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的共同特征可以簡短地列出幾條,而真正的目標管理方案包括下述三大要素:
1.確立簡潔明了、可以傳達的目標;
2.由要在目標管理體係下工作的人參與目標製定工作;
3.根據結果對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評估。
從理論上說,目標管理的目的是向員工們提出指標或需要完成的量化任務,讓他們有機會為指標的完成提供一份力量,並按所確定的目標對他們所獲得的結果加以評價。目標管理,顧名思義是一種以目標為指導或以目標為基礎的管理體係。
因各組織所運用的技巧不同,所采用的目標管理方案的形式也不同。但某些眾所周知的目標管理方案值得引起大家特別的關注。通用電器公司提出了一種被稱為“32作計劃和評價”的目標管理方案,該方案是在公司內對目標製定進行了一些試驗後才逐漸形成的。據認為,在“32作計劃和評價”體係中,員工們會養成更好的工作態度,管理者能更直接地進行管理,並且更加密切地關注他們職責範圍內的事。同時,組織中的成員對新的觀念也更加容易接受。
當杜拉克第一次把有關目標管理的諸要素結合在一起時,人們對這種新出現的管理哲學思想的成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目標管理向管理者提供了一種工作中應該采用的切合實際的管理方法——投入時間製定計劃以便減少控製環節中的時間。目標管理有助於計劃的製定,因為它迫使管理者對目標加以認真的考慮;明確的目標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員工有機會參與目標製定將增加員工的工作能動性。除此之外,如果計劃製定得當,職責評價和控製環節等方麵的不利因素就可以排除。所有的人都讚成改進職責評價的過程。
四、目標的作用
管理研究者和管理者都對新的管理觀念和管理理論感興趣,最終也會對工作的影響感興趣。杜拉克對目標製定的潛力作了考察,其結果令人吃驚。比如,他解釋說,在對目標製定的100多個調查中,90%表明目標製定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迄今為止沒有哪一種已知的促進生產的手段能刷新這個紀錄。因此,在直覺的層麵上,我們應該問一下,目標為何能夠促進生產力提高?其中有三個原因:
1.目標使員工和管理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相關的重要因素上。
2.目標能調節一個人的真正工作強度。所花的精力與管理者和員工所接受的目標的難度成正比。
3.難度大的目標能增強一個人的意誌,而持之以恒則是“長時間工作所需要的努力”。
這種在目標製定中的直覺觀點對管理者和研究者都有意義。沒有人能夠把所有要做的事做完。精力跟資金一樣,也受短缺經濟規律的製約。我們所有的人都想做更多的事,但我們的精力和時間卻不允許。目標給我們規定了一些最直接有關的工作,並指導我們去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
還有一點也很明顯,我們需盡更大的努力來完成一些要求很高的目標。杜拉克談到,“這對盈利具有重要意義”。他們強調“極好”這一詞語,並舉例說,對顧客多一分禮貌以及對工作多一分積極性都能提高組織的總效益和盈利。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表明要求高的目標有助於挖掘員工的工作潛力。談到這一點,必須指出,雖然目標應該定得高一點,但應該在一個許可的範圍內。如果目標被認為是無法達到的,那麼它們對於員工來說就是毫無意義的,因而失去了促進作用。在處理這一問題時,管理者的經驗是最重要的。他把製定目標作為促進工作的一種手段,但他必須知道“高要求”與“要求過高而辦不到”之間的界限。
五、目標管理究竟應該完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