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會以長攻短
小公司“船小好調頭”,大公司“船大吃水深”。在大小公司之間,盡管有規模大小、力量強弱之分,但小有小的優勢,大有大的弱勢。小公司決策一般集中於公司老板一人身上。老板命運與公司經營休戚與共。如果戰略決策、經營方針稍有失誤,便隨時會有亡家破產的可能。這是小公司的劣勢,同時也是它的優勢所在。大公司資源豐富,人才濟濟,它承受風險的能力遠比小公司高。這是大公司的優點,也是其致命的弱點。由於市場競爭對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威脅對大公司來說,要相對小一些,所以,優越的生存環境、龐大而複雜的組織結構、國有的財產關係等,往往會滋生出組織僵化、官僚主義、安於現狀、決策程序複雜、缺乏活力和主動精神等一係列大公司病。這一係列大公司病是“船大吃水深”的症結所在。相比之下,小公司的“弱點”是“船小好掉頭”的動力源泉。小公司老板麵臨市場競爭風險的威脅較大公司老板要大,在決策上往往慎之又慎。而最主要的是,小公司的決策主體與財產主體是合一的,組織的權力資源集中配置,沒有政出多門、雙重公司老板現象。在市場競爭的大風大浪之中,公司經營者個人統一駕馭,往往能把公司駛向成功的彼岸。
小公司的生命力還在於從獲取信息資源開始到采取行動的時間短。每天從第一線來的商情報告幾乎都是現場體驗的資訊,業主直接深入商品生產與銷售的現場,並立即采取應變措施。這些隻有小公司才能做到。
小公司的優勢是潛在的、可能的,而其劣勢則是現實的。對於小公司來說,精明的公司老板在確立經營戰略過程中,要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對手的短處,而不要畏於自己的短處和競爭對手的長處。長處和短處是可以轉化的。在市場競爭中,小公司要善於回避自己的劣勢,通過經營戰略的有效實施,把潛在的弱勢轉化為現實的強勢。
不畏於自己的短處,就需要不斷發現本公司的最大弱點。如果公司快要倒閉,就要想一想導致虧損的原因是什麼,是由於資金問題造成的,還是由於商品缺乏競爭力、銷售力、技術力,或是由於公司的綜合力量弱造成的。如果市場占有率不高,就要分析影響銷售的諸因素。銷售額取決於價格和數量,如果提高了價格就會影響數量;原料漲價可以采取控製數量的辦法。需要摸清公司弱勢是在於價格的差別還是在於數量的差別;價格是有競爭對手的,而數量是可以在公司內部進行調整的,可以通過改變商品的種類來壓低價格。
總之,要“看看森林、看看樹木”,發現公司最大的弱點是什麼,再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革創新,使弱勢轉為強勢。
(3)競爭是“你死我活式”的較量
公司競爭是公司間基本競爭力量的對比、抗爭。公司麵臨的威脅,或者機會,將主要來自這些力量的對抗過程。
美國著名戰略學家波特在其所著的《競爭戰略》一書中指出:“一個產業部門的競爭態勢取決於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這五種力量的合力將決定產業最終的利潤潛力。”這五種力量是:
①市場的潛在加入者。新加入者會帶來新的資源、新的生產能力,其必然會影響公司現有的市場占有率,打破公司間競爭力量的對比。
②公司(產品)之間的競爭激烈程度。
③替代品或服務的競爭壓力,如鮮花、工藝品替代糕點、糖果等作為禮品,空調替代電扇等。
④用戶或顧客的成交能力。其實質是不同的公司對不同的市場、用戶的選擇,即市場目標定位。
⑤供應者的成交能力。即供應商對廠商所需資源的壟斷程度,如長虹集團公司對彩管的集中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