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時刻牢記員工的優點(1 / 1)

第1節 評價員工不能太主觀

有些管理者,對下屬的缺點記得很牢,對員工的優點卻總是忽視。當別人對他提起某位員工時,他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哦,那個人性格內向,總是不愛說話,不適合做接觸客戶或者銷售類的工作。這次公司公關部要調人,可以把他排除在外。很少有管理者會這樣想:這個人做事很細致,經他手的文件和資料我基本上不用再看一遍。他雖然話不多,但提出的看法都很有價值,是一個很好的幕僚人才。

其實,這並不是個小問題。管理者也許認為:這隻是心裏的想法,怎麼想還不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麼?但是,正像某位領導者告誡過的一樣:“即使能夠一直瞞著某個人,卻不可能瞞著所有人;即使能瞞過所有人一時,也瞞不過所有人一世。”管理者對員工是如何看待的,員工肯定能夠感知。如果員工感覺到領導的欣賞和重視,感激之餘自然會將管理者視為知己,盡心盡力地回報知遇之恩;如果員工感覺管理者對自己總是“橫挑眼睛、豎挑鼻子”,根本不記得自己的好,又怎麼會有幹勁替他賣力氣呢?

第2節 牢記員工優點,能得到其真心擁戴

評價員工不主觀隨意,又能時刻記得員工優點的管理者,才能得到員工的真心擁戴,讓他們對工作產生更強的責任心。當管理者工作遇到困難時,員工還會主動伸出援手,幫助管理者渡過難關。

某企業人事經理張先生,是一位資深的人力資源專家,在許多人事任用方麵都有獨到的見解。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任用或推薦一些多數人所不認同的偏才、怪才,其中有很成功的,也有業績平平和表現一般的。

由於在這行業內長年積累的人氣和威望,張先生得到了不少人的肯定,也招致了一些人的忌妒和嫉恨。有一位同事王某,一直對張先生曾經推崇自己的對頭,卻沒有推薦自己而耿耿於懷。後來他通過苦心鑽營爬到了經理的位置,每當想起過去的艱辛與不易,對張先生的怨氣就多增加一分。為了報複,他借著一樁公司商業泄密事件的揭露,指責張先生用人不當,引狼入室,應該引咎辭職。

的確,這次事件的主角是由於張先生的提拔才能接觸到公司核心機密的,張先生難辭其咎,公司高層們紛紛把矛頭指向了張先生,就連一些平時關係很好的同僚為避風頭,也對張先生冷淡起來。就在這種處處受窘的困境中,人事部門的員工站了出來,他們向高層批駁王某的做法:“張先生這幾年為公司提拔了多少人才,哪一個不是兢兢業業地為公司工作?這件事之前,這個人不也是被公司認為是個優秀人才嗎?人隻能看到別人的才能,誰又能保證別人的品格呢?”

因為有整個部門的支持,張先生終於渡過了這次危機。他非常感動,可是員工們卻說:“這是您應得的啊!以前我們的領導,都是喜歡挑刺的人,看我們沒有好的。隻有您,總是記著我們的優點,還不忘向公司高層推薦,讓我們許多人都得到了發揮才能的機會。您總是記著我們的好,我們又怎麼能不記得您的好呢!”

能讚賞員工,自然也就能得到員工的讚賞;常把員工的優點掛在嘴邊,自然會讓員工懷著感激之情來發掘管理者的優點。與那些愛挑剔的管理者相比,張先生隻不過是換了一個角度,卻得到了巨大的回報——與員工們相互欣賞,收獲了人心。

人在了解其他人時,由於心理慣性,總是把人家的優點看做理所應當,卻偏偏對人家的缺點印象深刻,這恐怕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問題。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有優點和瑕疵,如果眼光總是聚焦在瑕疵上麵,就會將它放大,越想越覺得這個缺點十分嚴重;如果換一種思維,把注意力集中在別人的另一麵,就會越來越覺得這個人的優點很難得,進而發現別人的價值。很簡單的一種思維調換,結果卻有明顯的不同。

尤其是作為管理者來說,員工就是企業的根本,管好員工就是管理者全部的工作內涵。麵對形形色色的員工,每個人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毛病和問題,要是管理者不記得他們的優點,而隻是看到他們的不足,手下將無可用之人,這樣的管理必將遭遇失敗,管理者本人也不會得到員工的真心擁護。

所以,敞開自己的胸懷,做一個聰明的管理者吧。了解你的每個員工,時刻記得他們的優點,而不要拘泥於他們的缺點。在想起某個員工的時候,一定要首先看他的長處;在麵對某個員工的時候,一定要有著“我麵前站著一個人才,他的優點對公司非常有價值”的欣賞心情。這樣去做,員工的心就一定會向你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