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維護員工利益是一種有效的感情投資
西方管理學認為,管理者決不能走“人情治理”路線,而要以製度來管理。他們強調一絲不苟地製定整套的規範,事無巨細都用條例來進行約束,然後嚴格地遵照執行。管理者和員工之間最好不要太親近,甚至可以完全沒有工作以外的聯係。誠然,製度化有製度化的好處,但東方哲學卻有著不同的理念,我們更講究協調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人際關係,認為成功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其中又以“人和”最為重要。
管理者要得到員工的“人和”,就要處理好和員工的關係;要和員工相處得融洽,就要懂得維護員工的利益。人都是感情動物,你對他好,為他著想,他自然也會為你考慮。管理者如果能站在員工的立場來看問題,處處維護員工的利益,就能使員工感覺到領導的關愛和精神鼓勵,從而產生巨大的精神動力。他們會知恩圖報,通過努力工作來成全公司以及管理者的利益。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是很多聰明的管理者想要努力營造的。
維護員工的利益,相當於是管理者的一種投資:付出的是自己的關愛和幫助,收獲的是員工加倍的精神回報和加倍的努力工作。
第2節 培養維護員工利益的好習慣
某連鎖商場後台調配部門經理老劉,是一個很善於收集、采納下屬意見的人。他常常在開會或與下屬直接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到員工某些建議的價值:“這個看法不錯,你把它寫下來,這個星期交給我。”員工們當然很高興地照做了。拿到員工寫的各種計劃和意見之後,老劉總是很及時地反饋給上級管理者,其中有不少被上級采用了,也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年終公司發布業績,很是把老劉誇獎了一番,說他的部門非常活躍,給公司創造了效益。老劉卻說:“這是我部門員工×××的提議,如果公司要獎勵,我建議給他增加獎金,或者獎勵休假。”“至於這件事,是我部門裏的××和×××一起做出來的,公司應該給予他們公開表揚,以鼓勵員工的士氣。”
而且,老劉對於已經被公司采納,在考核業績中卻沒有提到的一些事十分在意,他還特地跑去問公司高層,為什麼不提這些功勞,說這樣將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在他的“斤斤計較”之下,員工們所做的成績都得到了回報。不光如此,每逢公司有什麼好事,老劉都不忘給員工們留一份;員工有什麼麻煩,老劉也總是放在心上,當成自己的事一樣盡快予以解決。總歸一句話:老劉決不會讓員工吃虧。
老劉的“護短”,漸漸地在整個公司出了名。外部門的員工都十分羨慕,慨歎自己沒有福氣做老劉的部下。每當公司招進一個調配部門的新員工,人事經理總要對他說:“你可是到了一個好部門呀,好好幹吧!”
外部門如此,部門裏的員工又是怎麼想的呢?這大概可以從工作中看出來:在大量進貨的時候,其他公司調配部門一個月幹不完的活,老劉的部門能自願加班加點20天幹完;公司遭遇行業不景氣,其他部門人員大量流失的時候,老劉的部門沒有一個人走;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創新精神逐漸喪失的時候,老劉的部門平均一個禮拜能被采納一項方案。就是這個部門,被稱為“業內最有效率的調配部,公司內最有活力的地方”,年年考績拿獎勵,從來沒有受過一次公司的批評。
公司說老劉是個優秀的管理者。可是,這個優秀的管理者什麼特殊的才能都沒有,既沒有突出的技術和業務能力,也沒有學過什麼管理知識,脾氣還很火暴,動不動就跟人急。他惟一的長處,就是懂得處處維護員工的利益。老劉可算是深得個中精髓,隻靠這一招就“挫敗”了公司裏其他身懷絕技的管理者,不論對方是MBA畢業也好,擁有幾十年成功管理經驗也好,都很佩服老劉的這招。
要做一個得人心的管理者,必須要懂得尊重員工的利益,就像看重自己的利益一樣去看重它。這不是裝出來的,而是要實實在在的從心裏看重。有的管理者想表現得處處為員工著想,可他隻表現在行動上,心裏或許並不以為然,這樣的行為員工是不會買賬的。
員工在管理者的管理下工作,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利益關係。如果合理的權益得不到維護,應得的利益得不到滿足,正當的要求得不到回應,員工肯定會對管理者和公司產生不滿,進而對工作產生懈怠,不光不努力表現,連應做的也盡量偷工減料,通過損害管理者和公司的利益來取得平衡。這是很嚴重的後果,是一個管理者的失敗。要想避免這種局麵,管理者就得時刻警惕,培養自己維護員工利益的好習慣。