進一步發展,更免不了借助他人的力量。

荀子在《勸學》中就說道:“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意思是說:借助於車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卻能遠行千裏;借助於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卻能渡江河。君子生性與別人無異,隻是因為他善於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這就是一種善於借助外部力量的大智慧。

現代社會越來越開放,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捷,企業的結構越來越龐大,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致。靠個人單槍匹馬獨闖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成功就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而不是自己一個人艱苦奮鬥。換句話說,就是要調動外界的一切能為我所用的資源,從而提高我們的辦事效率,迅速達到我們的預定目標。

借力指的是借他人之力,如名人、親戚、朋友、同學等的地位、名望、財富或權力等;他人有時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橋梁與階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們的力量更能幫你尋到走向成功的捷徑。古往今來,借助於他人之力成功的事例真是數不勝數。漢高祖劉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漢高祖劉邦共有8個皇子,生母不一,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展開了子與子、母與母之間的明爭暗鬥。劉邦有位愛姬戚夫人,她想要劉邦廢除太子,改立自己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可呂後想保住自己的兒子劉盈的太子地位,於是她找張良幫忙。張良獻上一計:“皇上一直想招聘4個隱居的賢人出山,但他們始終不肯,若將他們迎為賓客,太子常請此4人赴宴,必會被皇上看見而問其原因。”果然不出張良所料,高祖以為劉盈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而來,終於打消了廢去太子的念頭。

劉盈的成功完全是因為借助了四大賢人的盛名,借助他們的名望保住了太子的地位。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之外,有時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隻有“好風憑借力”,才能“送我上青雲”。

關係網中的“借”字是核心,把握了“借力”這一核心,就把握了關係網的精髓。一個人想要順利把事情辦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外,有時還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扶搖直上。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隻要對你的成功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處的好榜樣,他的威信和影響對你都有用處。

在借助他人的力量時,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驟:

1.要與有影響力的人做朋友

對於一般人來說,應該隨時留心周圍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響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要盯得準,看誰有能力幫助你。

2.努力求得朋友的幫助

朋友能否幫你的忙,還看你平時表現如何。這就要求你與人交往時目光要放遠些,不因小利而不為,亦不因利大而為之,這樣看來,借力的功夫完全包含在不時的為人處世之道之中。

3.借助一些有權力的人,或一些知名度較高的人的力量,像著名的專家學者等

因為這些權威人物都有一定的威懾力量,對方看你有“後台”也會願意與你合作。

有很多人並不是不會借力,而是難為情而不願意求人,總覺得這樣做有失體麵,好像是貶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存在的。什麼時候也別忘了,即使是拿破侖也需要別人幫他架起成功的橋梁,何況你隻是一個平常之人呢?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不懂得或不善於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單槍匹馬闖天下,在現代社會裏是很難大有作為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