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帕金森定律(1)(2 / 2)

恩格斯曾說過:“自從階級社會產生以來,人的惡劣的情欲、貪欲和權欲就成為曆史發展的杠杆。”

人作為社會性和動物性的複合體,因利而為,是很正常的行為。假設他的既有利益受到威脅,那麼本能會告訴他,一定不能喪失這個既得利益。一個既得權力的擁有者,假如存在著權力危機,不會輕易讓出自己的權力,也不會輕易地給自己樹立一個對手。因此,他會選擇兩個不如自己的人作為助手,這種行為,無可譴責。

假設有一個私營企業主,公司的土地、產權全部屬於企業主所有。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這個公司有些名氣了),他現在越來越感到在管理上力不從心了。顯然,此時需要有人來協助他,於是企業主向各種媒體發了征聘廣告。

應征而來的人絡繹不絕,其中有位這樣的人才:在美國一所著名的大學讀完了MBA課程,而且有長達十年的管理經驗(姑且不論他為何來這樣企業的原因,假設就是自己願意來這裏效力),業績良好,顯然是十分理想的人選。

這個私營企業主會不會聘任他呢?

這個老板可能會飛快地想:公司的土地是我的,所有的產權都是我的,這就意味著這個人來我這裏是“無產階級”,他純粹是為我打工,幹得好我可以繼續留他,給他很高的待遇,幹得不好我可以辭退他,無論他如何出色和賣力地工作,他都不能坐我的位置,老板永遠是我。

一番盤算以後,這個高智商、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留了下來。這位老板可以說是完全不受“帕金森定律”的影響。

接著,這個企業繼續發展,企業經營取得重大突破,業務範圍擴大了,新的問題層出不窮。這時,高材生由於所學已經過時,又沒有很好地“充電”,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了。於是,他向各種媒體發出征聘廣告,各種人才絡繹不絕湧來。

在這些應聘者中,老板比較看重其中兩位:一個是某名牌大學的公共管理專業剛剛畢業的研究生,寫了很多的文章,理論功底極為深厚,實踐經驗卻非常匱乏;另一個頗有實幹家的手腕和魄力,擁有先進的管理觀念和多年操作經驗。

老板拿不定主意,叫他選擇,這時他盤算開了。最後,他選擇了那個剛走出校門的研究生。

可見,要想解決“帕金森定律”的症結,就必須把用人權放在一個公正、公開、平等、科學、合理的用人製度上,不受人為因素的幹擾。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用人權放在一個被招聘者的直接上司手裏。

五、討論一下第二條路:如何用好高水平的人

作為企業領導,為什麼不能走第二條路,讓水平高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其實,用人的方法如果得當,用好水平高的人也不是一件特難的事,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既不下位還把企業搞好,並不一定就會失去領導的位置。

從人的虛榮心和安全感方麵來看,很多人隻願意雇用比自己稍遜一籌的人做部屬,而不樂意雇用比自己更聰明的人。這一問題在公司幼小時還不突出。因為這時公司的業務活動還不多,隻要有一個精明強幹的頭兒就應付得了。但當業務發展後,每一級管理人員都隻錄用比自己差些的下級,公司便會成為侏儒公司,就難以向外界推銷你的公司,而隻能突出你個人。而這時,你對整個公司的業務,已無暇全麵顧及了,隻能從宏觀上管理。而你一個比一個遜色的部屬,隻會使你的公司暮氣沉沉,日薄西山。所以,為了整個公司的大局,還是雇用比領導水平高的部屬為好。

那麼如何用水平高強的人呢?

第一,發揮有成就欲者的才能。

在單位中,經常會有一些卓越成就欲很強的人,他們總是追求崇高,渴望成功,而且擁有成功的各種素質,聰明能幹,自信自強,具有超凡的創新意識和勇於創新的膽識。他們不論做什麼事,總能竭盡全力(當然首先要他仃)願意),而且一般都能完成得較為出色。他們喜歡設定特殊的目標,同時也能圓滿完成這些目標。時間的緊迫,外界的幹擾,個人的挫折或情緒的變化都不足以影響他們優異的表現。他們勇於接受挑戰,越是沒人能幹、敢幹的事,他們越是有幹好的欲望。

擁有這類部屬,無疑是公司的一大資產,但就像你擁有一塊玉石,而要把它雕成一塊玉器珍品,是一件困難的事一樣,要管理好這類人,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能力,是一件麻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