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領導幹部是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中堅力量(2)(2 / 2)

六、凝聚人心的做群眾工作能力。

複雜局麵的各種矛盾涉及到大量群眾,很多情況下矛盾是以群體事件的形式表現出來。團結群眾,凝聚人心對於應對複雜局麵來說,既是治“標”的迫切需要,又是治“本”的根本舉措。

一是要教育疏導。領導幹部要善於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助廣大群眾認清改革中出現的些困難的必然性和暫時性,消除隔閡,增進了解,化解人們在思想認識上存在的摩擦與分歧,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要“義”“利”結合。領導幹部要善於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恢複和增強人民群眾對基層組織的信任。群眾提的實際問題,合理的有條件解決的就需要及時去辦,即使是小事,也要“勿以善小而不為”;不合理的或暫時因條件所限難以解決的,也要做好說服解釋工作,不以勢壓人,不回避矛盾,不激化矛盾。

三是要德法並濟。複雜局麵中也有極少數人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名,言辭和行為偏激,更有甚者,還蓄意鬧事。對此,領導幹部在曉以大義的同時,要有針對性地強化法製教育,促使偏激者慎言、謹行。必要時,充分借助法律的權威,促使個別蓄意鬧事者或放棄初衷,或改過自新,確保依法處置,以團結最大多數群眾,凝聚最大多數人心。

從應對複雜局麵能力建設的主要內容可以看出,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對其它四種能力有著緊密的依存關係。不具備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麵能力的提高就沒有了前提和基礎。離開依法行政和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應對複雜局麵就失去了基本的原則和方向,其能力建設也就不能落到實處。因此,我們在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建設上不可偏廢,要堅持全麵性,同步抓好其它四種能力建設。

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應對複雜局麵能力建設的主要途徑

一、抓好教育培訓,夯實領導幹部應對複雜局麵的思想與知識根基。

能力是素質的體現,是對知識的創造性運用。幹部素質不高,不僅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而且自身還會成為矛盾產生的因素;幹部知識不足就會在複雜局麵麵前出現“本領恐慌”。增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首先要從抓好教育培訓入手,不斷提高其應對複雜局麵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相關的知能素質。

1.開展群眾觀教育,增強執政為民的公仆意識。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領導幹部如何對待群眾,是一個根本的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黨性問題。要通過教育,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一是正確看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服務於人民、造福於人民,絕不以權謀私。二是堅持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始終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係。三是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立誌為人民做實事、做好事,絕不與民爭利。

2.開展發展觀教育,增強執政為民的責任意識。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是解決現實矛盾問題的迫切需要。要通過教育培訓,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好四方麵的關係:一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人民群眾可以接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按照穩定政策、適度調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把握全局、解決矛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思路,做好各項工作,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二是正確處理經濟增長與全麵發展的關係,把追求經濟增長與實現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結合起來。不簡單地把增長等同於發展和社會進步,著力糾正重經濟指標、輕社會進步,重物質成果、輕人本價值,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的偏頗。三是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既追求高效率的發展,又保證社會公平,爭取雙贏。具體地說,就是在政策指向上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一方麵努力促進並保護市場經濟製度下的自由競爭,另一方麵又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為那些相對薄弱的地方和弱勢的群體提供更多的扶助,使他們也能分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進步的成果。四是正確處理動機與效果的關係,把加快發展的良好動機和人民群眾普遍受益的實際效果統一起來。出台的任何改革與發展舉措,要能更好地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並使人民群眾不斷從中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