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引領了整個世界範圍內的大發展,工業品行業也不例外。世界貿易組織把國門打開,全球的製造業紛紛落戶中國,引起了國內的巨大轟動。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趨勢正不斷加強,各個領域的技術交流、經貿交流日益擴大。市場的發展對工業品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工業品行業正麵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狼來了,我們該如何麵對?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宣告了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的融合,同時,這也意味著外國資本、企業、人才將進入中國這個富饒的圍場攻城略地。對此有很多知名人士驚呼:狼來了!
我們所說的“狼來了”,主要是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人才眾多,國外具備“高素質”的狼群大量進軍中國。
國內的自然資源就像人手裏的肉,狼吃完肉就要跑掉,因此肉不能讓狼吃掉。狼吃完肉,如果它還不跑掉,進一步還要吃人,一旦我國自然資源沒有開發利用的價值了,它們的資本就會向人力資源進軍,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把企業、地方、國家的人才挖走,那就是吃了肉來吃人,國家社會的人才就是人身上的肉。到那個時候,國家人財物三空的局麵不難想象。
狼並沒有錯,吃肉是它的本性,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馴養它。一隻馴熟的狼,隻要主人的手裏還揮著皮鞭,而它又有被吃的對象,它對主人的凶性便絕不會發作,反而是溫馴的、可讚美的。對企業擁有者來說,隻要有獲取利潤的市場,便永遠都是美好的。因此,對於企業擁有者來說,怎樣開拓一個賺取利潤的市場是其最終的目的,威懾也罷,利誘也罷,其目的無外乎就是你手上的肉和你身上的血或肉。我們麵臨的問題就是如何馴服這隻狼,使之成為一隻為我們所用的狼。
IMSC(工業品營銷研究院)研究這些狼群的作戰方法,就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學習到國外狼群的能力。為什麼這些500強企業的狼群能夠這麼凶猛,能夠風靡全球,而我們卻隻能在一個區域拚殺。讀完本書,相信可以帶給讀者一些啟發。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提起中國“入世”後,“狼來了”的緣故。
提到“狼來了”,就要談到人們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狼來了”,這可以追溯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那一刻開始。早在20世紀80年代萊維特發表《全球化市場》一文,那極富開闊性的思想和全球的視野,使世界貿易組織與全球化這兩個概念開始一步一步走進人們的視線,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企業主題戰略的同時,全球化的概念也融入到了中國企業的思維當中。初期的很多迷茫造成很多企業對其的誤解也越來越泛濫,這集中體現在對營銷戰略的全球化上。就字麵的解釋看,營銷的全球化指的是一切與國際市場有關的市場業務,包括從企業的市場營銷調查到企業產品的市場細分與產品的目標客戶定位,以及營銷戰略的施行和控製。和以往不同的就是其戰略著眼的背景是全球市場,這就是世界500強企業與我們的企業最大區別之一。它們看得遠,而我們隻是井底之蛙;它們把握的是全球市場,而我們隻在區域裏盤旋。世界500強企業不但懂得全球戰略,它們還會針對不同的市場進行不同的細分,“多樣區域化市場戰略”及“多種本土化市場戰略”就是常用的兩種方式。
在這裏必須說明全球化的營銷戰略“多樣區域化市場”和“多種本土化市場”的國際戰略之間的區別。前者主要說明采用跨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整合戰略,而後者主要指的是對某一個國家與區域之間的特定營銷策略。而我們所說的世界500強工業品企業通常會像前者這樣,它在多個國際市場經營,在不同的業務上采取不同的國際營銷戰略。
我們IMSC結合萊維特先生全球化市場理念,加上自身對工業品營銷多年的研究所提出的工業品全球市場分析,幫助企業擴寬視野,這定是中國企業切入全球市場的一把利劍。
一、“入世”後,我國工業品行業市場的發展
工業品一般是指由工商企業、政府機構或事業單位所購買,用於生產、銷售、維修或研發的產品與服務的總稱,根據產品在生產中的不同用途細分為原材料、設備、組裝件、零部件、消耗補給品和服務六種。
我們這裏提到的工業品行業,還泛指IT集成、工程建築、大型機電、房產電力、係統交換機、谘詢服務、高附加價值服務等,所以不同於一般的快速消費品行業,往往周期非常長,而且過程複雜;甚至同樣是工業類產品的銷售,不同的客戶在采購、決策、關心內容等方麵也各不一樣。也許,私人的小老板可以一個人拍板搞定,然而,越是大的企業在程序方麵往往就越複雜,幾乎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事情,更多的是需要很多人來共同決定。所以,工業品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其與快速消費品行業在營銷模式與銷售實踐中存在著較大差異。
我國工業製造品行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很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很高,因此“入世”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主要看對工業或製造業增長的影響。從“入世”後我國經濟全方位開放的推進看,工業部門受到的影響主要來自工業品進出口變化、外商直接投資變化以及經濟體製環境和資源配置格局的變化。
1.第一階段:過渡期:進口關稅和非關稅影響有限
“入世”對我國工業行業的影響是階段性的,第一個階段是從“入世”開始至2005年之前的過渡期。這個階段的影響主要來自進口關稅的大幅度降低和非關稅措施的逐步取消。
工業品的平均進口關稅在2001~2005年要降低28.5%,其中2002年和2003年的降幅較大,分別為10%和9.2%。但是這個減讓幅度與“入世”前相比並不算大,我國關稅降幅最大的是1994~1997年,3年的降幅達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