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戰略實施和控製行為研究(1)(1 / 3)

企業不但要製定一個好的戰略,而且要確保這一戰略得到實施,否則戰略決策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在大多數時間,高級管理者不是製定戰略,而是使他們的組織更有效地實施已經製定的戰略。由於戰略實施涉及到對錯綜複雜的關係進行調整,涉及到力量的重新配置,所以,戰略實施通常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比戰略製定更富有挑戰性。

通過本章的研究,對我國企業戰略實施行為進行剖析,探討在新形勢下戰略實施和控製行為的基本模式、難點和對策。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戰略實施現狀分析;戰略實施和控製行為框架分析;戰略資源的無形化及衡量指標係統的確立;戰略激勵的內容和措施;戰略實施與企業文化的關係;戰略實施的行為約束。

我國企業戰略實施現狀分析

一、戰略實施的含義和特點

戰略實施是企業將戰略方案轉化為組織行動,為實現戰略目標而奮鬥的過程。成功的戰略製定是戰略實施的前提,但不能保證成功的戰略實施。盡管戰略實施與戰略製定之間有著密切和複雜的關係,但它們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管理活動,兩者間有著根本性的區別。表6.1對戰略實施和戰略製定進行了比較,由此可以看出戰略實施過程的一些特點參見弗雷德·R.戴維.李克寧譯.戰略管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243。

隨著從戰略製定到戰略實施的轉變,戰略管理工作從戰略家轉移到下屬業務單位和職能部門,戰略管理的主體和客體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責任表6.1戰略製定和戰略實施的區別。

戰略製定戰略實施

在行動之前部署力量在行動中管理和運用力量

注重效能注重效率

主要是一種思維過程主要是一種行動過程

需要有好的直覺與分析技能需要有特殊的激勵和領導技能

隻需對幾個人進行協調要對眾多人進行協調

的轉移會給戰略實施帶來許多困難,尤其是在戰略方案出乎中層和基層管

理者的意料時更是如此。由於管理者和職工更多地是為可預期的個人收益而非企業利益所激勵,除非這兩者是一致的,否則,戰略實施將變得很艱難。我國經常出現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下級實施者的利益與戰略要求不協調時實施者的行為表現。所以,為了更好地實施戰略,一方麵要使下屬業務單位和職能部門的管理者盡可能多地參與戰略製定活動;另一方麵也要求戰略決策者盡可能多地參與到戰略實施活動中來,為戰略實施者創造一個更有利於按戰略要求發揮作用的環境。

二、戰略實施的兩種方式

我國企業戰略實施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通過正式層級組織自上而下、一步一步地按照程序進行。在這種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將任務分解到有關的部門和人員,配備相應的資源,建立適當的激勵和約束機製。第二種是通過宣傳、鼓動和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來進行。改革開放以前,我國許多政治、經濟、文化等工作的開展都是通過群眾運動的方式來完成的,例如“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大躍進時期,毛澤東曾要求“什麼工作都要搞群眾運動,沒有群眾運動是不行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3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414.轉引自劉一臬.社會動員形式的曆史反視.戰略與管理,1999(4):82~89。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樣過多地發動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但是,受過去群眾運動的影響,仍有一些企業在戰略實施中經常采用群眾運動或類似的方式。

群眾運動的方式以鼓動、宣傳、教育、強迫為手段,具有傳播速度快、動員人數廣、集中力量迅速等特點,有助於盡快將戰略思想和要求傳播到每一個職工,也易於在短時間內集中力量,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也容易出現片麵強調實現某一目標而忽視其他目標的現象,有時雖然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卻會傷害到企業的長期發展。再者,由於並沒有對企業的正式運行機製進行調整,因而並不能使長期行為得到改變,往往是運動一過,一切又恢複原樣。還有,在實施過程中如果發現戰略構想與實際情況不符合或實際情況發生了變化,要調整或改變戰略則很難。

在我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不適當的群眾運動的方式所造成的惡果有目共睹。盡管在戰略實施的初期,作為層級推進方式的輔助手段可以有選擇地采取群眾運動的方式,盡快將信息傳遞到每一個職工,但是它的作用畢竟有限。

三、戰略實施不利的原因分析

“規劃規劃,牆上掛掛。”“說一套,做一套。”在我國,描述實施難以進行、實施與決策之間存在差距的說法還有很多。實施難,難在何處?症結何在?雖然難以一一解說,但其中存在以下幾個普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