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國的關稅減免率很高,實際關稅水平很低,實際關稅的變動與名義關稅的下降缺少聯係,因此名義關稅的大幅減讓所帶來的影響很小。
非關稅措施包括配額、許可證和特定招標製度的取消,所產生的影響要大於關稅的減讓。但由於國內各地的招商活動和外資引進,近年來大多數非關稅措施對限製進口數量的實際作用已經不強,其分類逐步取消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過渡期期間,擴大對外開放雖然會引起國內工業品市場的一些變化,並且這種變化會隨著時間的推進逐步上升,但對整個工業尤其是製造業的增長影響不太明顯。在工業品的進出口方麵,進口的增長率會逐步超過出口的增長率,貿易順差會相應減少,但不會對工業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2.第二階段:國內外市場接軌局麵大體形成
“入世”對我國工業影響的第二個階段是2005~2010年。過渡期完成後,國內工業品市場已全方位開放,貿易權審批製的取消、分銷權的開放和相關服務貿易的開放,將大大加強關稅和非關稅措施減讓的影響。
2004年12月11日之後,進出口貿易權審批製完全取消,所有在中國的企業及外國企業和個人都可以在中國全部關稅領土內進口所有貨物(保留由國營貿易企業進口的產品份額除外)。一些重要產品的指定經營製度也相應取消,與工業有關的服務貿易開放基本到位,尤其是分銷權已基本放開(包括傭金代理和批發服務)。
到2005年1月1日,98%的工業品結束了關稅減讓,各種非關稅措施全部取消。除了極少數保留國營貿易的產品外,進口貿易權與分銷權的結合已充分發揮作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局麵大體形成。
在這種情況下,進口產品對國內市場的衝擊將全麵顯現並迅速增大。如果沒有出口的較大擴張,工業部門的產出增長將受到較大影響。在這個階段,進出口格局會對工業增長產生一定的負麵影響;外商直接投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經濟體製環境的改善將進一步促進工業企業的並購、聯合和重組,推動工業部門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3.第三階段:製造業再度崛起國際競爭力增強
第三個階段是2010~2020年。
前兩個階段跨國公司大規模投資的作用將充分表現出來,我國一些受進口衝擊較大的產業將在外資企業的帶動下迅速增強國際競爭力,各個產業將在全麵開放的條件下形成比較優勢轉換和競爭優勢上升的新格局。在這個階段,製造業將在新的基點上再度出現快速、穩定增長的趨勢,我國作為世界製造業基地的地位將逐步形成。
在這個階段,“入世”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將逐步消失,但間接影響將繼續起作用。在經濟全方位開放格局基本形成的條件下,工業品進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都將進入穩定增長時期,經濟體製環境和資源配置格局將有利於工業發展水平的不斷上升。
4.未來前景
如果跨國公司之間對某些產業的中國市場爭奪日趨激烈,並紛紛加快對其投資子公司技術轉讓的速度,這也有利於某些產業較快地提高發展水平。汽車尤其是商用車、大型機電設備特別是技術密集程度高的機電設備,就是這樣在“入世”後將受到較大衝擊的同時也將獲得發展的產業。
全球的工業品市場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對今天的全球化工業品營銷而言,其出現和發展是建立在經濟全球化的基礎上的。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全球化工業品營銷真正進入現代發展階段,隨著全球性競爭的日益加劇,全球化工業品營銷的項目日益擴大、更為複雜,團隊規模的不斷擴大;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信息係統工程、網絡工程、軟件工程、大型建設工程以及高科技項目的研究與開發營銷新領域的出現,使得國際間的合作愈加頻繁。這些都促使工業品營銷在理論和方法等方麵不斷地全球化,使得現代工業品營銷在這一時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同時,工業品營銷的應用領域在這一時期也迅速擴展到了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各個領域和行業,全球化工業品營銷在企業的戰略發展和例外管理(這些都屬於企業高層管理者所做的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例如,歐洲的ABB公司作為一個處於領先地位的全球性工程公司,其絕大部分工作都要求開展國際化工業品項目觀念;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製造商之一,它公開承認全球化項目觀念是對其未來發展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摩托羅拉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通信設備和服務供應商之一,它在90年代中期啟動了一個旨在改善其全球化營銷能力的計劃,這一計劃使公司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現實的爭論焦點在於,在為各國市場設計、銷售及運送標準化產品及服務時,企業該做到哪一步才算合理。換句話說,企業要在多大程度上迎合當地市場的需求。這一爭論給全球戰略提出了重要的論點,即全球市場細分確實存在,全球規模經濟也的確存在,可以建立一個分銷基礎設施,在全球實現這種潛在的規模經濟。
二、工業品市場全球化的核心議題
總結《全球化市場》中提出的支持全球市場標準化的觀點包括三個論點,結合世界500強企業的實際案例得出以下要點:
全球工業品客戶的需求與喜好日趨差異化。
全球工業品客戶願意為個性化產品的性能、功用及設計支付更多。
通過麵向全球工業品市場可以達到可觀的生產及銷售規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