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管理者的工作目標,應該由他的高層工作目標來決定。高層必須保留批準下級製定目標的權力。但是,製定自己的目標,卻是每一個的責任,並且是其首要責任。這些還意味著作為管理者應該參與到他所屬的上一管理層目標的製定工作。
做一個管理者就意味著承擔責任。他的目標應該反映企業的客觀需要,而不是上司或他本人的想法,他必須積極地承擔起實現這個目標的責任。同時要必須知道企業的最終目標。
隻有下一級的管理者用這種方式來參與,上一級的管理者才能知道應該對他們提出什麼要求。
八、目標管理的“哲學”
一個管理者要想有所成就,除了了解自己的目標以外,還必須了解其他一些情況。
同時,他必須能夠根據目標來衡量自己的成果。在企業的所有重要領域中,應該提出一些明確的衡量標準。這些衡量標準不一定是定量的,也不一定需要十分精確,但必須清楚、簡單、合理。它們必須與工作有關,並能把人們的注意力和努力指向正確的方向。它們必須是可靠的——至少其誤差界限是大家能接受的。
通用電氣公司的實踐表明信息可以有效地用於自我控製。通用電氣公司有一種專門的控製機製——流動審計員。這些審計員每年對公司的各個管理部門至少作一次全麵的分析。但是,他們的分析報告還要反饋到這些部門,正是源於這種將信息用於自我控製,而不是用於上級對下級控製的做法,使得通用電氣公司的經理人對公司產生了信心。
與此對應,一家廣告公司采取了與通用公司截然不同的做法。
在這家公司中,一個審計科負責對公司的每一個管理部門進行審計,但是,審計的結果不是送往被審計的經理人,而是送給總經理。然後,這位總經理將經理人召來,向他們展示最終的審計結果。這種做法對經理人的士氣有重要影響,這主要表現在這些管理者給予這個審計部門的綽號——“總經理的蓋世太保。”的確,現在越來越多的經理人不是為了使本部門取得最佳的績效,而是為了在審計部門審計時得到最佳的評價。
目標管理迫使經理人對自己提高要求。如果一個經理人從一開始就假設人們是軟弱的、不願承擔責任的、懶惰的,那他就會得到一些軟弱的、不願承擔責任的、懶惰的人;如果一個經理人假設人們是堅強的、願意承擔責任的、願意作出貢獻的,他可能會遇到一些堅強的、願意承擔責任的、願意作出貢獻的人。
所以,經理人的職責在於從一開始就假設人們——特別是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是想有所成就的。
九、目標管理的最大優勢
目標管理的最大優點在於它使得一位經理人能控製自己的成就。即他們有一種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願望。目標管理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它使得我們能用自我控製的方法來代替由別人控製的管理,也即目標管理的“哲學”。
目標管理雖然在全世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在實施中若操作不當,也會產生許多問題。因此在應用前要首先客觀地分析其優劣勢,盡量做到揚長避短,一個成功的企業往往是很好地把握住了目標管理如下幾方麵優勢:
第一,鼓勵員工個人製定既具有挑戰性,又具可行性的目標。管理者通過目標管理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效率,而且在目標實現後,能使員工產生成就感。
第二,目標管理對組織內易於量化和分解的目標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對於那些責權利明確,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的工作,目標管理常常可以起到明顯的效果。
第三,在目標的指導和限定下,員工能夠自覺地承擔自己的崗位責任,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一定程度上還能促使員工有意識地補充自身知識結構的缺陷,為職業發展做進一步規劃。
第四,作為贏利性的組織,企業關心的是具體的實效,因此根據員工個人取得的績效進行考核是符合公司的總要求和總目標的。在整個公司係統內製定目標和績效標準,通過經常性地考核,明確公司對每個人的要求,有助於促進計劃的實現。
第五,在許多沒有實行目標管理的公司,高層管理者不明白下屬在忙些什麼,因而無法對公司的運作進行有效的規劃,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經營業績。實行目標管理,通過層層分解目標,各級管理者特別是高層管理者不但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而且也預先知道了下級要做的事情,從而能夠正確地製定工作計劃,也比較容易和下級進行溝通,對下級給予明確的指導,並對其上級做具體的彙報。
有了目標管理,部門和崗位的工作任務、完成任務的標準及時限等都實現了透明化,上級能夠比較公正準確地考核其下級的績效,有利於人才的培養和員工工作積極性的調動,也有助於實現薪酬管理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