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戰略管理行為分析框架(3)(1 / 3)

戰略更新有兩種類型:進化的和革命的。戰略變革的早期概念主要傾向於進化主義,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邏輯漸進主義,它把戰略管理看作一個連續的、進化的、政治的、一致意見形成的過程,沒有具體的開始時間,也沒有明確的結束之時。Quinn提供了一個傳統模型,認為戰略更新是一個相對可控的和不具有破壞性的路線,甚至在一個不可預測的和混亂的環境下也是如此QuinnJB.ManagingStrategiesLncrementally.Omega,1982,10(6):613~627。他認為邏輯漸進主義是一種戰略變革的途徑,允許有目的的戰略家建立一個雄厚的和具有彈性的資源基地,使企業在遇到最具破壞性的事件時,仍能沉著應對、渡過難關、繁榮昌盛。

進化主義的戰略更新模型遠沒有被普遍接受,主流看法後來轉向了一個更加躍變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組織更新過程的特征是在長期的演進變革階段上點綴有一些更具革命性的、短暫的、急劇的突發轉移,由漸變發展成突變。躍變主義的更新觀點在許多領域得到有力的支持,如生物科學、經濟學、哲學、心理學、曆史和人類學等。

在組織裏麵,有很多力量趨向於抵製變革,直到它勢不可擋。組織慣性的力量是相當普遍的和多種多樣的,表現在心理的、曆史的、結構的、文化的和製度的方麵。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Staw和Ross指出,個體和群體有強烈的維持他們對既定戰略進行投入的心理傾向,甚至當負麵效果顯示出對變革的需要時也是如此StawB,RossJ.KnowingWhentoPullthePlug.HarvardBusinessReview,1987,65(2):68~74。Greiner和Kimberly也強調了公司曆史對未來發展道路的強烈影響GreinerL.E.EvolutionandRevolutionasOrganizationsGrow.HarvardBusinessReview,1972,50(4):37~46;KimberlyJ.R.IssuesintheCreationofOrganizations:Initiation,InnovationandInstitutionalization.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79,22(3):437~457。Boeker認為,組織的早期模型趨向於限製企業可能考慮的戰略活動的範圍BoekerW.StrategicChange:theEffectsofFoundingandHistory.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89,32(3):489~515。共享的解釋、信念或世界觀在組織和製度水平上建立起來,極其反對變革。根據這個觀點,組織趨向於一個範式,組織的文化是保守的和正統的,為已經建立的、常常是不引人注目的權力係統提供了正統性。這樣的範式和共享解釋結構是內外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一旦形成,就會變得極其穩定。在這種情況下,現實不得不向公司戒律低頭,而不是相反,以至於企業在麵臨死亡時,也難以適應和學習。變革的抵製力量使得戰略的漸進更新變得異常艱難,隻有當組織麵臨著很大的危機時,戰略更新者才有可能集結起足夠的變革力量,實現戰略更新,而這種更新往往是革命性的。

所以,企業的戰略史往往是由漸進式更新和革命式更新共同組成的。在經曆了許多的漸進式創新之後,又經曆了一個又一個的革命性的根本創新,即表現出一種漸進加躍進的台階式的戰略更新之路,在時刻點t1、t2和t3前後很短的時間內,企業經曆了革命性的戰略更新,而在其他的時間,企業的戰略沒有變化或經曆著漸進式的戰略更新。

二、戰略製定者和實施者的相互關係

根據人們在戰略過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可以把戰略管理涉及到的人員分為兩類:戰略製定者和戰略實施者。在戰略管理過程中,許多人參與了戰略的決策工作,同時,戰略決策者有時也是戰略實施者,而許多戰略實施者也會參與到戰略的製定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