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長期性。戰略管理作為一個過程,從戰略目標的提出到最終實現,往往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雖說時間跨度不盡相同,但3年、5年、10年都是正常的,有的企業甚至製定跨越數十年的發展戰略,如果把戰略思想的形成也算上的話,時間就更長了。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等到企業出現危機的時候再來實行戰略管理已是很遲了。但具體到戰略目標的製定,日本戰略學家大前研一卻認為,戰略目標應注重中期,即5年以內。戰略管理中製定的目標跨越的時間越長,越不確定。
4.靈活性。戰略管理關注企業的未來發展,但未來是不確定的,顧客需求、競爭者行為、資源狀況、政治經濟環境等都可能發生很大的改變,戰略計劃中對機會和風險的預測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所以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對戰略進行調整和變革也是必然的。也正是因為要麵對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戰略管理必須保持靈活性和動態性。
5.創新性。企業實施戰略管理,為的是確定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和有利地位。固守傳統的做法不但不會取得突破,而且會因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而陷入危機;單純模仿其他企業的戰略也難以取得競爭的優勢地位。隻有創新才是成功的關鍵,開發新的產品、占領新的市場、采用新的生產經營方式、以新的價值鏈係統滿足顧客的需要等就成為戰略管理的題中之義。
6.控製的艱難性。戰略的創新性和未來的不確定性決定了管理者很難事先對被管理者的行為進行規定,也難以將被管理者的收入和職位提升等與產出緊密掛鉤。戰略管理涉及許多跨職能、跨部門問題的處理,一些在作業管理中有效的控製方法,如現場管理、製度管理、行為控製,在戰略管理中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效果。所以,戰略控製的難度遠遠大於作業控製,如何將戰略控製和作業控製結合起來,如何在作業控製中體現戰略控製的要求等,就成為戰略管理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戰略管理行為
管理涉及到人的活動和生產力的配置兩個方麵,戰略管理行為就是指戰略管理過程中人們的活動。企業競爭優勢的塑造和長期的繁榮要求高水平的戰略管理活動來保證,而高水平的戰略管理又依賴於人們卓越的行為表現。企業戰略管理行為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劃分。從行為活動主體的角度,可分為總經理行為和企業群體行為(組織行為),前者是核心;後者是關鍵,是保證。從戰略管理過程的角度,可分為戰略製定行為、戰略實施行為和戰略更新行為。從總體上來說,戰略管理行為是一種組織行為,是由眾多個體的行為組成的,但又不是個體行為的簡單累加,而是通過組織結構和企業運行機製的作用整合而成的。為了提高企業的戰略管理水平,必須追求戰略管理行為的合理。對企業戰略管理活動中人的行為進行研究,對行為發生的動力機製進行揭示,有助於科學地設計和管理人的有關行為,促進戰略管理行為的合理化和有效性。
研究的目標、內容和重點
一、研究目標
戰略管理行為與人的思維特點、認知模式、文化傳統、行為習慣和時代背景密切相關,所以,戰略管理行為研究旨在從行為角度對企業戰略管理進行研究,把重點放在戰略製定、實施和更新過程中人和組織的行為方麵,探討並建立適合我國企業戰略管理的有效組織活動過程,為企業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戰略管理提供一個行動指南,也為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中國化和戰略管理理論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個管理行為的框架基礎。
二、研究內容
戰略管理行為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麵:
(一)戰略管理行為分析框架
對戰略管理行為進行研究,有多個角度:一是可以從行為活動主體的角度出發,研究個體、群體和組織的戰略行為;二是從戰略管理活動的過程來進行研究,即研究戰略管理不同階段戰略主體的行為。在本書第三章,作者試圖建立戰略管理行為產生的一般模式,即建立個體戰略管理行為分析框架和組織戰略管理行為分析框架,為後麵的研究提供分析基礎。
(二)總經理戰略管理行為研究
總經理的主要職責是戰略管理,即對企業戰略的製定和實施進行領導。總經理戰略管理職能發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企業的興衰。目前許多總經理缺乏戰略管理的思想和能力,我國也還存在著一些製約總經理正確發揮戰略管理作用的製度、機製和社會文化因素,導致許多企業不能適應多變的環境,經營陷入困境。在本書第四章,即對總經理的戰略管理行為進行解析,就總經理戰略管理行為的激勵機製和約束機製進行探討,並對企業高層管理團隊的建設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