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熱爐”法則(1 / 3)

當人要用手去碰燒熱的火爐時,就會受到“燙”的懲罰。

一、“熱爐”法則的原現

每個單位都有規章製度,單位中的任何人觸犯規章製度都要受到懲處。“熱爐”法則形象地闡述了懲處原則:

1、熱爐火紅,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人的——警告性原則。領導者要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製度教育,以警告或勸戒不要觸犯規章製度,否則會受到懲處。

2、每當你碰到熱爐,肯定會被火灼傷——一致性原則。“說”和“做”是一致的,說到就會做到。也就是說隻要觸犯單位的規章製度,就一定會受到懲處。

3、當你碰到熱爐時,立即就會被灼傷——實時性原則。懲處必須在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進行,決不能拖泥帶水,決不能有時間差,以便達到使犯錯人及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

4、不管是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公平性原則。不論是管理者還是下屬,隻要觸犯單位的規章製度,都要受到懲處。在單位規章製度麵前人人平等。

二、熱爐法則的幾大原則要求

(1)警告性原則:建立合理的製度

警告性很容易理解,懲罰通常是可以預見的。比如說,規章製度就擺在那裏,違反規定做某事,或者該做的事情不做,就會受到懲罰。所以,“明知故犯”往往會讓人覺得罪過更大。

看看下麵這則寓言。

主人喂養了一群牛,同時種了一園子菜。

菜長得青翠蔥蘢。牛群從園子旁經過,每每饞得口水直流,胃液陡漲。他們不約而同地想:能嚐上一口鮮菜,也強似嚼一抱幹草哩!想歸想,誰也不敢造次,因為他們都知道,主人的生活費用有一半是靠賣菜得來的。

有一天,一頭膽大的公牛實在耐不住強烈的食欲。他偷偷溜進園子,一連吃了十棵水靈靈的大白菜。就在他正要吃第十一棵菜的時候,被主人捉住了。

主人把群牛召來,決定當眾懲罰這頭公牛。

主人宣布了這頭公牛的錯誤及其危害之後說:“為了嚴明紀律,教育群牛,並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我要對他嚴加懲罰!”說罷,鄭重地拔去一根牛毛。

主人想,這一下,誰也不敢再吃菜了,不料第二天早晨起來,發現滿園青菜被吃得精光。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懲處的力度也很重要,不然,不但達不到警告的作用,還有可能事與願違。

(2)確定性原則:重獎輕罰

觸犯規定,必受懲處。如果觸犯了規定而不一定受到懲罰,那麼人們往往會冒風險。因為,觸犯規定往往可以獲得額外的利益,當然,是以侵犯他人或團體利益為前提的。由上麵的寓言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懲罰的力度都很重要,何況是懲處與不懲處之間的區別呢?規章的存在,具有警告作用,但是當員工發現,這種警告僅僅是警告,而不轉變為現實的懲處時——博弈論中稱之為“不可置信的威脅”——他的犯錯欲望是否會增強了呢?人總是有好奇心的。當然,懲罰的方式要有所變通。特別是當多數員工在某方麵出現錯誤時,表彰出色者無疑會有很大的帶動作用。“重獎勵,輕處罰”應該是現代員工管理中的一個趨勢。在獎勵時,可以采取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並重的方式;而在處罰時,應注意采用以耐心說服和作思想工作為主,一般不應采取經濟處罰(給公司帶來直接經濟損失除外)。

(3)即時性原則:及時進行糾正

違規行為一旦發生,應該及時得到糾正。通常,懲處並不都像“熱爐”一般,可能有個時滯,即不一定馬上被發現,於是有人心存僥幸,去觸犯規章製度,即所謂“以身試法”、“頂風作案”。這就要求管理者在製定規章製度時有所考慮,要形成及時發現違規行為的機製,否則,勢必導致製度形同虛設、違規行為猖獗。更為嚴重的是,它使人們對製度的權威性產生懷疑。

(4)公平性原則: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

針對不同的員工,獎懲的強度應當有所不同。但這種差異應該有一個“度”,不能過於厚此薄彼。

一個新加入公司的員工忙中出錯,在一份對外宣傳的資料上將公司的熱線電話號碼印錯了。總經理一怒之下立刻將這個人炒掉了。可沒過幾天,總經理秘書在寫給報刊的一篇文章中也犯了同樣的錯誤,這件事卻不了了之了。這讓許多員工感到不可理解。公司對不同員工的差別如此之大,而且相當不合理,使不少員工都感到氣憤。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公司的懲罰完全是對人不對事的,對不同的人處理的意見完全不同。一個是新加入的員工,一個是勞苦功高的老員工,懲罰強度上的確可以有所不同,但隻應該是量的不同,而不能有質的差異。試想,如果公司對總經理秘書也采取某種形式的懲罰,例如扣除獎金等,恐怕其他員工就不會對此事有如此大的反響吧。

這樣的獎懲機製不可避免地帶來人員的高流失率和員工工作動力的喪失,而且還可能由員工的不滿情緒造成公司的效益大幅度地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