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戰略實施和控製行為研究(4)(1 / 3)

1.提出戰略備選方案。中層管理人員對自己所負責的部門比高層管理人員有更深入的認識,接近作業環節的工作,有機會聽到其他部門和下屬單位對正式的戰略提出的不同意見和建議,對其進行初步篩選,通過自己的判斷,形成新的戰略構思。但是,由於他們沒有改變戰略的正式權力,他們不得不向高層管理人員提出他們的方案。為了驗證方案的可行性、增加方案的可信度,他們往往鼓勵下屬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的試驗,有時甚至為下屬提供一些新的想法和必要的物質條件,以便於下級能夠對方案進行試驗和驗證。當確信方案可行並能為說服上級部門提供充分的論據時,他們就會正式向上級部門提出新的建議或方案。

2.綜合信息。中層管理的位置為中層管理人員理解來自組織內外的多種信息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視角。除了提出戰略建議以外,中層管理人員不斷向高層管理人員提供信息,為高層管理人員進行戰略決策提供依據。但是,中層管理人員提供的信息往往經過了過濾,融入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並加入了個人的評價,使這種信息充滿了某種意義或某種傾向性。盡管在很多情況下,這並不是有意識的、故意的。企業外部發生的事件被作為威脅或機會傳遞給高層管理者,這些貼有標簽的信息影響到他們對環境的認知。

3.促進適應性。中層管理人員能夠並鼓勵下屬打破傳統,允許人員的越軌行為,使組織更加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中層經理具有一定的權力,可以在其職權範圍內創造出一種適宜變革的環境,使得不同於正式戰略的新想法得到討論並通過實施,這一過程有時完全偏離了高層經理的最初打算。例如,在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部分農村的包產到戶正是在當地地方政府的默許和保護下才得以實行,並於20世紀80年代初得到中共中央的認可並在全國全麵推開,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農村的發展。中層管理人員也能夠提供跨職能的幫助,比如在一家企業,當產品開發小組陷入困境沒有主意的時候,市場營銷經理及時介入,提供了關鍵的信息和鼓勵,指導他們走過一段困難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中層管理人員鼓勵和參與跨職能問題的解決、試驗和學習,他們就成為變革的主人。正是由於中層經理的存在和作用的發揮,使得變革再也不是僅僅由高層管理部門作出,從上向下推行,而是由基層員工積極主動地實施變革,推動了企業對環境的適應。由此,明茨伯格所說的“自發產生的戰略”也就出現了。

4.實施預謀的戰略。中層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實施高層管理者的意圖,這也是得到人們普遍認可的、最傳統的戰略角色。能否完成這項職責,取決於中層管理人員能否更有效地配置現有的資源。戰略實施普遍被認為是一個從高層管理人員認可的戰略中推導出計劃,並執行這個計劃的機械過程。實際情況是更複雜的,即使在比較穩定的環境中,優先權也必須隨著條件的變化和新信息的出現而修正。所以,最好把戰略實施描繪成一係列正在進行的過程,其中,隻有部分被高層管理的計劃預測到,另外一部分是調整方向以適應突發事件。

由此可見,中層管理人員有四種不同的戰略角色,而不僅是實施預謀的戰略一種角色。對四種情況的綜合考慮使我們認識到,高層管理者製定戰略、中層管理者隻是實施戰略的想法是不全麵的。戰略的有效實施不僅要求中層管理人員了解特定的指令,而且要對計劃所依據的理論有一個真正的了解,而這樣的了解又來自於對戰略過程的廣泛參與。為了更有效地實施戰略,中層管理人員必須積極地承擔起不同的角色,並實現角色的轉換。

從本質上來說,中層管理人員的戰略角色來源於企業對協調穩定和變革的一種需要。在過去,環境變化較緩慢,注重作業係統的高效運轉是適宜的,也是必要的,直接實施已經建立的計劃被看作中層管理人員的主要戰略角色。然而,今天的世界是複雜多變的,中層管理人員的戰略角色變得越來越多樣,工作重點也從促進組織穩定轉移到解決組織所麵臨的越來越複雜的、不確定的問題。

(三)中層管理人員戰略作用發揮的條件

1.中層管理人員要學會使用兩種語言。第一種語言是與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交流所需要的語言,即戰略語言。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強調了戰役指揮員和戰術指揮員也要了解某種程度的戰略上的規律,這是“因為懂得了全局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局部性的東西,因為局部性的東西是隸屬於全局性的東西的。”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159隻有懂得了企業全局性的問題,才能使具體問題的解決對企業的整體做出貢獻;隻有懂得了戰略語言,才能與關心企業整體發展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交流,才能更好地貫徹領導的意圖。第二種語言是與基層管理人員交流所需要的語言,即戰術語言。基層管理人員所要解決的是一些很具體的現實問題,所以希望作為直接上級的中層管理人員能夠對自己的工作提出具體的指導。如果中層管理人員僅會說戰略語言,隻會說一些原則性的大話,就不能滿足基層管理人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