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素來善於以小搏大,為什麼要花費巨資,購並赫斯基石油公司95%的股權,幾乎全資擁有呢?也許,他是想為進行跨國投資建立一個鞏固的根據地吧。
李嘉誠認為,麵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隻有通過跨國投資迅速擴張自己的經濟勢力,才能加入到世界經濟的大家庭中去。
舞台大了,機會就會更多。通過跨國投資,不但可使自己的企業王國遙相呼應。互相支援以爭取利益,而且在困難的時候,也可以利用“東方不亮西方亮”的規律避開風險。
正如李嘉誠所說,“根據投資的法則,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隻籃子裏。”
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隻是李嘉誠進行跨國投資的第一步。接下來,他開始采取了更大規模的行動。
1986年,加拿大溫哥華舉辦世博會之後,各國參展的臨時展廳不是被拆卸,就是被廢棄一邊。世博會的舊址是一塊靠海的長形地帶,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而且這塊地皮屬於省政府所有,因而能夠以較優惠的價格購得。
李嘉誠的大公子李澤钜,長期生活在溫哥華,他以土木專業的眼光看好這塊地皮,他認為這塊地皮最適合於發展綜合性商業住宅區。於是,他積極向父親建議買下這塊地皮加以開發。
應該說,李澤钜的建議確實是一個“狂想”。因為世博會舊址的整塊地皮,大致相當於香港島的整個灣仔區,外加銅鑼灣。迄今為止,香港還沒有哪個地產商能在這麼開闊的地段發展如此浩大的綜合物產。如果開發成功,這在加拿大建築史上,也將是開天辟地頭一遭。
該項目投資巨大(170億港元),非長實集團獨力所能承擔。於是,李嘉誠拉他的同業好友李兆基、鄭裕彤加盟,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旗下的太平協和公司(李嘉誠占10%股權)共同開發。
1988年,以李嘉誠為首的新財團以32億港元巨資投得世博會舊址發展權。決定在這塊市區邊緣黃金地段的地皮上,建築加拿大規模最為宏偉的商業中心及豪華住宅,預計10—15年完成。
在此項目中,李嘉誠約占50%股權,其餘50%為各大股東分別擁有。
這一項目為經濟麵臨衰退的加拿大帶來了100多億港元巨資,一時間,李嘉誠成了加拿大的投資英雄。
在世博會舊址發展項目協議簽署之後,在阿伯達省省府赫斯基大廈,當地商會和政府要為李嘉誠一行舉行了盛大酒會。在酒會的祝酒辭中,他們熱情洋溢地稱讚李嘉誠的投資偉業,並殷切希望彼此間能繼續愉快合作。
全球化是世界經濟潮流的大趨勢,是特大型企業尋求發展的必由之路。李嘉誠看到了這一趨勢,並迅速抓住機遇,搭上了世界潮流的順風車,為其全球化發展、創立巨型跨國集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從這裏又一次感受到了李嘉誠的遠大目光,真可謂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6.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在商戰中要想成功最忌諱患得患失,而縮手縮腳,最終一事無成。而真正有氣魄的成功者往往盡力而為,但結果如何並不做過多考慮,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夠屢次跌倒又充滿信心地振奮精神,再次崛起,最終取得成功。李嘉誠一貫主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的坎坷所挫折,也是他成功經驗的一部分。
李嘉誠旗下的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在葵湧坐大。80年代,葵湧集裝箱港現有的6個碼頭,國際貨櫃碼頭公司擁有2、4、6號3個碼頭,另三個碼頭由其他集團分別擁有。
1988年4月,擁有葵湧半壁江山的李嘉誠,以44億港元在政府投標中中標,獲7號碼頭發展經營權,7號碼頭共3個泊位。兩年後,國際貨櫃碼頭、現代貨櫃碼頭兩公司與中國航運公司聯合投得8號碼頭,該碼頭在昂船洲西北旗海區,共4個泊位。
李嘉誠不僅是香港屋村大王,還是貨櫃碼頭大王。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占據同業市場約7/10,是同業的絕對霸主。
人生字典中沒有“滿足”一詞的李超人,當然不會滿足現有占有額。香港經濟迅猛發展,國際航運越來越集裝箱化,葵湧現有和興建中的貨櫃碼頭越來越難適應形勢發展。9號碼頭的選址及招標提上港府議事日程,李嘉誠躊躇滿誌,誌在必得。
9號碼頭的發展和經營權,鹿死誰手?奪標呼聲最高者,非超人莫屬。
李嘉誠至少占有地利人和。國際貨櫃執同業牛耳,業績驕人,經驗豐富,素有葵湧“地頭蛇”之稱。論人和,即李嘉誠在方方麵麵有良好關係,尤其是港府決策機構立法局,9名非官方議員就有6名是李嘉誠私下的“幕僚”,他們是長江集團“特邀”的董事,每年可享不菲的酬金。行政局通過的決議,港督通常不會否決(港督亦兼行政局主席)。
若論天時,則發生重大變化。1992年7月,英國職業政治家彭定康接替衛奕信出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到港不久,視察葵湧碼頭。正值國際貨櫃碼頭公司舉行處理2000萬個貨櫃慶賀盛典。有好事者評議道:李氏與其說是慶賀自己,不如說是借盛典之名來取悅港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