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也可證明:一單生意總是有限,而良好信譽的回報則是綿綿不斷的財富。
李嘉誠非常珍惜香港首席財神爺的青睞。他深深知道,首次與彙豐聯手,隻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樣才能更加穩固業已形成的良好形象和信譽,並保證與彙豐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取得彙豐的信任,為日後長實的長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長實與彙豐共同組建了華豪有限公司,著手籌建新華人行物業。李嘉誠不負眾望,果然以最快的速度建起了華人行綜合商業大廈。
新華人行樓高22層,大廈麵積24萬平方英尺,外牆用不鏽鋼和隨天氣變化顏色深淺變化的玻璃構成,室內溫度、濕度、燈光以及防火設施等,全由電腦控製。
整個大廈裝飾豪華典雅、融民族風格與現代氣息於一爐,氣勢非凡。
整個工程耗資2.5億港元。一俟建成,大廈寫字樓和商業鋪位便被搶租一空,盈利豐厚,合作雙方皆大歡喜。
1978年4月25日,華豪公司舉行隆重的華人行正式啟用儀式。彙豐銀行大班沈弼出席典禮,剪彩並發表講話,稱讚新華人行大廈的“建築速度及效率不僅在香港,在世界也是驚人的”,並稱讚該大廈“不愧為代表本港水平的出色典範”。
新華人行被人們視為長江的招牌大廈。李嘉誠的誠實、信譽和氣魄,為彙豐銀行大為讚賞。通過這次成功的合作,沈弼也與他結為好友。
先於新華人行大廈正式啟用的3月23日,長江集團總部也遷入其中。從此,長江集團正式立足於銀行、大公司林立的中環地區,地位更上一層樓,這為李嘉誠成為香港地王進一步鋪平了道路。
李嘉誠與彙豐合作的良好開端,終於發展為李嘉誠期待已久的“蜜月”——後來,彙豐力助長實收購英資洋行,並於1985年邀請李嘉誠擔任彙豐的非執行董事。
應當說,李嘉誠能有後來的輝煌,彙豐銀行功不可沒。
從這件事上,我們再一次領略了當機遇到來之時,李嘉誠那不惜一切代價,努力把握機遇的非凡氣魄。
對於機遇的把握,李嘉誠有著深刻的體會。他說:“最要緊的是要充實自己,多知道外麵的事,無論政治、經濟,最準確的行情你都要盡量了解。因為你隻有充實你自己了,機遇來的時候,才有能力抓住它。
“假如一個人都是馬馬虎虎過日子,機遇就是跑到你麵前,你也沒有機會抓住它。還有,你去找機會難,但是機會來找你就容易。
“因為我公道公正,以前很多跟我合作過的人,沒有一個不高興的。很多年來,很多機遇都是跟我合作的人送來、追來給我的。”
李嘉誠此言,道出了樹立企業形象的真諦。所謂提高企業形象,絕非財富的簡單提高,而是財富與能力、信譽、人際關係等的多向提高。如果將財富形容為房子,那麼,能力、信譽、人際關係等就是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堅實,房子才能安然不動:否則,房子越高大,越容易遭殃。
2.投資辦學,重視教育
獨貸興辦汕頭大學,更是李嘉誠愛國義舉的一塊豐碑。
汕頭大學是1981年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廣東省省屬綜合性大學,也是繼陳嘉庚獨資創建廈門大學之後,中國第二所由海外愛國人士捐巨資興辦的大學。
這所大學位於潮安、澄海、揭陽和汕頭市區交界處,背靠峰巒疊嶂,前眺茫茫平原,校園內風景秀麗,夏天清涼宜人,又是一個避暑的好去處。學校附近還有名勝龍泉岩,在巍峨屹立的巨石之下,有一個可容納數十人的天然石洞,岩邊還有一股格外清純的泉水,終年潺流不絕。岩前尚存古跡“翁公書院”,是明朝嘉靖年間進士、後官至兵部尚書的蓬州人翁萬達及第前用心讀書的處所。整個校院看上去雄偉壯觀,幽靜典雅。
不管是為了物質生活的富足,還是為了精神生活的豐滿,人類都要不斷追求更深更全麵的知識和文化,而學校尤其是高等學校則是實現人類這一追求的載體。可人口達1000萬的潮汕地區長期以來沒有一所大學;這不能不令這裏的鄉親們深感遺憾。近百年來,不少潮汕人為建這樣一所大學努力過,像張競生、杜國庠、林子肩等人,他們奮鬥不已,但終未能實現千萬潮汕人的夢想。海外有識之士陳嘉庚先生在毗鄰粵東的廈門獨立捐資創辦廈門大學之後,對粵東地區籌建大學一事也十分關心。他在《論潮州大學》一文中指出:“潮州與閩西毗鄰,並與嘉應、海陸豐接壤,地廣人稠,人口一千萬,尚未有一所大學,誠屬憾事。”
在潮汕地區創建一所大學,已成為潮汕父老鄉親們的迫切願望。
1979年,中國開始搞改革開放,汕頭市被列入經濟特區,因此更需要較多經濟管理人才。於是,為了盡快滿足潮汕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潮汕地區更加迫切地需要一所大學。在此種形勢下,海內外又一次掀起建立汕頭大學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