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戰略製定行為研究
戰略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戰略方案是如何製定的?什麼樣的戰略製定行為有助於企業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戰略?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是實施好戰略管理的第一步。本書第五章對戰略思想的出現、不同戰略方案的形成和最終戰略方案抉擇中人的行為進行係統分析,通過對戰略創新行為進行研究,進一步探討企業戰略計劃係統的地位和作用。另外,結合具體企業的實際案例,就如何發揮內部員工的創新精神促進企業的戰略創新。對員工內部創業進行了製度設計。
(四)戰略實施和控製行為研究
企業不僅需要製定一個好的戰略,而且要確保這一戰略得到實施,否則戰略決策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由於戰略實施涉及到錯綜複雜的關係的調整,涉及到資源的重新配置,所以,戰略實施通常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比戰略製定更富有挑戰性。在本書第六章,對戰略實施和控製行為進行了研究,主要內容包括:企業戰略實施現狀分析;戰略實施和控製行為框架分析;戰略資源的無形化及衡量指標體係的建立;戰略激勵的內容和措施;戰略實施與企業文化的關係;戰略實施的行為約束。另外,結合實際案例,對集團內部監控體係和對外投資管理進行了具體分析,並提出了相應對策。
(五)戰略更新行為研究
從行為的角度來看,戰略更新是用一套新的行為替代一套舊的行為的過程。本書第七章對戰略更新中人的行為進行分析,探討戰略更新的模式和影響因素,分析行為轉變的方法和途徑,揭示戰略轉折點選擇的影響因素,提出建立有利於戰略更新的戰略權變型組織。
三、研究重點
1.在總結國內外戰略管理行為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建立戰略管理行為的係統分析框架,致力於建立一個有利於戰略管理的企業組織活動過程。
2.探究總經理戰略管理行為缺陷產生的深層原因,尋找更好地發揮總經理戰略管理職能的方法和途徑。
3.探討有利於戰略創新的戰略製定過程的一般模式,對戰略計劃部門在戰略製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科學定位。
4.從激勵相容的角度探討戰略實施不利的根本原因及對策;麵對戰略資源無形化的挑戰,研究戰略實施績效衡量指標體係。
5.解析戰略更新不同方式產生的原因,提出選擇更新方式的判別公式;探討符合21世紀經營環境的戰略權變型組織的內涵,探討戰略學習在塑造戰略權變型組織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
(一)係統分析的方法
注重研究的係統性,既分別從個體和組織的角度對戰略管理行為進行研究,也分別對戰略管理不同階段的行為進行研究。係統分析的方法突出了內容的完整性和關聯性,有助於抓住主要關係,發現和解釋戰略管理行為中的本質規律和著重點。在注重研究的係統性的同時,並沒有過多地拘泥於細節問題,強調了研究重點的突出。
(二)框架描述的方法
結構化的分析框架有利於將眾多變量納入研究之中,適應了實際戰略管理行為的複雜性。正像波特(M.Porter)所認為的那樣,由於戰略問題的複雜性,與數學模型相比,框架描述的方法降低了對前提假設的敏感性,有助於建立一種較為普遍適用的理論PorterME.TowardsaDynamicTheoryofStrategy.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1,12(12):95~117。在我國,對戰略管理行為進行係統的研究還不多,在這種情況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從整體上把握、理清各個變量之間的關係。正是基於上述考慮,本書采用了框架描述的分析方法。
(三)理論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本書的研究試圖從理論上說明各變量對戰略管理行為的影響,所以注重了對文獻的分析和對案例材料的研究,同時也進行了大量實地調查和訪談,並對特定的個案進行了分析和設計。
二、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